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議院懟Facebook:發幣不是 “非你不可”

矽谷Live /實地探訪/熱點探秘/ 深度探討

王炸組合美國參眾兩院,兩日來花式吊打Libra,圍繞著7大問題:數據隱私、超主權貨幣、監管難題、反洗錢、信任、壟斷、協會運作機制,Facebook的黑歷史再一次被集中起底,堪比遊街示眾。

社交平台搞支付怎麽在就這麽難?微信已經證明了這條道路的可行性。David Marcus在眾議院也默認了擁有區塊鏈基因的Libra,也將和支付寶、微信支付競爭。

但問題是,Facebook早已不是一個單純的社交平台,他早就掌握了媒體話語權、大數據資源、大宗網絡廣告,能操縱數十億用戶。

儘管Marcus今天承諾了“Libra不會和主權貨幣競爭”,可有議員擔心,不受控的金融會威脅到社會安全,“傷害將堪比911”(Brad Sherman)。

總的來說,兩天來的輪番批評與轟炸,Marcus的回復很有技巧,對尖銳問題“言其他”,同時未承諾停止開發Libra。

就此,不少議員們拋出扎心之問,“做這事兒為何非你不可?”。

(美國眾議院議員 Alexandria Ocasio-Cortez 在聽證會上就 “到底誰控制 Libra” 發問)

答案可能是,官方宣傳Libra或許不是出於對加密貨幣的認可,而更像是Facebook的一場自救行動。

去年,Facebook 遭遇了史上最大名聲重創,涉嫌“竊取”千萬隱私影響美國大選,陷入虛假新聞、廣告和通俄門,平均每 12 天就遭遇一次公關危機。

用戶不斷離場之際,Facebook意識到,廣告營收為主的盈利模式難以持久。但這一次,它沒有選擇更容易合規的 BAAS 等技術服務,而是選擇了用區塊鏈的方式入局支付。

爭奪“數字霸權”的時代

不吹也不黑,矛盾集合體 Libra(天秤座)到底是個什麽東西?價值有多大?兩院聽證會上吊打的點是什麽?

敲黑板:總結下來就是,三新、四有、五不。

三新:新型加密貨幣、新Move語言、新組織Libra協會

四有:有全球影響力、有跨境支付能力、有巨頭合作夥伴、有顛覆央行計劃

五不:不與單一貨幣“掛鉤”、不能炒、不匿名、不完全去中心化、不保證隱私安全

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幣圈目前最重量級的玩家進場了。

(圖自網絡,版權屬於原作者)

Libra對區塊鏈行業有著巨大的象徵意義,開頭就是放了狠話,要“建立一套簡單的、無國界的貨幣和為數十億人服務的金融基礎設施” 。還帶著VISA、ebay 和Coinbase 29個大多以矽谷為基地的巨頭抱團進幣圈“搞事情”,不僅發行“新型加密貨幣”,還搞出了一個Move 語言和拜佔庭容錯(BFT)的共識機制。

從白皮書上看,基本延續傳統加密貨幣的模式。但根據《精通比特幣》作者Andreas Antonopoulos認為加密貨幣具有的open(開放)、public(公開)、neutral(中立)、borderless(無邊界)、censorship resistance(抗審查)等5大要素,Libra作為一個受法律監管的標的,大都無法實現。

所以,Libra嚴格意義上不算是加密貨幣。

但被忽略的附加值是,Libra有著目前所有加密貨幣都沒有的網絡效應、品牌效應、稀缺性、計算能力、分散化等價值驅動因素,Libra一旦成為有別於傳統的另一種新幣種,幾乎可以看作是“數字貨幣”這個概念的一次出埃及記,全球爭奪“數字霸權”的時代就要來臨

另一方面,Libra幣支持上線交易所,讓許多人誤以為看到了炒幣的空間。

事實是,Libra是穩定幣,不具有投資空間。Libra 協會是一個負責管理Libra 儲備的實體,掌控著Libra經濟的穩定和成長,Libra將採用一系列低波動性資產進行抵押。

