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恆集團臨考:高管大“換血” 迎戰行業困境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胡中彬廣西梧州中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恆集團”,600252.SH)正迎來它的第二次大考。

8月22日晚間,中恆集團發布了2019年中報,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18.14億元,同比增長20%,淨利潤3.63億元,同比增長7.81%。在中藥行業出現巨大變化之下,以中藥生產為主的中恆,如此業績表現已算不錯。但中恆集團面臨的考驗,卻遠沒有結束。

就在8月上旬,中恆集團發生一起最新的人事變動,變動的是原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崔鼎昌。與正常的人事更迭不同,公司公告表明,崔鼎昌職位變動是因公司“解聘”所致,而非上市公司人事變動中經常出現的“辭職”。

中恆集團內部一系列人事變動早已在這過去的大半年時間中上演,董事會和管理層幾乎實現了“大換血”。

一位接近中恆集團的人士稱,此前的高管團隊大部分是大股東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投集團”)此前通過高薪市場化招聘的,大股東給予了很高的期望,此次變動是由於大股東對於這個團隊所取得的成效並不滿意。

中恆集團對廣西來說意義顯得尤為特殊,原因之一是它是廣西國資紓困民企的最早案例,遠早於2018年的民企紓困潮。早在2015年,中恆集團因原實控人問題集中爆發一度瀕臨絕境,廣西國資旗下的廣投集團最終接手。因此,作為廣西國資旗下上市公司,中恆集團寄托著廣西要大力發展大健康產業的宏圖壯志。

然而,隨著國家一系列醫藥政策的變化及醫藥行業性問題的顯露,近年業績情況良好的中恆集團,其身上存在的在售產品相對單一、研發投入不足等一系列問題也亟待改變。

前世:廣西國資紓困對象

中恆集團是一家大型中藥注射劑生產企業,公司業務範圍包括製藥、保健食品等業務。目前,中恆集團旗下主要有廣西梧州製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注射用血栓通(凍乾)為主要的核心醫藥品種。

廣西國資入主中恆集團是源於2015年的一次民企紓困行動。彼時中恆集團正遭遇實控人資金鏈斷裂,而原實控人、董事長許淑清又因涉嫌部門行賄罪被立案偵查並采取強製措施,更將企業逼到了絕境。

許淑清通過其控制的中恆實業直接持有中恆集團22.52%的股權,為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

2014年9月18日,中恆實業將其持有的中恆集團6200萬股質押給中融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融信託”),並向中融信託借款3.7億元,還款日為2015年9月26日。但眼看著借款期限將至,中恆實業卻無力償還該筆借款,股權質押危機爆發。後經過協商,中融信託同意將回購期延半年。

除了質押給中融信託的這筆股權外,中恆實業幾乎將其所持的中恆集團全部股權都質押了出去,合計質押70909.05萬股,市值高達35.4億元,質押比例高達90.6%。粗略估算,中恆實業質押融資金額約14億-15億元。

而在如此巨大的償債壓力面前,許淑清卻因涉嫌犯罪而遭到檢方立案偵查。根據公司公告,2015年8月28日,中恆集團收到湖南省人民檢察院公函:根據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許淑清涉嫌犯罪線索指定管轄的通知》要求,湖南省人民檢察院依法對許淑清以涉嫌部門行賄罪立案偵查並采取強製措施。

風暴之下,中恆集團的業務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其拳頭產品“血栓通系列產品”血栓通的代理商陷入觀望,這導致了血栓通銷量的大幅下滑,由此又導致中恆集團獲取的收入銳減。這從幾個月後披露的2015年年報便得以體現:中恆集團2015年業績呈現出斷崖式的下滑,淨利潤同比減少67.38%。

與此同時,公司曾經的副總經理、許淑清的兒子趙學偉,也涉嫌內幕交易、行賄等違法行為。

風雨交困之中,廣西國資出手紓困。

2015年10月11日,中恆實業和廣投集團簽署《股份轉讓意向書》,擬向廣投集團轉讓其持有的20.52%股份。

公開資料顯示,廣投集團成立於1988年,是廣西壯族自治區重要的投融資主體和國有資產經營實體。廣投集團注冊資本100億元,主要投資和經營電力、鋁業、金融等產業,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388億元、利潤總額30億元、資產總額3562億元,位列中國企業500強第128位。

最終的轉讓協議完成於2016年1月23日。當天,廣投集團和中恆實業簽署股權協議,廣投集團以5.44元/股的價格,受讓中恆實業持有的中恆集團20.52%的股份,總受讓價為38.8億元。1月27日,廣西國資委也批準了該筆股權轉讓。幾天后,許淑清辭去上市公司董事長等所有職務。

