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歐陽修:千古家訓“誨學說”

歐陽修博學多才,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而且還是史學家。在文章方面精益求精,追求物我兩忘境界,讀書勤學,常耕不輟;在浩如煙海的史籍中,提煉精華,給其次子歐陽奕,也給後人留下了一筆寶貴精神財富誨學說。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然玉之為物,有不變之常德,雖不琢以為器,而猶不害為玉也。人之性,因物則遷,不學,則舍君子而為小人,可不念哉?

念,思考。遷,變化,因物則遷,由於受外界影響而變化。常德,指固有特點,本性。知道,懂得道理。

譯文為:如果玉不琢磨,就不能製成器物;如果人不學習,也就不會懂得道理,然而玉這種東西,有它永恆不變的特性,即使不琢磨製作成器物,但也還是玉,它的特性不會受到損傷。人的本性,由於受外界的影響而改變。因此,人們如果不學習,就要失去君子的高尚品德,從而變成品行惡劣的小人,難道不值得深思嗎?

這裡論述了玉與人的辮證關係。深山之玉,如果不經過磨礪鍛打,是不會顯現其耀眼光芒而為世人所喜愛的。人如果凡事不靜下心來沉住氣,不經過磨礪與雕琢,是不能成為高尚品德的君子或大家的。在物欲泛濫的今天,如果不勤學就會使自己流於泛泛,且精神疲憊,缺乏快樂。因為這些名言精句就是我們精神的緩釋劑,它能使我們每天蒙蔽的灰塵拂去,還原事物本來面目,使人能夠迅速靜下來。況當時社會風氣有些不正,歐陽修勸誡其子勿入歧途而走正道,終至歐陽奕為官做人都有大成。

歐陽修還是識玉辨玉的伯樂。蘇軾、曾鞏、王安石等都曾得於他的推薦。而培玉,使玉終熠熠閃輝,一生受用不盡,如何使玉真正具有玉的價值,他又在此嚴於教導,不使人沉溺,吸取書中精華,為己所用。在一次吃罷早飯後的散步中,有一條狗闖將出來咬了周圍一個正在行走之人,他借此讓學生學著寫史,用自己的語言。學生們說了很多情形、方法,他最後說,某年某月某日,狗咬了人,就這麽簡單。修史,語言簡練。他還開創了詩文革新運動,把古文(散文)發揚光大,對一些舊的東西去其糟粕,取其精華。蘇軾、曾鞏、王安石都有其高岸的人格,文學的芬芳,與其高屋建瓴、高瞻遠矚的教誨都有莫大關係。如玉一般的胸懷,凡事沉住氣,經得起考驗,柔情脈脈,無邊心事向誰邊!

玉這種東西,有其固有屬性,而人心情易隨外界環境變化而變化,且人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如果不養成一個勒學的好習慣,就要舍君子而小人,易於受物則遷。且如果沒有一定的學識相伴,終究會在用時有所缺憾,有所迷茫。

這篇文章可能是一大篇文章的總結,也可能是很多篇家訓中最出色的一篇,象一顆閃閃發光夜明珠,指引我們航程。(作者:冰桔.冰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