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話題 | 青團火了,但年年虧損的老字號還有救嗎?

每到三四月份,除了踏青出行,排隊買青團的現象依然引人關注。自2016年杏花樓的鹹蛋黃肉鬆青團風靡上海灘而成為網紅爆款,此後每年清明期間,各家老字號即開展“青團大戰”。排隊兩小時,口癮五分鐘,那些喊著“明年我再也不去杏花樓排隊買青團”的,今年還是坐不住,不少店鋪門口依舊擠滿了人。據悉,清明前後,沈大成一家旗艦店的鹹蛋黃肉鬆青團月銷3萬多份,其粉絲數接近70萬。

作為傳統老字號美食的青團備受青睞,而與之相對的卻是一部分老字號走向衰落。就在前幾天,內聯升、月盛齋、(蘇州)稻香村等幾家老字號正式撤離北京前門大街,同批撤出的還有譚木匠和一些陶瓷店等。那些承載著歷史記憶的老字號的退場讓人無盡唏噓,它們曾凝聚著人們代代相傳的獨特生活方式,留住的是兒時的味道,承載的是舌尖上的鄉愁,但如今卻逐步離去以致被人遺忘。

據中國品牌研究院的調查顯示,中華老字號企業在建國初有16000家左右,而商務部2006年認定的第一批中國老字號企業僅有434家,相當於建國初期的2.7%。從這項調查中可以看到,老字號的數量正在急劇減少。那些讓人懷舊的老字號逐步走入“老齡化”,如今的它們又該何去何從?

媒體怎麽評

楊朝清發表在工人日報上的《老字號要注入更多時代感》中,肯定了老字號的價值,他認為老字號不但承載著人們的情感與記憶,更傳承著工匠精神與手藝人情懷。

“不管社會如何變遷,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永遠不會變。‘老字號’商品同老百姓有著複雜的情感關聯,在物質匱乏時代,一些商品是老百姓求之不得的稀罕物,時至今日,其品牌承載著人們深沉的情感與記憶。因而,物質生活漸次豐盈後,一些人仍然熱衷選擇老品牌。這就使得消費者對老品牌產生一種積極的、正面的態度和情懷。”

“一個有生命力的老字號,不僅具有器物之美,也具備精神之美和價值之美。一個老字號、老品牌之所以能夠打動我們,除了器物本身外,還有其背後‘想客戶所想’的理念以及追求完美、努力做到最好的工匠精神和手藝人情懷。”

而李慧發表在光明網上的《講好老字號的新故事》則指出一部分老字號走入了死胡同,主要原因在於自身“倚老賣老”,不能適應新時代的變化。

“隨著市場、技術、消費觀念的變化,有些老字號已經無法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一些老字號囿於自己的‘老手藝’‘老味道’‘老功夫’,總有那種‘我們是老字號,不愁沒顧客’‘酒香不怕巷子深’的心態。殊不知,如今主流消費群體的需求在更新,他們的眼光更挑剔,不僅要求產品品質好,而且也希望服務到位、隨手可得。缺了其中哪一樣,老字號都吊不起消費者的胃口。可見,處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潮中的老字號,想要生存發展並不容易,必須多琢磨創新供給,把供給的品質提上來。”

“所謂‘老字號’,‘老’並不是‘陳舊’之意。在新形勢下,老字號唯有依靠創新才能立足,如果‘倚老賣老’,老字號的發展只會走進死胡同。”

沈彬發表在澎湃新聞上的《青團成網紅:老字號告別油膩,才能返老還童》則為老字號未來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意見,認為老字號通過電商平台挖掘消費用戶,是實現老字號品牌再青春化的重要途徑。

“老字號需要的不是‘保護’,更不是可憐,而是需要站上電商平台,實施跨界合作、IP授權,接入新零售,告別油膩,擁抱時尚,讓蒙塵的金字招牌在互聯網的新場景中煥發活力,融入現代年輕人的生活。只有讓老字號重新被年輕人接納,才算真正保護了這些‘國家寶藏’。”