中招行業性問題

廣投集團的入主寄托了廣西對於大健康產業發展的宏圖壯志。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起,廣西就明確提出醫養結合打造大健康產業。廣西具有特殊的長壽、養生、健康等自然生態條件,中藥材資源豐富,是我國“天然藥庫”“生物資源基因庫”和“中藥材之鄉”,發展大健康產業基礎良好。

廣投集團的入主算是對中恆集團的第一次大考交上了一份好的答卷。

在廣投集團入主中恆集團三年後,中恆集團的業績可圈可點:從2016年至2018年這三年,中恆集團的營業收入分別為 16.7億元、20.48億元和32.99億元,淨利潤分別為4.89億元、6.05億元和6.13億元。

然而,中恆集團身上深層次的問題也隨著近幾年醫藥行業的巨變和種種風波逐漸暴露出來。

隨著國家醫保目錄調整、中藥注射劑有效性再評價、藥品帶量集中採購等一系列政策的推行,許多醫藥產業的競爭壓力大幅加大,中恆集團的拳頭產品血栓通的前景開始變得變數重重,銷量也受到了較大的影響。

此外,另一家製藥企業步長製藥引發了社會對醫藥企業銷售費用佔比較高的關注,中恆集團也很難獨善其身。

2018年年報顯示,中恆集團銷售費用達21.19億元,其中市場推廣費用20.58億元,絕大部分銷售費用都花在市場推廣上。這一數字較2017年銷售費用7.1億元同比增長1.98倍。而2018年,中恆集團的營業收入僅為32.99億元,以此計算,中恆集團的銷售費用佔比超過了64%,佔同期營業成本的78.08%。即便放在整個醫藥行業來看,這也是高居行業前列。

對此,中恆集團曾對外解釋稱,主要是“兩票製”政策實施,原來由代理商負責的市場推廣工作需要由公司與代理商共同負責推廣,因此市場推廣費同比大幅增加影響本期銷售費用增加。

而另一個頗為尷尬的現實是,與銷售費用的持續攀升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研發投入的杯水車薪。2018年中恆集團研發投入合計僅4474.49萬元,僅達銷售費用的2%。公司2018年員工總人數為2434人,但研發人員數量只有65人。

“破”與“立”

今年年初,中恆集團迎來了一個新“掌門”焦明,焦明系廣西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他於2月22日正式成為中恆集團的董事長。彼時,這就被一些關注中恆集團的行業人士看出了不同尋常之處。

在接下來幾個月時間中,中恆集團原有的高管團隊部分成員因個人原因提出請辭。6月6日,中恆集團副董事長、總經理歐陽靜波宣布辭職;之後不到半個月時間,廖智也辭去副總經理一職;再加上原副總經理、董事會秘書崔鼎昌此次被解聘,大半年時間中,中恆集團已經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人事變動,公司的董事會和管理層幾乎實現了“大換血”。“之前的團隊大部分都是廣投集團花大力氣從外部以市場化的方式招聘而來的團隊,團隊的調整說明了廣投集團對團隊的不滿。”接近中恆集團的人士稱。

一個頗受外界關注的細節是,2018年財報顯示,僅歐陽靜波的年薪就達到432.41萬元。這些都凸顯出了廣投集團對中恆集團所懷抱的巨大期望。

在今年年初焦明正式“接棒”中恆集團時,廣投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周煉曾在內部講話中提及,中恆集團是廣投集團醫藥醫療健康板塊的重要企業。在下一階段工作,要著重做好包括“堅持抓好建辦好中恆,促進建質量和水準全面提升”、“全面提升企業經營管理水準”、“加強技術研發和產品創新,著力打造廣西醫藥龍頭企業”等工作。“大換血”之後,擺在焦明等新管理層面前的是一個亟需發展創新業務、擺脫行業困境的中恆集團。

上述接近中恆集團的人士透露,這半年公司內部也“動靜很大”,公司內部確定對於解決現有困境的方式,加強研發和並購是最重要的方向。

中恆集團官網上的一則年中工作會的信息,也著重提到了這兩項:“以研發創新尋找新突破口”、“以投資並購培育新增長點”。

該人士稱,中恆集團即將建立一個大的藥品食品研發平台,整合中科院、北京大學、四川大學、中醫科學院等大專院校和研發機構資源,以提升研發水準。而在資本運作層面,則明顯加快了並購的步伐,公司成立了一個並購工作領導小組,將對今後涉及到生物醫藥、醫藥企業、健康食品等領域的並購項目進行立項和盡調。“廣投集團其實一直還是比較開明,一直強調要用市場化的方式應對公司困境,也明確提及要改善激勵與績效考核機制。某種程度上來說,有市場化的機制對公司的大考就已經成功的一半。”上述接近中恆集團的人士認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