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權力的遊戲:我們追了八年的劇,正式崩塌

美國時間5月19日,《權力的遊戲》終於迎來了大結局。

觀眾們的反應並不意外,就好比前兩集一樣,又迎來了一片罵聲。完結集的爛番茄評分掉到了可憐的57%。氣急敗壞的觀眾們甚至在網上發動請願,要求HBO重拍第八季,並且撤換掉兩名主要編劇。

許多作家在創作長篇小說時,都有提前列大綱的習慣。但寫著寫著,原有的大綱大概率會被推翻。通俗的話來說,人物會“活起來”,具有“自己的思想”。到了那時,作家就並非造物主,而只是在幫筆下的人物完成他們自己的宿命而已。

儘管編劇和創作長篇小說又有所不同,但背後的道理是一致的。

而在《權力的遊戲》的最終季裡,觀眾能夠很明顯地感覺到,劇情並非由角色在推動,反倒是有一隻無形的手,在拉動著角色們去服務劇情。每個主要角色的人物弧光,都發生了或大或小的崩塌,造成了這一出史詩級的“狗尾續貂”。

1. 夜王

在整部劇中,夜王是崩塌得最慘的一個角色。

雖然外觀神似,但異鬼畢竟不是《惡靈古堡》中的低智物種,而是一支有指導思想的部隊。夜王這個角色,也有獨特的動機和行為模式。花費了多年時間,建設起一支異鬼大軍,總要有個理由。但劇中並沒對這個理由做詳細的解釋。

沒有解釋倒也罷了。就一般的戲劇規律而言,鋪墊得越久,高潮就越迭起。而夜王大軍並沒有掀起什麽高潮,只是弄死了幾個不疼不癢的角色,就突然暴斃了。

儘管第一季中的奈德·史塔克身上也出現了鋪墊許久後突然死亡的劇情,但仔細想來,奈德作出的每一個選擇,都給他的死做了鋪墊。況且,第一季是所有政治鬥爭的開始,所以觀眾完全可以接受這樣的戲劇安排。

但夜王之死已經接近大結局了。他也不會留下一群異鬼後代給他復仇。這種處理,只會讓觀眾覺得,自己辛辛苦苦這麽久,八年追了八季,到底看了些什麽東西。

2. 瓦裡斯

如果有哪些角色崩塌得比夜王更厲害,恐怕就只剩下瓦裡斯了。

且不說瓦裡斯的定位是情報總管,卻對敵軍的規劃部署毫無察覺。僅從七國最擅長自保的人設定位來看,這個角色就是前後矛盾的。

倘若用《三國演義》來對標,瓦裡斯這個角色,就相當於賈詡。後者雖然一心為民,但總是被迫服務一個個暴君,因此只能躲在帷幕之後耐心等待機會。既要實現理想,但前提是,也要自保。

但在《權力的遊戲》中,編劇在處理有關瓦裡斯的戲份時,似乎並沒有把他當成一個有獨立思想和世界觀的角色來看待。

絕大多數時候,瓦裡斯起到的作用就相當於哆啦A夢——需要情報時,就借來用一用;不需要時,就把他扔到一邊,偶爾拎出來講幾句“為了國家”這種在劇中不合時宜的話,勾引一下觀眾的好奇心。

那麽當這種好奇心和劇情總體走向有衝突時怎麽辦呢?當然是捨棄好奇心啦。

這是遊戲的思路,不是戲劇的。

3. 瓊恩

雖然並非狼家血統,但在性格上,瓊恩和奈德·史塔克很相似,都是守護原則,盡忠到死的人。

守護原則,盡忠到死,並不意味著無理由的愚蠢。奈德當年主動告知瑟曦,喬佛裡的身世已經洩露,可以理解為是對瑟曦母子的惻隱之心蓋過了判斷力。但瓊恩將自己的身世昭告天下,並沒有任何意義可言。

古語曰,匹夫無罪,懷璧其罪。無論古代還是現代,為臣者,最忌諱的就是擁兵自重。在扶持勞勃坐上鐵王座後,奈德選擇退居北境,不乾預君臨政事,便是這種政治智慧的體現。

而瓊恩的大嘴巴,無異於公開挑戰龍母的統治。再結合他並不想稱王的基本動機,唯一的解釋就是,這個人是真的蠢得可怕。

反面角色有人愛,因為反派的世界觀也是世界觀,只要合理,觀眾也可以理解代入;但蠢人卻鮮有人會喜歡。

此處有劇透——

此外,大結局的戲碼,不禁讓人想起《X戰警》中金剛狼一爪捅死琴的畫面。都是瘋狂的女人,被逼無奈的男人;都是為了更崇高的目的,不得不犧牲愛情。除了思路,兩個場景甚至連構圖都相當神似。

