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再獲36氪WISE“新經濟之王”,解密每日優鮮的創新邏輯

隨著“新國貨”“線上買菜”“電商直播”等現象走紅,2019年被視作新品牌爆發、新消費浪潮洶湧的一年,想在今年脫穎而出的企業,無疑需要更多創新和更可持續的增長。

近日, 36氪公布了其WISE2019“新經濟之王”公司榜單,生鮮電商每日優鮮與淘寶/天貓、京東、拚多多等,一同被評為了消費領域的“電商之王”。

這是每日優鮮連續第二次獲評36氪 WISE “新經濟之王·消費領域電商之王”,同時,其創始人兼CEO徐正還與拚多多黃錚、快手科技宿華、金山辦公葛珂等明星創業家一齊,被評為了“新經濟引領者36人”。

從2014年年底創立以來,每日優鮮已從眾多初創生鮮電商之一,成長為了一家極具代表性的創新驅動的生鮮零售新物種,而它一直堅持的服務新人群、探索新渠道、all in新技術、重塑新供給、打造新組織,則是貫穿了其5年成長史的創新邏輯。

抓住驅動零售消費變革的“新人群”

縱觀全球零售史,不少極具代表性的零售企業都將自己的定位瞄準了正在發生代際變遷和圈層升級的消費者,比如沃爾瑪瞄準了20世紀六七十年代從大城市遷居到城鎮居住的中產家庭,7-11快速發展的背景是七八十年代日本女性對小批量、便利性購物的需求增加,而每日優鮮從創立之初,便瞄準了國內80、90後消費者生鮮購物的現代化。

一個公認的觀點是,80後是第一批大範圍接觸到論壇、即時通訊、電商等互聯網產品的人,也是品類電商發展的原動力。他們在進入大學、求職入世、結婚生子等不同階段的消費行為與互聯網的結合,成為了國內服裝、3C、海淘、母嬰等品類電商發展的原動力,也會形成一種勢能,帶動60、70後消費行為的轉變。

每日優鮮創始人兼CEO徐正曾提及,2015-2025年正好是80、90後開始家庭生活、產生生鮮高頻購買需求的起點。對這群品類電商的原生力量而言,他們的購買習慣正在從到店消費轉為到家消費,從計劃購買轉為即時、碎片化購買,挑選貨品的方式也將從海量挑選變為精選。而無論是生鮮購買主體人群的轉變,還是他們呈現出的新消費需求和購物習慣,都將推動生鮮零售商以更加創新的方式提供商品和服務,這也是每日優鮮自身定位的原點。

探索新渠道——社區電商的線上化

從每日優鮮如今的模式來看,圍繞80、90後的生鮮購買需求,它采取了前置倉模式,並將社區零售的便利性和線上購物的快捷性相結合,探索了社區電商的線上化。

所謂前置倉,是指在最後一公里交付中,通過供應鏈前置,將微型倉開設在消費者周邊1-3公里的地方。商品每天先由城市中心倉發往前置倉,再在用戶下單後,由離它最近的前置倉送貨,從而實現1小時達。

根據每日優鮮提供的數據,它已經在全國開設了1500個前置倉,它們就像是開在用戶身邊的隱形線上便利店,令每日優鮮的極速達業務平均配送時長僅為36分鐘。

不僅通過前置倉破局了最後一公里,在上遊供應鏈之所在的第一公里,每日優鮮還通過遍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產地直采供應鏈,在保證了商品品質的同時進一步精簡了流通成本。據每日優鮮合夥人兼CFO王珺透露,前置倉擁有巨大的結構性成本優勢,可以省去線下門市高昂的租金、人工、裝修、運營等費用,加之產地直采帶來的採購優勢,每日優鮮的平均商品價格可以比傳統門市便宜10%。

今年2月起,每日優鮮還對前置倉進行了一次全面升級,不僅倉庫面積從原本的100-150平米增加到了300-500平米,SKU更是從1000多個增加到了3000個,並新增活鮮、餐食、日百等品類。如今,每日優鮮已經有3000款便利性商品在前置倉,上萬款商品在中心倉,在滿足了用戶對生鮮商品品質好、送得快、買得省的需求後,又令其有了更豐富多樣的選擇。

第三方調研公司Trustdata及Questmobile的數據顯示,每日優鮮已有超1000萬的app月活,並在小程序端擁有1500萬月活,此外,其還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四個一線城市擁有近60%的用戶規模佔比,在行業中擁有絕對的領先優勢——毫無疑問的是,每日優鮮已經憑借這種全新的模式,聚合到了越來越大的用戶規模。

做新零售技術的推動者和實踐者

市場對於某一模式的認可,總會選擇用腳投票。去年以來,沃爾瑪、永輝、盒馬鮮生、叮咚買菜等傳統零售和新興零售商紛紛試水前置倉,其甚至成為了各家生鮮零售企業的標配。不過有業內人士認為,“建倉容易養倉難”,前置倉會是一個低進入門檻、高競爭門檻的賽道,能夠做到在發展中兼顧用戶體驗和經營效率,才是企業贏得長跑、最終勝出的關鍵。

