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名家視點 | 如何使B肝指南接地氣—深入理解準確把控治療指征

徐光華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

乙型肝炎在全球以表面抗原(HBsAg)陽性率差異分為高、中和低流行區,我國1~59歲人群約為7.18%。慢性乙型肝炎(CHB)部分進展為肝硬化甚至肝細胞癌(HCC),在我國屬乙類傳染病。隨著B肝疫苗的廣泛接種,低齡人群HBsAg陽性率顯著下降;干擾素-α、核苷(酸)類似物(NAs)的臨床應用,明顯延緩了CHB病情進展,進而使肝纖維化逆轉、HCC發生率減低,改善了CHB患者的生活品質,延長了生存期。

世界各國和國際肝病學術組織(AASLD EASL APASL)相繼頒布了多版B肝指南,就CHB診治、預防、管理等多方面提出推薦意見並適時更新之。中華醫學會肝病及感染病學分會結合國內B肝防治現狀,及時發布了中國CHB防治指南2015更新版,促使廣大肝病及感染病科醫師更加規範地篩查、監測、治療和隨訪CHB患者。臨床醫生在學習、理解、應用上述指南的過程中有時會產生一些困惑,尤其是如何深入理解準確把控抗病毒治療指征,即哪一類患者或處於CHB自然史那個階段的患者需要抗病毒治療,我們做了一些探索,提出了幾點拙見,供大家參考。

一.B肝抗病毒治療指征

(一)如何理解HBV DNA持續陽性

從定量聚合酶鏈反應(PCR)及高敏PCR技術檢測HBV DNA相繼用於B肝抗病毒治療藥效判定以來,其檢測下限及部門如<1000拷貝/mL、<100 IU/mL與<40 IU/mL、<20 IU/mL、<10 IU/mL、未檢測到HBV DNA靶分子(not detected)等多種形式,使臨床醫生較難認知陽性結果。未來指南更新時可否補充採用哪一種技術,達到怎樣的程度方可視為HBV DNA陽性。HBV DNA檢測間隔多長時間為適,監測多久為「持續」,這些細節問題的解決可使指南更具操作性。

(二)準確理解肝纖維化程度在抗病毒指征中的意義

無論是AASLD 2016、APASL 2016、EASL 2017 還是2015版中國CHB防治指南,在抗病毒治療指征中,對肝活檢結果均給予足夠篇幅的論述和推薦,特別是中國指南中「明顯」肝纖維化的界定≧F2已被廣泛應用。針對肝纖維化,近期有學者論述,F0即無纖維化,F1指匯管區纖維化但無纖維間隔,F2指匯管區纖維化並見到纖維間隔,F3指匯管區與中央靜脈之間形成橋狀間隔,F4為肝硬化。可否將中國指南抗病毒指征中的「明確」肝纖維化,理解為≧F1,值得商榷。

(三)新近指南的更新意見不斷完善抗病毒治療適應證

AASLD 2018更新指導推薦意見,在急性B肝患者中若出現病程拖延、肝衰竭或肝衰傾向時,選用恩替卡韋(ETV)、替諾福韋酯(TDF)或丙酚替諾福韋(TAF)抗病毒治療直到HBsAg清除為止,行肝移植者療程不確定,轉慢性者按CHB對待。

所有HBsAg陽性肝移植者都應接受NAs預防治療,不應單用HBIG,選用ETV、TDF或TAF;合併HDV或HIV感染者、依從性差者最好採用NAs和HBIG聯合方案;所有HBsAg陰性,接受HBsAg陰性,但抗-HBc陽性供肝者,應給予ETV、TDF或TAF治療;均應終身治療。

對於HBeAg陽性的2-18歲兒童ALT正常者不推薦抗病毒治療。干擾素α-2b可用於1歲以上,兒童在2歲以上推薦ETV,5歲以上推薦聚乙二醇干擾素,12歲以上推薦TDF。

二.判定免疫清除期

(一)「三三」認知,終身管理

慢性HBV感染自然史可粗略劃分為HBeAg陽性、HBeAg陰性、HBsAg陰性三個階段,進一步可分為免疫耐受、免疫清除、免疫控制、免疫逃逸、B肝康復和免疫激活(隱匿性B肝)六期。

其中處於免疫耐受、免疫控制和B肝康復期的患者受宿主、病毒、藥物乾預等因素影響存在疾病活動風險,均為監測對象,簡稱為「三期監測」

免疫清除、免疫逃逸和免疫激活期均須抗病毒治療,簡稱為「三期治療」

在HBeAg陽性階段的免疫耐受期與免疫清除期之間,HBeAg陰性階段的免疫控制期與免疫逃逸期之間以及HBsAg陰性階段的B肝康復期與免疫激活期之間容易產生誤判,簡稱為「三個誤判」

一旦感染HBV,即使已進入B肝康復期,在深度免疫抑製或化療藥物作用下,均存在疾病活動風險,故須終身管理

(二)臨床確認免疫耐受期存在較大偏差

我們將2013年9月至2018年3月,住院的ALT<2×ULN的HBeAg陽性慢B肝患者288例,知情同意後行肝活檢術。免疫耐受期肝穿確診組設定為A<2且F<2 ,臨床誤判組為A≥2或/和F≥2。排除合併其他嗜肝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炎及其他影響肝臟功能的相關性疾病。慢B肝和肝臟病理學診斷標準參照我國2015版 CHB防治指南,所有患者未使用過任何抗病毒藥物。結果有176例患者(61%)病理診斷為A01、A1F0、A1F1,符合免疫耐受期改變,112例患者(39%)病理診斷為A2F1、A1F2、A2F2、A2F3、A3F2、A2F4,顯然已進入免疫清除期,後者應儘早給予抗病毒治療。

