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金融風險防範的底氣從哪來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微信公眾號kopleader)專欄作家 許權勝

  現在的制度設計可能比較適合保持金融穩定和促進金融創新之間的矛盾,因此,監管與效率兼顧應該是本次金融機構改革的努力方向。

金融風險防範的底氣從哪來金融風險防範的底氣從哪來

  3月20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閉幕後,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中外記者的提問時說:中國有能力防範也不會出現系統性金融風險。為什麽總理有此底氣十足的語詞?

  筆者以為在於我們未雨綢繆做足了防止規避監管行為的發生的準備,早在去年就開始金融監管改革部署,並在本月13日提交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將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和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的職責整合,組建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作為國務院直屬事業部門。另外方案提到,擬定銀行業、保險業重要法律法規草案和審慎監管基本制度的職責劃入中國人民銀行,強化央行巨集觀管理職能。至此,我國基本完成金融管理機構改革,監管架構變成“一委、一行、兩會”有別於原先的“一行、三會”。

  那麽為什麽會出現如此的金融管理結構?

  自從次貸危機爆發後,世界的金融格局發生巨大變化,在經歷監管缺失帶來高額救助成本和巨大經濟損失之後,人們開始反思監管放鬆存在的弊端。之後,各國的監管都在強化,針對危機所暴露的體制性問題和監管漏洞,幾乎所有的國家都已經開始調整監管框架,比如英國的雙峰監管、美國的《多德-佛蘭克法案》,強監管逐漸又成為全球金融界的共識。

  儘管次貸危機給世界經濟帶來重創,危機效應現在已經在一些發達國家開始減弱,但對中國的經濟影響卻正在加強。之所以中國之前並沒有發生嚴重的金融危機,主要得益於我們保持近四十年的經濟高速增長,危機在高增長中被部分消解。但現在我們的經濟增速下滑,杠杆率、資產泡沫一直居高不下,所以極有可能會誘發新一輪的金融危機。

  當然我們的監管防範措施還是比較高效的,也能與時俱進。我們原先的監管方式著重於分業監管,實行“誰審批、誰負責”的原則。當時認為銀行的個體健康就必然帶來整體健康。以為加強對微觀機構的監管,就無需擔心巨集觀金融整體的不穩定。但隨著金融的不斷創新,金融機構之間跨行業合作密切,金融控股公司日益增多,中國進入“大資管”時代,分業監管模式弊病越來越顯示出來,那種“一行、三會”組織架構落後於現有混業經營發展現實,使系統性金融風險大增。

  系統性風險一般來自於金融層面的資金脫實向虛,導致金融運作成本上升。金融本身不創造價值,其價值來自於實體的提供。而金融創新的套利行為,其實是吹大資本泡沫。一些資本大鱷利用監管空隙瘋狂配資、高杆杆收購等擾亂市場行為,無不是在為推高金融成本推波助瀾,也造成實體經濟不堪重負。可是金融混業經營使分業監管不具有穿透監管能力,監管部門變成“鐵路警察、各管一段”,什麽衍生品交易、影子銀行、通道業務等遊移在監管之外。所以監管由分業變為相對集中也是“形勢逼人強”。

  從我國當前形勢來看,銀行的資產體量過於龐大,截止2017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本外幣資產252兆,這麽龐大的資產裡面存在不同業務領域風險差異和各個銀行的管理水準的差異,這就促成去年成立了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其目的在於確保金融安全與穩定發展之間的平衡。這個機構看起來似乎與原先的“一行、三會”的職能之間有一些重疊,但筆者以為成立該委深層次的原因在於調節各種關係的整合,當然更關鍵的是考慮兼顧銀行審慎經營和金融發揮的效率問題。筆者從兩個方面來分析一下:

  一是監管的重要邏輯是重構金融監管之間的關係。我國央行是運用貨幣政策保持巨集觀價格穩定的機構,而“三會”是監管功能實施機構, “三會”對監管功能的思路僅存在於防範本監管對象的機構穩定與健康,這種分業監管功能極易產生“三不管地帶”,也為金融風險的醞釀累積埋下伏筆。比如銀行與保險具有很多風險共同點,二者都有資金池,都屬於間接融資,有資金池就有資金錯配風險。這就需要金融監管協調,而銀監會保監會的合並正是基於此目的。但證監會為什麽沒有合並?原因是證監會與銀監會保監會的監管對象差異很大,這就需要一個機構來解決各自為政的問題,於是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順勢而出,它應該是個對系統性風險監測、評估、應對、並提出指令或者政策建議、強化監管問責的那種機構。而央行是在現有職能基礎上增加了法律法規與制度的擬定,這種綜合布置正好吻合巨集觀審慎管理和微觀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功能設計。

  二是監管效率和金融機構效率之間的關係。現行的全能金融行業之間的相互聯繫加大系統性風險,造成風險在金融機構內部之間的傳遞,銀行業務的日益複雜又削弱市場約束效力,如果監管以損失效率為代價,銀行業務又回到單一化結構中,會帶來效率損失。所以既要認識到監管重要性又要強調銀行效率的重要性,銀監會與保監會的合並,可以使監管成本下降,監管效率提升。這也給銀行帶來好處,監管效率提高會使銀行經營更穩健,也會帶來銀行的效率提高,使社會的資源配置更合理。

  現行的“一委、一行、二會”中的“一行”是制度制定者,“二會”是制度執行者,而“一委”是解決央行和各大銀行、保險、證券監管等機構之間的分歧,是各種制度執行效果的仲裁者。這種設計可能比較適合保持金融穩定和促進金融創新之間的矛盾,因此,監管與效率兼顧應該是本次金融機構改革的努力方向。

  其實我們已經做好防患於未然的準備,這可能也是總理答中外記者問時底氣十足的源頭所在。

  (本文作者介紹:資深財經評論員,長期在金融行業一線工作。)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