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弱國無外交”,春秋時期魯昭公多次朝見晉國吃閉門羹

所謂“弱國無外交”,弱國中無實權的君主更無外交的權力。在春秋時期,魯昭公多次去朝見晉國結果都吃了閉門羹的事情就是一個例子。

我們知道,魯國的三桓,在魯昭公的父親魯襄公時代,就已經掌握並瓜分了魯國的軍政大權了。到了昭公時代,以季氏為首的三桓,更是牢牢掌控了魯國,魯昭公在國內的權力被三桓所瓜分,國君軍政大權旁落。魯昭公在這種形勢下,幾乎成了一個空有其名的國君。

不僅如此,魯國在春秋後期,本就淪落為一個二流小國,夾處於齊、楚、晉等大國之中,自然不為他們所重視。魯昭公去晉國朝見,不被以禮相待也是正常現象。

昭公五年(前537年),昭公去晉國,晉人欲止公。昭公七年(前535年),昭公去楚國朝見,受楚君之辱。昭公十三年(前529年),昭公去晉國朝見,晉君直接不接見他。昭公二十一年(前521年)、二十三年(前519年)、二十八年(前514年),昭公也先後不厭其煩地去晉國朝見,但是都沒有什麽好結果。

其實昭公多次朝見晉國被拒是很好理解的事情,因為春秋後期各國權力下移,卿大夫們都相繼掌握了國內的軍政大權。卿大夫們屢屢成為國際外交中的主角,頻頻以臣子的身份主持會盟儀式。倘若晉國想要和魯國有什麽外交往來,直接和魯國的三桓交涉就行了。和魯昭公外交,其實不過是走個過場而已。

我們應該感到疑惑的是,為什麽魯昭公屢次受辱,仍然還不厭其煩地去朝見晉國呢?

晉國畢竟是當時的超級大國,也是各國的盟主。昭公想要改變國內的形勢,為自己重新掌控魯國國政爭取一點機會,自然就需要盟主的支持。昭公朝見晉國,其根本目的大概也在於此。可惜弱國無外交,更不用說是弱國裡毫無實權的空頭國君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