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競人才培養難在何處?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2017年被稱之為“電競教育元年”,各大高校紛紛成立電競學院、設立電競專業,引得無數學子與家長躍躍欲試。嗅覺敏銳的資本,在電競產業鏈上也尋得新入口,電競人才培養一舉成為“站在風口上的豬”。

對任何一個行業而言,“人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電競作為時下備受熱捧的新興行業更加如此。時值雅加達亞運會中國戰隊兩金一銀完美收官,電競職業選手搖身一變成為國家榮譽的代表,有關電競人才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

其實,除了在舞台上發光發熱的職業選手,對人才極度匱乏的電競而言,此時入局的每一個“電競人”都至關重要。

據此前零點有數的調查結果顯示,超90%的受訪者願意從事電競行業;超過88%的受訪者認可自己的子女從事這一行業;超60%的受訪者認為電競教育不是教人打遊戲......

直觀的數據無一不透露著大眾對電競認知的轉變,而高速前進的行業對專業人才的渴求更是愈發明顯。如何提升人才培養速度?傳統體育人才培養模式能借鑒幾何?如何打破電競人才培養的困局?在到達勝利的彼岸之前,電競還有無數道坎等待跨越。

千億級的市場,人才缺口遠不止26萬

伽馬數據去年5月發布的分析報告顯示,我國電競行業從業人員達到5萬人,行業人才缺口達26萬。這其中,除去電競選手的缺失外,其他專業人才也是一將難求。

零點有數體育產業研究中心總經理薑健健早前坦言,當前製約整個電競行業發展的不是錢,而是人才。這一說法在剛剛過去的雅加達亞運會再次得到驗證,參與了整個電競賽事板塊的度勢體育執行董事陳研透露,因為我們缺乏專業的人才,所以整個賽事的執行團隊都是以歐美國家為主。

不管是擺在台面上的事實還是嚴峻的數據分析報告,將電競人才缺乏的現狀描繪的淋漓盡致。有缺口就有市場,一場關於電競人才培養的浪潮也已席卷行業內外。據易體網分析得到,當前電競人才的培養主要有以下幾種途徑:

第一:高校新開設的電競院校與專業

中國教育部於2016年9月開放電競專業,距今剛好兩年時間。有業內人士向易體網透露,2019年電競本科院校將達到20多所,專科院校將超過200所。

第二:民間的培訓機構

第三:俱樂部或企業的內部培訓

培訓是一塊值得挖掘的大蛋糕已是行業公認準則,分布在電競產業鏈上的各個企業出於自身發展的需求,或多或少都會涉及到培訓業務。其中以解說、主播佔據最大比例。

受製於人才培養周期較長的限制,專業院校培養的人才還未走入電競市場,不過經過企業內部培訓的許多人倒是已經涉身行業。

來自量子體育(VSPN)旗下的《王者榮耀》官方解說英凱就是其一,2017年還在上海戲劇學院大三讀書的他,在KPL王者榮耀職業聯賽秋季的舞台開啟首秀。

英凱透露,當時癡迷於王者榮耀的他,通過已經簽約在量子體育VSPN的學姐推薦,走上了解說路線。憑借著過硬的專業技能和公司的培訓,順利成為了KPL的官方解說、主持人。

目前大多數KPL電競解說都是通過培訓篩選出來的,KPL每年會舉辦兩次王者榮耀解說青訓營,為潛在官方解說和主持人做專業培訓。整個過程貫穿著學習、實戰、淘汰的機制,只有最合適與優秀的人才留在最後。

不管是專業院校的系統化培訓,還是相關企業的專項培訓,都在為行業輸送著人才。專注於電競留學項目的競皇文化胡帆表示:“我國的電競教育起步較晚,當前還是處於初級階段。但從整個發展速度和數量上來看,保持著領先優勢”。

電競的下半生不再是“圈內火”

雖然早在2003年國家體育總局正式批準將電子競技列為第99個正式體育競賽項,但一直以來在大眾認知裡電競與正能量的體育並無太多關聯,在迎來產業大爆發之前,電競的上半生可以說是被一批狂熱粉抗在肩上匍匐前行。

“相較於其他行業,電競從業者對行業的熱愛與忠誠度遠高於其他行業”,在接觸了不少電競人之後,胡帆得出了這樣的結論。這一點筆者在此前的採訪中也深有體會,早期的電競從業者,幾乎無一例外都是憑借著對電競的熱愛和興趣進入了行並堅持到了現在。2003年入行的量子體育VSPN總裁滕林季就是其一,他坦言:“電競是個比較辛苦的行業,需要足夠的熱情才能堅持下去”。

在看王思聰、秦奮、丁駿、愛德朱等一眾不差錢的富二代,大手筆投資電競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興趣使然,即便很多俱樂部及相關賽事常年都處於虧損狀態。

走過上半場的曲折路線,電競的下半場已然熱鬧開場。

如果說此前的“電競人”是成分比較單一的愛好者,那當下的入局者則呈現出了多樣化特性。據零點有數發布的另一組數據顯示,即便不是電競愛好者,也有55%的年輕人願意就讀電競專業。

一方面是得益於人們對電競認知的提升,電競 “不務正業”的標簽正在逐漸弱化。另一方面,隨著像中國傳媒大學等知名學府電競專業的設立,除了為行業培養專業人才外,其釋放出的積極信號更具現實意義,打破了對電競心懷芥蒂的家長們的心扉。

此外,還有一個明顯的趨勢是,除了一直耕耘在行業內的“電競老兵”,整個電競行業從業者呈現出低齡化現象。

一般來講,職業選手的年齡是在18到20歲之間。其他從業者也均以年輕人為主導,因為電競是近幾年才爆發的行業,而年輕人對新鮮事物的接受度相對較高,學習能力也強。

沒有上層建築,電競人才培養要跨過幾道溝?