——劇透完

然而,這種為了大義犧牲愛情的俗套戲碼,放到《金剛狼》中不違和,但放到《權力的遊戲》中就顯得頗為兒戲。

畢竟,前者是面向大眾的幻想漫畫,後者是馬丁老爺子凝結了半生心血的架空世界版圖。只能說,為了完成任務,編劇和導演把馬丁老爺子的思想給降級處理了。

4. 小惡魔

可能很多人都不記得,小惡魔和龍母之間,並不只是單純的上下級的關係。兩個人之間還存在著更深刻的情感連接。

在當年兩人初次相遇時,小惡魔剛弑父不久,龍母則剛剛在一片質疑聲中崛起。龍母願意拋卻家族成見,提拔小惡魔做國王之手,知遇之恩非同一般。

小惡魔雖然顧全大局,但也極重感情,極守信義。“蘭尼斯特有債必還”這句家族銘文在他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波隆曾經救過他,雖然目的不純,且獅子大開口,但小惡魔也選擇性忽視了這一點,事後也沒有秋後算账。

對波隆這種不講感情的雇傭兵尚且如此,對一手將自己提攜的龍母自不必說。

但到了最後一季,小惡魔和瓦裡斯在討論女王的精神狀態時,冷靜得近乎可怕。仿佛是否推翻龍母,只是一道數學題而已。

人物的魅力,往往是通過兩難選擇來表達的。然而劇本已經預設好了立場,仿佛為了君臨的百姓,背叛龍母的知遇之恩再正常不過,連基本的內心掙扎都只是象徵性地客套一下。

從這一刻開始,人物性格開始前後矛盾,小惡魔在前幾季中積攢的魅力值也消失殆盡了。

5. 龍母

相對而言,龍母這個角色其實崩塌得沒有上述其他角色那麽厲害。

在接連失去兩條龍,又經歷了眾人的背叛之後,龍焰屠城的決定雖然顯得有些草率,但也不至於完全無法理解。

但戲劇創作有意思的地方就在這裡:劇本是一個環環相扣的系統,就像多米諾骨牌一樣,牽一發而動全身。倘若瓦裡斯能夠做好情報工作,小惡魔能夠保持忠誠,瓊恩不把自己的身世秘密到處宣揚,無論如何,龍母也不至於“瘋”得這麽快。

如果說其他角色的崩塌,是劇集爛尾的“因”,那麽龍母的崩塌,就是一個“果”。即便人物的選擇大致是符合邏輯線的,但因為基本前提經不起推敲,連帶著整個人物弧光都不成立了。

***

平心而論,最後的大結局,從邏輯上是完全成立的。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導向一個皆大歡喜的結局,既滿足了北境人民的需求,也掐滅了內戰的所有可能性,再說,誰敢在全知全能的綠先知的注視下密謀叛亂呢?

不過,這樣一個結局,並非來自不同角色相互影響之後的結果,而是為了一個所謂結局,強行扭曲了所有人物原本的性格和動機,本末倒置了。

但僅僅隻指責編劇,也有失公平。影視劇的編劇更像是一個項目經理,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時間、預算、演員檔期,都是需要去平衡的東西,過程中難免出些差錯。

比如說,很多《冰與火之歌》原著粉都覺得,倘若要完全體現出原著的思想,那麽八季的體量顯然不夠,擴充一倍都不為過。

但有一個因素不可忽視:演員也是在不斷長大的。時間對現實的影響,遠遠大過對虛構世界的影響。2011年出演第一季時,飾演布蘭的伊薩克還只是一個懵懂的小孩。如今八年過去了,他已經長成了一個成年人的模樣。

倘若再過一個八年,這些演員們在氣質和外形上還能貼合其所飾演的角色嗎?如果換掉演員,作為影視劇需要觀眾接受和適應的東西更多。

事實上,美劇的爛尾現象也不鮮見,比如《迷失》《越獄》《陰屍路》當年都飽受“狗尾續貂”的質疑。邊寫邊播的機制決定了,任何一部“神劇”都有中途掉鏈子的風險,這是客觀事實,並不以某個人的意志為轉移。

對於很多人而言,《權力的遊戲》並不只是一部單純的電視劇,它還是一種啟蒙。它赤裸裸地告訴全年齡段的觀眾: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真實的世界是如此肮髒、醜陋。但正是在最肮髒醜陋的廢墟裡,才能開出最美的花。理想主義和愛情才顯得如此珍貴和可敬。

這也是詹姆·蘭尼斯特這個角色廣受歡迎的原因。因為他身上完美呈現了生活的這種兩面性。生活中本來就少有圓滿,常常是顧得了這頭顧不了那頭。劇集的爛尾,也無非是這種遺憾的表現形式之一罷了。畢竟,馬丁老爺子有生之年也未見得就能把小說全部完結,不是麽?

圖片來源:官方海報、視頻截圖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