(三)客觀指標綜合評估有助減少誤判

我們對上述兩組的生化學(ALT、AST)、免疫學(HBsAg、HBeAg)、病毒學(HBV DNA)和影像學(LSM)數據進行了統計學分析,均存在顯著性差異,各指標有益於區分免疫耐受與免疫清除期,尤其是HBV DNA、HBsAg、HBeAg三者聯合考量意義較明顯。

三.判定免疫逃逸期

我們將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住院的ALT<2×ULN的HBeAg陰性CHB患者127例,知情同意後行肝活檢術。免疫控制期肝穿確診組設定為A<2且F<2,臨床誤判組為A≥2或/和F≥2。排除合併其他嗜肝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肝病、藥物性肝炎及其他影響肝臟功能的相關性疾病。CHB和肝臟病理學診斷標準參照我國2015版指南,所有患者未使用過任何抗病毒藥物。結果74例(58.3%)病理診斷為A10、A1F1符合免疫控制期改變,53例(41.7%)病理診斷為A2F1、A1F2、A2F2、A2F3、A1F3、A2F,顯然已進入免疫逃逸期,後者應儘早給予抗病毒治療。我們也對99例ALT≥2×ULN的HBeAg陰性CHB患者進行了相應的探索,結果52例(52.5%)病理診斷為A21、A1F2、A2F2、A2F3、A1F3、A2F4,確診為免疫逃逸期,而47例(47.5%病)理診斷為A1F0、A1F1、A0F0、A0F1,產生誤判,尚處於免疫控制期,系監測對象。

(二)部分客觀指標有助確診免疫逃逸期

我們將上述226例HBeAg陰性慢性HBV感染者肝穿檢查病理結果按A<2且F<2(121例)及A≧2和/或F≧2(105例)設定為免疫控制期組與免疫逃逸期組,就免疫學(HBsAg)、病毒學(HBV DNA)、生化學(ALT,AST)、影像學(LSM)量值統計分析,提示用(高敏PCR檢測)HBV DNA載量、ALT和AST水準以及LSM值區別免疫控制期與免疫耐受期有一定價值,HBsAg定量也存在該趨勢,宜擴大樣本驗證。

(三)HBsAg水準與臨床治癒

在慢性HBV感染自然史中,最接近臨床治癒目標並且具備抗病毒指征的階段當屬免疫逃逸期,這部分患者儘早治療,更接近HBsAg陰轉目標,可提升臨床治癒率。尚有提出部分治癒概念,即停葯後ALT復常,HBeAg血清學轉換,外周血HBV DNA清除;完全治癒即進一步達到cccDNA清除;完全清除治癒(complete sterilizing cure)即整合到人肝細胞染色體中的HBV DNA被清除。在當下的治療水準,部分治癒者居多,臨床治癒較少,完全治癒和完全清除治癒還在探索當中。

四.追求B肝抗病毒精準診療

(一)鍥而不捨獲取本真流病資料

受各種因素影響,採集真實B肝患者流行病學資料難度較大,首先得取得患方信賴,其次要方法得當,還要富有耐心反覆詢問。因為對於HBV DNA持續陽性,家族中有B肝肝硬化或HCC者,肝活檢明確肝纖維化情況後,即可考慮抗病毒治療。

(二)以客觀數據和徵象評估疾病演化趨勢

不管是監測還是抗病毒治療,都必須定期縱向比較生化學、免疫學、病毒學、影像學等相關指標,預判病情發展趨勢採取相應措施,必要時行肝活檢或在充分考慮依從性前提下調整治療方案。

(三)臨床邏輯思維積澱與能力提升

在綜合分析判斷各項指標時,要樹立孤證不立的觀念,臨床上HBV標誌物中如遇僅有抗-HBe抗體陽性,往往是假象。證據鏈銜接順暢的病案大都符合臨床邏輯思維規律。適時吸納新近循證醫學證據,至關重要。

(四)數據徵象來源靠譜,感知到位

精準醫療的要素是精確、準時、分享和個體化,CHB精準診療有賴於設備精密程度、技術方法先進性、操作人員和數據徵象解讀者素養的有力支撐,即使患者已達到抗病毒治療指征,也應該曉以利害,醫患共享決定,方能使抗病毒治療更規範,效果更好。

參考文獻:

1.《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

2.Trrault N,Hepatology 2016;63:261

3.Sarin SK,Hepatol Int 2016;10:1

4.EASL J Hepatol 2017;67:370

5.N Engl J Med 2017;377:2063-72

6.Update on Prevention,Diagnosis,and Treatment and of Chronic Hepatitis B:AASLD 2018 Hepatitis B Guidance; Hepatology;WWW.igandan.com

7. Tang et al. 2018. JAMA, 319(17):1802-1813.

8. Lok et al.2017. J Hepatol, 67:847-6.

9. Levrero. et al. 2018.Curr Opin Virol, 30:80-9

徐光華

教授,主任醫師,研究生導師

延安大學附屬醫院感染病科及其教研室主任、內科學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導師組組長 ,延安大學肝病防治研究所副所長,延安市肝病學及感染病學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西安市肝病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陝西省保健協會肝病防治專委會重肝學組副組長,陝西省感染病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陝西省感染病醫師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肝病專業委員會委員。

從醫34年,專業方向肝病、感染病診治;發表論文98篇,SCI收錄4篇,參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規劃教材1部。

相關閱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