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B肝病毒感染後,了解抗病毒兩大類,不同階段藥學方向不同_免疫

當人體進入免疫清除期,也是我們見到轉氨酶持續升高,HBV-DNA陽性,表示體內免疫細胞和B肝病毒正在“作戰”。這個時期對慢性B肝患者而言適合進行抗病毒,如果未及時觀察慢性肝炎走向,肝炎很容易進展。

B肝病毒感染後,了解抗病毒兩大類,不同階段藥學方向不同

小番健康在前面也提到,B肝病毒反覆感染持續複製,是導致肝病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通常就發生在免疫清除期。免疫細胞無法徹底清除體內B肝病毒,慢性B肝患者還可能由於重複感染、藥物使用、過勞等因素,導致B肝惡化,HBV-DNA從高病毒載量逐漸下降,但依然維持在陽性,也能夠側面體現免疫細胞正在與B肝病毒“作戰”。

免疫清除期下一個階段,就是非活動期或者說是低複製期。這個時期很多是屬於B肝小三陽,即B肝表面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三項均為陽性,e抗原的陰轉和e抗體出現,就是e抗原發生血清學轉換,間接的說明體內B肝病毒複製基本停止了或者是病毒處在較低水準複製,這個時候如果肝功能逐漸穩定下來,通常我們認為是得到免疫控制。

當然,非活動期如果沒有控制合理,就會進入下一個階段,也就是再活動期或者說是免疫逃逸期。一般可以通過HBV-DNA再度轉陽,肝功能又不正常,e抗原轉陽等等,直觀的判斷。抗病毒應該對症,在B肝病毒感染後的不同階段,藥物方向也是不同的。

在過去的指南當中,針對免疫清除期和再活動期才使用抗病毒藥物是比較明確的。長期的HBV-DNA陽性或高病毒載量是今後B肝惡化的潛在風險因素,因此,即使眼下肝功能穩定,無任何症狀,只要HBV-DNA陽性,都應該定期密切監測B肝病毒標誌物以及肝炎活動表現。

小番健康提醒,抗病毒藥物也不能盲目濫用,而且要對眼下有效的抗病毒有一定了解,主要包括兩大類,即干擾素(IFN)與核苷類似物(NAs)。干擾素的主要藥學原理是激活人體免疫細胞;而核苷類似物藥學原理是直接強效抑製病毒核酸。它們的共同目的都是為了強效抑製B肝病毒複製,進而控制慢性肝炎進展。

所以,藥理上核苷類似物是真正意義的抗B肝病毒藥,干擾素作用是既有抗病毒,還有調節人體免疫功能。慢性B肝患者在進行抗病毒前,都是要預測早期病毒學應答水準,這就是為何不同的慢性B肝大三陽或小三陽,同樣使用核苷類似物,療效有差異的原因。

抗病毒治療效果與治療前的轉氨酶水準、性別、HBV-DNA載量有密切關係,在慢性B肝(CHB)進行初始治療後,也會預測病毒學應答效果。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