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綠色蝶變”讓貧困山村邁向振興

村民們推開大門,就能看見漂浮的白雲。這是長江上遊岷江流域一個叫大寺村的山村景象。幾年前,這個村還是四川省一個典型的貧困村,如今通過種植果木、發展民宿和生態旅遊,以大寺村為代表的不少長江上遊貧困村正發生“綠色蝶變”,走向振興。

大寺村

大寺村位於四川省汶川縣克枯鄉的山腰之上。沿盤山公路進入村中,記者發現漫山遍野的李子樹。當地村民說,現在村子春季花飄香、夏秋果滿園。即使在寒冬臘月,這裡也遊人如織。

但在多年前,這個村並不是這樣。大寺村村民楊志武說,以前村裡種植玉米、土豆、白菜等,但都賣不了什麽好價錢。“我把菜拉到山下去賣,有時候還要賠錢!”

在這個海拔2200米的山村中,大部分村民有著與楊志武一樣的遭遇。2014年,大寺村被確定為貧困村。2015年,四川省林業廳派駐大寺村的第一書記杜斌“走馬上任”。

杜斌進村後發現,大寺村以前也種植李子樹,但由於沒有技術,村民種植積極性不高。村民收入主要靠傳統農作物,不僅要毀林,也掙不了錢。為了扭轉這種局面,杜斌邀請四川省林科院專家,幫助村民提高果樹種植技術。專家們針對山上的土質,專門進行測土配方。

“肥料都是訂製的,就像人得病需要吃什麽藥一樣,什麽樣的土質需要什麽樣的肥料。”村民董定義說,大家經過培訓,很多人都成了“土專家”。比如,原來看著李子樹枝葉茂盛,都捨不得剪枝,但那是不對的,該剪枝就得大膽剪。

“現在我們村好些人都能出去講課,搞培訓了。”董定義說。

李子產業的發展為村民帶來實實在在變化。曾經因殘致貧的村民楊志武,依靠3畝李子樹,每年收入達到2萬元左右,已經成功脫貧。杜斌說,大寺村有89314人,2015年有貧困戶1658人。到2017年,村裡只有2戶貧困戶4人,而今年貧困戶將全部脫貧。

在剛過去的2年,大寺村通過青(紅)脆李產業,實現年銷售收入300多萬元,戶均年收入達4萬元。

大寺村又開始在林果等生態產業的延伸上做起了文章,發展民宿經濟和生態旅遊。今年春節前夕,杜斌和很多村民利用各種管道宣傳大寺村的人文故事和自然風光,如在微信公號、朋友圈裡曬著村裡冰瀑、冬雪美景。

杜斌說,今年春節前後一個半月內,來自成都、重慶、綿陽等地自駕和徒步遊客達10萬人,最多一天超過3000人。村裡自發組織開展旅遊接待和服務,形成土特產品銷售點10個,農家餐飲和住宿接待點3個,旅遊銷售、接待、服務等收入超過20萬元。

遊客進村,不僅給村民帶來了收入,更改變了村民觀念。“保護好森林果園、保護好生態已是村民的一種自覺。村民熱情大方,遊客來了第一次才會來第二次。”杜斌說,如今的大寺村已不是汶川高半山閉塞村,是走在振興之路上的開放村。(圖片來源於網絡)

文章發表於武漢全民義務植樹本地資訊,http://www.whyiwuzhishu.gov.cn/轉載請注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