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詩是哼出來的:作詩不是說話,也不是寫作,而是沉吟

詩是哼出來的。

詩是哼出來的,這意思是說詩不是說話,也不是寫作,詩是按著心思和情感的節奏,沉吟出來的。《詩經》和《楚辭》是這樣,蘇武李陵的詩是這樣,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是這樣,曹丕的“秋風蕭瑟氣象涼,草木搖落露為霜”也是這樣。到了唐代,詩到了巔峰時刻,所有的好詩也都是哼出來的。

李白自然是這樣。他的《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一上來就是:“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長風萬裡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還有他的《夢遊天姥吟留別》、《蜀道難》,這樣的詩篇只能是情不自禁、甚至語無倫次地哼出來的。可以想見,如果讓他立馬再來第二遍,許多句子,甚至是全篇的模樣也會不一樣。李白到了黃鶴樓,看到崔顥題的詩,他說他不題詩了。李白是認輸嗎?不是。他是欣賞崔顥和他一樣的哼法,哼得好。他感覺沒必要再哼第二遍了。請看:“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崔顥的詩不就是李白的哼法嗎?

白居易的《長恨歌》、《琵琶行》也是哼出來的。不然凡讀過它們的人,怎麽都會背出一些來,甚至全篇背誦也不困難?這就是詩是哼出來的好處。還有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稱讚它的人,喜歡說它是“孤篇壓全唐”。這首詩文氣和字意,輪回往複,讀起來口齒生香,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是詩人在春江花月的那個夜晚,哼出來的。

長詩是這樣,律詩絕句呢?自然也是這樣。孟浩然的“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柳宗元的“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怎麽看也是詩人哼出來的。孟浩然一早想來,一下子面對鳥啼花落,心裡的那一聲驚呼,是能聽到的。柳宗元呢?冰天雪地之中,赤手呵凍的一絲暖氣,也是能看到的。

再看詩聖杜甫。他是詩的法度最後確認者。他的詩是不是哼出來的呢?也是的!他的長詩《北征》,起句是“皇帝二載秋,閏八月初吉。杜子將北征,蒼茫問家室。”全篇一百四十句,是他有關國難時艱的長篇陳情表。這位史詩的歌者,沉鬱蒼涼地哼出了他眼見的景況和內心的悲愴。還譬如他的“三吏三別”,也是他一路流浪哼出來的。詩在這時候,不僅是一種所謂的文學樣式了,而是詩人苦痛的思索,亡命的經歷。不幸中大幸,歷史或者說唐代,有個生來以詩思維的大詩人杜甫,亂世的慘象、人間的正道,都被他哼了出來,被詩保存了下來。最後再說一次杜甫的《江南逢李龜年》:“岐王宅裡尋常見,崔九堂前幾度聞。正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湖海飄零、艱難苦恨,杜甫和歌者李龜年重逢了。李龜年依然可能唱著歌,唱著教人下淚的歌。杜甫呢,他繼續哼出他的詩。哼出來的詩,力量很大,以致當時李龜年唱了什麽歌,後人都忘記了。杜甫的“落花時節又逢君”這樣的詩句,還在,甚至已經不朽。(陳鵬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