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鶴崗買房背後,是23萬人聚集的流浪吧

鶴崗房價崩盤開始,到鶴崗買房就成了個笑話。

但就在前幾天,一篇名為《流浪到鶴崗,我五萬塊買了套房》的文章火了。

很多人本想看看到底是什麽樣的勇士,願意如此以身犯險,但仔細看了他的故事,卻發現事情並不簡單。

買房的是位常年漂泊的海員老哥,舟山人,但舟山房太貴,只能東奔西跑租房度日,一直安定不下來。於是後來乾脆另辟蹊徑跑去鶴崗,用全部積蓄5萬塊買了套房。

房不貴,卻很實在,77平米,帶裝修包家電,距離市中心10公里。

儘管很多人可能還是看不上鶴崗的房,但這位老哥的買房故事卻在一個百度貼吧中引起了很大轟動。這個貼吧聚集著眾多當代流浪者,名字就叫作流浪吧

在主流話語體系之外,人們很少能想到,在百度貼吧裡隱藏著一個流浪者聚集社區,且人數不少。關注用戶23萬,累計發帖545萬。

而鶴崗買房的那位老哥,四年前就成為了流浪吧的一員。這次直播鶴崗買房卻石破天驚,引來了1萬多跟帖。

那麽流浪吧到底是個什麽樣的存在呢?

最初,流浪吧由一群追尋自由的理想主義者建立的。這群人屬於流浪吧中的原教旨主義流浪者,如同凱魯亞克描繪的那樣,裝上簡單的行李,便踏上旅途,去各地流浪。

這些人並非無家可歸,也沒有淪落到社會邊緣,但信奉“不能太有計劃,不能帶太多本金,否則就成了旅遊”的準則,過上了一種落魄但詩意的流浪生活。

所以最初的流浪吧,更像是流浪者文學創作平台,吧友們會寫詩,搞文學創作,抒發人生感悟。雖然早期的帖子已不可尋,但至今仍有一批以快樂流浪為宗旨的吧友們繼承了他們的精神衣缽。成為了流浪吧的精神支柱和導師,奔走在流浪的第一線。

但隨著時間推移,一批新的流浪者加入進來,流浪吧的構成也在悄悄發生變化。

後來的流浪者們,大部分是由於生活所迫,被逼著走上流浪的道路。他們的日常生活,可就遠不如原教旨流浪者的生活那麽愜意灑脫。

有的流浪者,做生意失敗欠了一屁股錢,只得跑路。

也有的壓根就找不到工作,靠著撿瓶子維持生存。

但從大量帖子中可以看出,這批吧友以男性為主,大多是80、90後,但也有些十幾歲就出社會打工的00後。他們大多出身貧窮,或因家人無力支持,或與原生家庭有矛盾而被迫離開家門。

由於他們很難有機會受到良好教育,掌握一技之長,也很難有明確的生活目標,只能像候鳥一樣不斷流浪,去往能生存的地方。

在外流浪是艱難的。所以吧友們會經常交流,互通消息,由此創造出了屬於他們這個圈子的黑話和生存方法論。

他們最常要面對的一個問題就是搞錢。流浪者很少選擇做長工,因為無法實現自己的價值,還特別熬人,還不如去過更無拘無束的日子。所以,當難以維持生計的時候,他們便會選擇“掙掛逼錢“

“掛逼”一詞,發源於頹廢聖地三和人才市場,意為:沒錢,完蛋了。而掙掛逼錢就是打點零工維持日常開銷。

常見的職業有外賣員、場地保安、快遞分揀,狠乾一個月,足夠兩個月吃飯有保障。

但也不是什麽掛逼錢都能賺,在找工作時一定要分清對方是不是黑中介或黑工廠,否則做日結幹了重體力活,不僅沒法拿到日結“做1休3”,搞不好還會被對方坑上筆保證金。

如果不想掙掛逼錢,也可以選擇“打寶箱”,只要起的比環衛工早,就能搶先一步從垃圾箱中翻出塑料瓶賣錢。

有時甚至不用撿瓶子,垃圾箱裡的爛杭椒、剩豬肉,也能讓老哥們飽餐一頓。

而你隨手扔在地上的可樂瓶蓋,有時也會成為流浪吧老哥的意外收獲。

當找到更適宜生存的地方,或在一個地方待膩了,一些吧友就會選擇“提桶跑路”。這是一種為了適應流浪生活的平裝上路方式。一個塑料桶,便能裝下全部家當,還能用來接水洗澡、洗衣,襯得行李箱大而無當。