“二十一世紀什麽最貴?人才”。

十四年前,葛優在《天下無賊》裡說出了這句經典台詞,同時也的道出了人才培養背後的不易,如果將這種不易放之電競行業恐怕是翻倍的。

那麽,到底電競人才培養難在何處?

作為一項被官方認可的體育運動,很多時候電競是循著傳統體育項目的腳步在前進。現在把電競和傳統體育做類比,有很多相似的地方,甚至可以說電競就是傳統體育的分支。

不過在上海電子競技運動協會副會長朱沁沁看來,和傳統體育百年來的歷史來看,電競還有很多先天缺失的地方,主要表現在行業規則、規範與標準的缺失。

因為與其他傳統體育項目而言,電競是沒有"上層建築"的,沒有國際電競類的組織,也沒有國家電競協會這樣的官方組織。即便是有地方性的協會,其設立的行業標準,權威性與可接受度也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加之電競本身就是一個產業大大領先行業的項目,當行業制定標準,如何讓產業願意執行你制定的標準?

而這個矛盾爆發的集中點同樣製約著電競人才的培養,朱沁沁提到,今年4月份上海電子競技運動協會拍攝了上海市首屆的專業電競賽事裁判的補習班,但這個僅有36人的補習班,卻整整花了2年時間準備。在傳統體育項目而言這是無法想象的:因為一項傳統體育項目一年就要進行十幾個補習班。

緣何放到電競領域就需要2年時間?

“因為此前沒有電競裁判這一職業,除了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在教材、課程編排、講師準備等方面外,還有來自各方的質疑,不是質疑補習班是否權威,而是存疑於電競行業是否需要第三方裁判”

新崗位的出現需要經過論證與市場檢驗本無可厚非,但跨界人才的應用在電競行業卻也碰了一鼻子灰。每逢提及電競人才缺失,許多人會給出跨界這一時髦又萬能的解決方案,然而事與願違, 因為行業的特殊性,跨界而來的人才也並非完全適合電競行業。

騰訊英雄聯盟電競生態建設負責人阮琛就曾談到:“以大家最常見的足球賽事轉播為例, 可能CCTV5的編導、攝影等對於怎樣捕捉到C羅、梅西的鏡頭了然於心,但如果去拍電競賽事,他們就會懵。

雖然同是賽事,他們也是專業的技術人才,但是他們不懂遊戲,也就無從下手。但如果找一個懂遊戲的人,他可能對設備一無所知,卻知道怎樣呈現最佳的效果。

如何解決這一困局,七煌原初學院校長應舜潔給出了“積極融合”的破解之道,他表示:“以常見電競市場行銷、俱樂部管理為例,一個懂電競的人可能缺乏這方面的專業知識,但如果加入一個專業的傳統行業的從業者,二者進行溝通與融合,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著眼院校培訓,存在同樣的難題。胡帆表示,在現實的教學過程中,往往一個出身電競行業的講師,對電競專業可能非常擅長,但缺乏教師的專業技能。而一個師范出身的老師,具備專業的教師技能,但缺乏專業的電競素養。此外,還有教材的不完善、錯誤等,都需要大量的時間與經驗去完善和驗證。

人才培養,不能隻盯著職業運動員

不可否認,說起電競人才,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是光環圍繞的電競選手。也因此很多院校打出了培養職業電競選手的招牌,但職業選手的門檻果真這麽低嗎?

事實並非如此,對一個職業選手而言除了後天的培養,天分才是決定其能否出頭的重頭戲,加之職業選手對年齡要求比較高且職業生涯短暫。

如果按照院校的培養方式,很多人畢業之後就已經過了黃金年齡,這時候如果沒有其他技能傍身,別說站在賽場上發光發熱,就業也成了一大難題。

所以人才培養不能隻盯著職業運動員。在胡帆看來:“可以將學歷教育和職業選手的培訓分離,每個學校可以有定向的培養方向,這樣培養出來的人才更加聚焦,專業度也更強”。

就細分就業方向而言,目前國內專科大學院校的電子競技與管理,更傾向於往俱樂部從業方向培養,比如說選手、教練、領隊戰術分析師、大數據分析師等。而本科院校則更加側重於往解說、主播、導播等方向培養。

在看國外電競專業院校,其開設的專業多以電子競技金融,電子競技管理為主,相當於培養出來的是一個綜合性的人才,能夠適配到行業的每一個環節,包括俱樂部管理、電競明星經紀人、電競投資機構管理等。

管理內容佔據了較大板塊,相當於是在傳統體育項目培養基礎上的轉型與進化。顯然這樣的培養模式更加優於國內,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就業時也能更加遊刃有余。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才也絕非一朝一夕就能養成。在可以預見的未來,即便是借鑒了傳統體育與國外的模式需要克服的矛盾與困難有許多。回歸教育而言,是在用過去的經驗教現在的人如何對付未來的事情,這是無法避免的困難,在電競領域的表現則更加突出和集中。

但我們也無需過分憂慮,任何一個新興行業在初期必然會經歷一番陣痛與質疑,但新生命擁有頑強的生命力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隨著自上而下的認知轉變,隨著電競商業價值的日益凸顯,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以“電競人”的身份出現,並以此為榮。

【鈦媒體作者介紹:文/易體網】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