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031知冷暖】熱?熱?熱?熱??…氣溫飆升,這些夏季養生提前安排上!

進入立夏節氣後,我國多地逐漸熱了起來,今天(17日)是近期我國炎熱範圍最大的一天,濟南氣溫突破33℃,創今年來氣溫新高,熱力十足。

今天夜間到明天多雲,東南風3~4級,明晨最低氣溫濟陽區、萊蕪區、鋼城區、商河縣17℃左右,市區及其它區縣19℃左右,明天最高氣溫31℃左右。森林火險4級,高度危險,林內可燃物易燃燒,易蔓延。

濟南市天氣台發布的5月18日區縣預報:

炎炎夏日

小編為你整理夏季養生常識

常見疾病:濕熱為患,貪涼受寒

中暑

中暑是炎熱夏季的最常見疾病,初期多為體溫升高、乏力、眩暈等,嚴重的會危及生命。一般來講,工作強度過大、時間過長、睡眠不足、過度疲勞等,都是易於中暑的誘因,重體力勞動者、年老體弱者、慢性病患者、孕婦等容易發生中暑。中醫學認為,該病多因夏天陽熱有餘,陰津不足,陽失製約,亢擾心神所致。

夏季感冒

夏季悶熱,濕度比較大,人們易於貪涼,如吹空調或裸身夜臥等,因此又常易感受風寒之邪,出現鼻塞、清涕、發熱等外感表現。

急性腸胃炎

夏氣象溫高,細菌和微生物很容易在食物上繁殖,吃了變質的食物會引發胃腸道的感染,出現肚子痛、噁心、嘔吐、稀便,甚至是水樣便,有的還會發熱。且夏季過度飲冷會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胃腸道痙攣,也會導致腹部絞痛和腹瀉。中醫學認為,該病多與夏天炎熱,暴雨較多,濕熱入侵,困傷脾胃有關。

瘙癢

夏季雨水增多,氣象炎熱,尤其南方,形成了以"濕"和"熱"為主的季節性特徵。這非常容易引起皮膚瘙癢。

焦慮

夏季,高溫籠罩常使人心神不安,從現代醫學來講,對人體下丘腦情緒調節中樞的影響明顯,因而人們不僅特別容易疲勞,更容易焦躁、發脾氣、失眠、情緒波動等,甚至狂躁。

心悸

心悸,即自感胸悶、心跳、心慌、不安、氣短的癥狀。夏季的高溫氣象下,人們出汗量多,陰津虧損,又如現代醫學所說的體內水分及電解質大量流失。從而使身體較弱者或者老年人很容易出現心悸。

夏養原則:生髮陽氣,養心護胃

促進陽氣生發生長

夏天是萬物生長最茂盛繁華的季節,人體陽氣處於蓬勃向外發散的狀態,氣血運行旺盛,且活躍於機體表面。養生就應當促進和維持這種趨勢,飲食起居要防因暑取涼,適當運動促其發散。

顧護脾胃

夏季氣候炎熱,汗出較多,毛孔開泄,脾胃功能相對虛弱。長夏的濕熱也最易傷及脾陽,而出現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溏泄、小便不利、皮膚滲液、水腫、四肢不溫等各種癥狀。所以夏天養生,在清暑熱的同時,也要注意養護陽氣,尤其脾胃功能原本較弱的人更要顧護脾胃之氣。

養心護心

中醫學認為夏季屬火,與心配屬,熱擾心神,暑熱導致的出汗、乏力、心情浮躁、心悸、失眠等多種表現都與心的功能失調相關,所以夏季養心非常重要。

因此,夏季的飲食原則應為:

播放GIF

吃清淡、易消化食物

清淡的飲食能清熱、防暑、斂汗、補液,還能增進食慾。同時少吃煎炸油膩、辛辣食品。

播放GIF

多吃新鮮蔬果

新鮮蔬果既可滿足人體所需營養,又可預防中暑。可以適當吃些苦味的蔬菜,清解暑熱。

播放GIF

忌貪涼飲冷

吃冷飲要適度,不可過多吃寒涼之品,尤其冰凍食品,否則會損傷脾胃而導致腹瀉、消化不良、胃痛等,甚至影響五臟陽氣的生長輸布,不利健康。

常用食療方

夏季感冒

蔥豉湯

食材:蔥白30克,淡豆豉10克(未拌入鹽的豆豉),鹽適量。

功效益氣滋陰,發汗祛濕,通陽解表,適宜夏季淋雨或游泳後感冒,也可以用於空調病的飲食調理。

中暑

綠紅清暑湯

食材綠豆20克,紅豆20克,冰糖10克。

功效清熱解毒,消暑利尿。可作為預防中暑的常備飲品。

涼拌西瓜皮

食材西瓜皮150克,大蒜、紅椒、鹽、白砂糖、醋、雞精、香油各適量。

功效清暑除煩,解渴利尿,是夏季解暑佳品。

瓜皮山楂湯

食材西瓜皮50克,山楂10克,白砂糖適量。

功效生津止渴,解暑除濕。

甘荸飲

食材甘蔗100克,荸薺100克。

功效清熱解暑,生津除煩。

急性腸胃炎

綠莧湯

食材新鮮馬齒莧100克,綠豆20克,白砂糖適量。

功效清熱、利濕、止瀉。

糖醋大蒜

食材大蒜100克,白砂糖30克,醋50克,醬油50克,花椒5克。

功效本品具有溫中健脾、消食理氣、解毒殺蟲的功效,適合寒涼、飲食損傷脾胃的人食用。

心悸

小麥安神湯

食材小麥50克,黑豆20克,蓮子10克,黑棗10克,冰糖適量。

功效益氣養陰,安神解鬱,對於氣陰虧虛、虛火內擾引起的心悸有較好的輔助療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