儘管這些流浪者的生活看上去是窮困、潦倒的。但流浪吧卻有著自己的一套價值體系。他們非常看重自食其力的品質。窮也不能乞討,沒有極端情況也不能投靠吧友,給對方添麻煩。

所以流浪吧最瞧不起的,就是“家裡蹲吧”。因為那裡聚集的人們明明有勞動能力,卻賴在家裡啃老。

而在流浪吧內部,雖然成員構成複雜,彼此間卻十分團結友愛,互相親切稱為“浪友”,常常會彼此鼓勵,打氣。

但是這種和諧氣氛,在鶴崗買房貼出現後,倏忽就被打破了,浪友間出現前所未有的意識分歧,不少人堅定流浪的決心,開始被買房安居的美好未來所動搖。

在鶴崗買房事件爆發之前,流浪吧中關於買房的討論就是存在的。

在流浪吧中,結束流浪生活被稱為“上岸”,而三亞則是當之無愧的上岸聖地。這裡暖和秀麗,永遠不會入冬,旁邊就是三亞灣,簡直不要太完美。

但三亞雖好,絕大多數流浪者卻無法承擔這裡的生活成本,來了也只能選擇住橋洞。

所以年初鶴崗房價白菜價的消息傳出後,鶴崗和伊圖裡河成為另一批浪友們新的歸屬。

這些城市位於東北或內蒙,屬於人口外流嚴重的三四線小城,人少房價低,完美。

但不管房價如何低,流浪吧網友對買房還是存在質疑。究竟是去三亞睡橋洞,還是到鶴崗搏一套房,成為近年來流浪吧爭論的焦點。

隨著鶴崗買房出名,鶴崗/伊圖裡河派逐漸佔據上風。

房價、物價低廉的鶴崗,讓他們看到了上岸的希望,儼然有成為新總部的勢頭。

這種內部生態平衡的徹底打破,引發一系列連鎖反應。

看到有同胞順利“上岸”,有些手頭不算太緊,又極具行動力的老哥,立刻定了車票,跟著要去鶴崗定居。

而行事更為穩重的人,則開始全方位地研究起鶴崗,從網咖、外賣物價到三甲醫院,都查了個底朝天。

隨著本地利好信息的不斷釋放,需求一路飆升,有浪友發帖表示:房價每天都在漲,已經比上月同期增長了百分之五。

沒想到一入場,就賺了。

現在再打開流浪吧,你很可能會誤以為這是個房產中介線上社區,通篇都是買房問答。連直播睡墓地這樣的獵奇內容,都只能在夾縫中生存。

但是,這引起了原教旨流浪派的極大不滿。他們多數信奉不置業,不工作的絕對流浪法則。說好一輩子在路上呢?怎麽說上岸就上岸了。

在買房貼投下一顆重磅炸彈前,流浪吧裡靜悄悄的。拋開原教旨流浪者的理念不談,有的吧友就提出了更現實的觀點,他認為流浪吧吧友幾十萬,但能買房的只是個例。

但這兩種爭論的聲音,很快便淹沒在流浪吧高漲的買房熱情中。

更多的流浪吧老哥,在看到鶴崗上岸的帖子後,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一生,覺得雖有過艱難、困苦,但好像安穩的生活好像也沒有那麽遙遠,只要自己肯加把勁。

也許在我們看來,去鶴崗買房是純粹的接盤,荒誕而戲謔。大家有無數個理由反對去鶴崗買房:經濟環境不好,當地收入太低,娛樂活動匱乏,沒有增值空間。

但這並不是流浪吧吧友們在乎的問題。

想要上岸,他們只能把目光投向北方誰衰敗的工業城市、南方邊陲縣城。三五萬,在北上廣也許只能買來一平米,但在這些地方,足以讓他們擁有一個遮風避雨的家。

他們想要的不過是一間屬於自己的屋子,能安穩度日,生病了有醫院去,餓了有便宜的食物吃。就像一位浪友曾說過的那句話:

“如果能有個歸宿,

誰會想流浪?”

設計/排版:文特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