簡單理解就是:Libra的價格錨定美元,當你用1美元兌換Libra,就有1塊Libra生產出來,等你換回法幣,這些Libra即刻銷毀。

等著炒Libra 的可以散了,早點洗洗睡吧。

Libra 是個Z罩杯,要把全世界都罩進去

反對者定性為“非理性盲舔”,支持者則信仰“戰略價值”。

目前來看,Libra最直接的價值就是第一次、爆炸式地,將數字貨幣的普及度提升到了嚇人的量級。

為什麽這麽說呢,根據 Statista 上的數據顯示,截止至上個季度,Facebook 旗下 WhatsApp、Instagram和Messager 所有產品的用戶一共達到驚人的 27 億!超過中國和美國人口的總和。這麽龐大的用戶數量,僅僅是數字貨幣的科普,就已經有了巨大飛躍。

第二個價值,就是它提供了一種“世界貨幣”的範本。這個世界上還有接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現代金融體系的陰影下,想象一下,Libra 依托在 Facebook 生態裡的 27 億用戶上,萬一成功,將是首個擺脫國別限制的貨幣,這些地方的人民能因此減少主權貨幣帶來的不安全感。

它的目標是“強勢取代那些脆弱國家的主權貨幣”,好聽一點的說法是“幫助脆弱國家建立更好的支付體系”。如果未來越來越多的國家的支付直接用Libra來實現,金融新國際就會如脫韁的野馬一般,一個人類從未有過的世界就有可能出現。

但是,在鋪天蓋地的“臥槽牛X改變世界”歡呼聲中,Libra也存在著價值悖論。

在Facebook 引用的報告中,半數沒有銀行账戶的成年人集中在七個國家,分別是:孟加拉國、中國、印度、印度尼西亞、墨西哥、尼日利亞和巴基斯坦。

然而... Libra 在其中4 個國家難以落地。

再來,Facebook本身是中心化的公司,背後是由一些大節點組成的基金會來控制,去中心化目標難以達成,畢竟用一個單一公司的資源和信用幾乎無法撐起貨幣所需要的成長性和流動性。對於不使用Facebook服務的人來說,更加沒法發揮效用。其他行業和機構出於競爭考慮,承認和接受起來也不容易。

但同時另一個問題被拋出來,區塊鏈是不是非得去中心化?不能純粹去中心化的項目是否就先天不足?

首先,Calibra錢包要求對每個用戶進行 KYC 驗證(客戶身份盡調);其次,Facebook本身的黑材料也數不勝數,不僅隨意允許網站、智能手機和其他設備製造商獲得用戶的社交數據,還私存用戶已經刪除的視頻、掃描用戶在聊天客戶端 Messager 上的照片、小扎利用自己的“超級權限”刪除自己與別人的對話記錄等。

所以,即使信任Libra和區塊鏈技術,不代表就信任Facebook。

再看Facebook面臨的監管環境也不樂觀。放眼全球,各國對金融有著不同的政策和保護條例,歡迎Facebook社交生態在本國扎根發展,不等同於也對Libra支付體系敞開懷抱

順便黑一下中國,似乎永遠都不會錯。

同樣是社交,微信這個最強大的國際競品的支付之路就走得風生水起。

我們單看支付問題,在中國這樣移動支付已經完全爆炸的國家早已不是什麽新鮮事,微信便是“社交+支付”的成功范例,但是微信畢竟只是國人的自嗨,全球用戶少得可憐,所以說到底是“隻支付,不跨境”,但全球社交可是Facebook最重要的優勢場景了。

如果說騰訊、阿里的崛起,代表著 “從傳統行業到互聯網模式” 的轉變,那麽Facebook 則在試圖艱難地從“傳統互聯網” 趟出一條區塊鏈的血路。如果不能革自己的命,就會被他人革命。

但在這之前,Libra必須先要處理好自己和美國的關係,才能考慮走向全球,而這就要耗費無盡的時間、人力、甚至金錢。馬庫斯雖然受挫,但數字貨幣浪潮已逼近眼前。

將來出現的情況很可能是,完成顛覆的即使不是戴著鐐銬起舞的Libra,也會有別的什麽“雙子座”、“處女座”、“水瓶座”……,代替它完成絕地反擊。

矽谷洞察特約作者

本文作者:Susan Wu

作者簡介:Susan 就職於矽谷高科技金融領域

全球流量前三的數字貨幣交易所創始團隊成員

參與世界首個地產上鏈雲平台的落地

區塊鏈專欄作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