編輯有話說

全聚德烤鴨、五芳齋粽子、北冰洋汽水、狗不理包子、稻香村糕點……當再次提起這些曾經風靡一時的老字號,它們喚起的不僅是舌尖上的觸覺,也是每個人內心中最柔軟的情感。這些飽經滄桑的老品牌裹挾著的是記憶與歲月的痕跡,僅僅需要一個名字,就可以打開斑駁印記的回憶大門。

而在當下,老字號卻屢遭劫難。就說擁有羊肉泡饃、葫蘆雞等各種西安美食老字號門市的西安飲食,經歷了60多年風風雨雨,如今卻在夾縫中生存。不但連續遭遇虧損,更因受投資、改革受阻等因素,只能依靠售賣股權資產和補貼款獲得盈利。同樣的征兆也出現在四川成都飲食公司,很多老字號都發展得不慍不火,生存艱難。

老字號仿佛“人老珠黃”了一般,招牌上慢慢積滿了抹不去的灰塵,不少年輕人甚至為其貼上了老土、過時的標簽。對新一代年輕人來說,審美時尚、趣味性強的商品更能吸引他們的眼球。而歷經百年滄桑的品牌,雖然往往透露著一種沉穩的大氣,有的時候卻又顯得過於傲慢、過於陳舊。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的浪潮下,琳琅滿目的商品佔據了市場,一部分固步自封的老字號更加難以跟上時代的步伐,只能在焦灼與枷鎖中蹣跚前行。

但這是否說明老字號注定被市場淘汰,以致被人遺忘呢?答案恐怕未必,事實上,即便競爭激烈,依然能有部分老字號成為網紅店。

在引領潮流方面,故宮做出了榜樣。自2010年,故宮就迎合90、00消費群體的愛好,將自己包裝成超級網紅IP,先後生產出“愛是一道光”、“朕實在不知怎麽疼你”等流行段子。目前,“故宮淘寶”店鋪擁有230.5萬粉絲,而故宮文創產品年銷售額已超10億。

成功實現再年輕化的,還有這兩年成為網紅爆款的青團。正如有人調侃道,“它已從節日的傳統食品,變成社交流量的當紅道具,還挑唆起輿論場裡南黨-北黨、甜黨-鹹黨之爭”。

這說明老字號並不是沒有出路,關鍵是能不能推陳出新。在新時代下,借助電商平台轉型或許可以成為其消除“老齡化”的途徑。

截止2017年,已有600家“中華老字號”進駐天貓超市。京東超市也攜百餘家食品品牌商參加糖酒會,並為12家老字號企業授牌。不少老字號借助新平台玩出了新花樣。

以棕界老幹部五芳齋為例,它能成為網紅,靠的也是創意。去年端午期間,天貓和五芳齋合作,開啟粽子餡料的DIY玩法,用戶可選擇甜粽、鹹粽兩大類和鰻魚、奶黃、牛腩、摩卡巧克力等多種口味組合,不同食材的粽子在端午期間能通過天貓實現超過10000中創意組合,每個粽子都有唯一編號,並打造私人定製專線配送。五芳齋通過創新成功抓住了消費者的心,有數據顯示,五芳齋每天生產粽子高達130多萬隻,市場佔有率達四成。

其實,老字號依然在不少消費者心中佔據了一定地位。中國青年報在2017年做過一期關於老字號的調查,其中85.4%的受訪者會買老字號產品,87.2%的受訪者信賴老字號。

過年過節買點稻香村的月餅,頭痛腦熱去同仁堂讓大夫煎點藥,平日裡喝點吳裕泰的茶葉,老字號的獨門配方與精湛工藝讓它依然可以打動不少人的心。而目前其經營困難主要原因,則在於行銷方式單一以及管理理念陳舊,如果能在這方面進行改進創新,老字號依然大有所為。

對老字號來說,其最珍貴的財產就是消費者的記憶,將這部分記憶重新挖掘,並採用創新方式加以呈現,或許就能讓老字號重新贏回客戶、再現生機。

本期編輯:楊麗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