面對這個命題,每日優鮮選擇了通過“技術驅動”來解題。徐正曾在數次採訪中提及,公司擁有約600名技術人員,佔據了北京總部員工的近40%,而從all in 前置倉的第一天起,公司便明確了要用AI+大數據來為前置倉的大規模分布式倉儲體系“供氧”,推進數據智能在各個業務上的應用。今年6月,騰訊智慧零售助力每日優鮮推出的包括智慧行銷、智慧物流、智慧供應鏈在內的“智鮮千億”計劃,則將技術與生鮮零售的融合,向前更加推進了一步。

根據每日優鮮數據智能負責人介紹,在行銷方面,公司如今已經能夠基於用戶畫像、用戶行為、商品畫像等,實現面向每個用戶的個性搜索、精準推薦和智能促銷。而在物流方面,每日優鮮不僅能夠通過與騰訊智慧零售合作的圈層視圖實現了最優選址和滲透率提升,還會通過智能化的分揀派單和配送派單,在極速達的用戶體驗和經營效率上達到平衡。而在供應鏈方面,每日優鮮則自研了一套基於氣象、時間、商品、用戶、區域等系數的補貨算法,實現了城市中心倉每天向每個前置倉內每個商品的精準補貨,並將商品的損耗率控制在了1%。

回歸零售本質,打造新供給

在創立每日優鮮之前,徐正和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兼總裁曾斌曾供職於聯想佳沃。曾斌表示,兩人當時發現供需兩端信息流的不對等,一直是農產品流通領域的一大難題,不僅生產者不知道消費者的需求是什麽,消費者也很少知曉上遊哪些商品是最好的,而連結優質商品的生產者和消費者,也是二人決定創業的初衷。

如今,每日優鮮正在通過消費大數據打通信息流,重塑新供給。以商品開發為例,龐大的用戶規模帶來的大量消費大數據,令每日優鮮不斷提升著C2B反向定製商品的比例,通過協同採購、改善切割工藝,其與國內牛羊肉龍頭企業恆都向市場推出了首款售價僅為9.9元/150g的原切牛排,而在了解到消費者對小份量、高性價比冷藏鮮奶的需求增加後,它又與乳業巨頭新希望合作推出了當天生產、當天入庫上架的250ml裝低溫鮮奶“享安心遇鮮鮮牛乳”。

消費者對於生鮮產品的碎片化購買,讓生鮮供應鏈極具不穩定性,不少企業擔心採購量太多帶來損耗,也擔心採購量太少而造成的售罄和用戶體驗下降。而通過數據分析,每日優鮮最早可提前半個月預估銷量指導採購,不進提升了自身售貨的穩定性,與供應商的合作也更加順暢緊密。

此外,每日優鮮還在增加自有品牌的開發與運營能力。對零售商而言,自有品牌既能在同業競爭中提升差異化,也能進一步降低商品成本。基於消費需求分析,每日優鮮已經開發出了“享安心”“在家吃飯”“每日系列”等自有品牌,銷售佔到整體商品的30%,為消費者提供了越來越多高性價比的商品。

每日優鮮對技術和商品力的極度重視正在收到成效。根據公開數據,用戶平均每次會在每日優鮮平台上購買8-10件商品,平均客單價約85元,其前置倉在成熟城市的年坪效為10萬,約為傳統業態的5-6倍。而早在2018年年底,每日優鮮便在全國範圍內實現了經營性現金流為正,並在北京地區持續一年多保持正現金流。

重倉A類人才的生物型進化新組織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36氪 “新經濟之王”評選,不僅每日優鮮獲評消費領域電商之王,其創始人兼CEO徐正也獲評“新經濟引領者36人”。

在不少與徐正共事過的人看來,他是一個篤信進化論的創業者,不僅堅定地認為企業的商業模式要根據代際人群的進化而進化,企業組織本身也應持續進化。

每日優鮮如今的組織管理體系便由徐正參與討論並制定。這套體系的一大特點是合夥人共同治理,並要求每個合夥人都既懂管理又懂業務,避免了公司成為“一言堂”;另一大特點則是嚴格的區別考核制度——連續在季度考核中表現優異的員工除了有即時激勵的豐厚獎金,還會擁有更多升職、接受前輩貼身指導,以及接手新業務的鍛煉機會。

每日優鮮人力資源負責人認為,這一做法能夠令公司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快速篩選出一批A類人才,讓組織和個人共同成長進化。

值得注意的是,每日優鮮對A類人才的界定並非是只看重人的經驗,而是更看重人的能力,這給了不少年輕人機會。根據每日優鮮的一份內部數據,其5個合夥人中有3人為88後,高管、高潛人才中更有不小比例的85後和90後,整體人才的年輕化,既讓公司更懂消費者,也讓這個組織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更有活力和拚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