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靈魂拷問:河北:我的中心在哪裡?

在中國各省份中,河北是一個特殊的存在,懷抱首都和第三個直轄市天津的區劃格局,使得省會石家莊很難像其他省份的省會那樣成為全省的中心。

歷史上河北地區的中心城市在哪裡呢?

河北有燕趙大地之稱,我們先看看戰國時期河北的情況。

“燕趙”也就是燕國和趙國。既然是兩個國家,那就至少有兩個中心。事實上,燕國和趙國各有三個國都。燕國的國都分別是上都(今北京城區)、中都(今北京房山琉璃河)、下都(今河北易縣)。趙國的國都分別是晉陽(今山西省太原市晉源區)、中牟(今河南省鶴壁市西)、邯鄲(今河北邯鄲)。

期間在河北中西部還存在過中山國。

這一時期,河北地區大體上是南北分治,並沒有單一的中心城市,可以說是群雄並立。

之後進入秦漢大一統時期。在漢朝,河北為冀州和幽州管轄,依然是南北分治。其中冀州刺史部的駐地先在柏鄉,後遷鄴城。

秦漢之後,下一個大一統時期是隋唐。唐代河北地區為河北道。河北道的治所在魏州(今大名縣東)。

進入北宋,河北再次分裂。此時的河北地區大致分屬河北東路、河北西路、中都路管轄,治所分別在治所大名府(今大名縣東)、真定府 (今河北正定縣)、大興府(今北京城區)。金朝控制河北全境後,河北東路治所遷往距離國都更近的河間府(今河北河間)。

明朝初期,河北為北平省,治所北平(今北京城區),永樂年間北平省改為北直隸,由首都直轄。這一時期,河北地區的中心都是北京。

清朝北直隸改為直隸省。大名府、正定府、保定府、天津府都曾經做過省會,其中後期為保定、天津雙省會。

進入民國,河北東北部和西北部獨立出去與內蒙古地區的部分區域分別組建熱河省和察哈爾省,承德和張北、張家口(萬全)成為省會。而保定、天津、北京則輪流做河北的省會。

歷史上(戰國以後),做過河北地區省級行政中心的城池有:邯鄲、北京、房山、易縣、靈壽(平山)、柏鄉(高邑)、臨漳、大名、河間、正定、承德、張北、張家口、天津,共計14個。這個數量,在全國來說應該是紀錄的保持者。

造成這一現象的核心原因是河北的地理結構。河北的核心是華北平原,北、西兩面為燕山-太行山山脈,東部面向大海。

傳統上中國建城的最佳地點為背山面水,次為背水面山,再次為背山或臨水。

就河北而言,建城首先會在太行山東麓和燕山南麓有大河流出的地方尋找城址。於是,三條發源於山西高原的河流:桑乾河(永定河)、滹沱河、漳河擺脫大山束縛後不遠的地方,分別誕生了北京、正定、鄴城/邯鄲。這三地都曾做過河北地區的中心。但是河北平原又比較廣闊,這三地又分別偏居平原的北部、西部和西南部,掌控全局,較難。於是開始在平原腹地尋找適宜的中心城市。

在平原上尋找中心城市,最佳的區位是在貫穿全境的大河之畔。當時在隋朝大運河(永濟渠)畔的魏州(大名)就成為這個幸運兒。

到了元朝,將大運河東移取直後,大名府的區位優勢瞬間消失。清朝建直隸省後,雖然一度將省會設在大名府,但之後就北遷到了正定和保定。由於保定相對居中,因此最後保定勝出,成為清代擔任直隸省省會時間最長的城市。

到了晚清,中國開始融入海洋文明。地處海河水系諸河匯流處、東距海濱不遠、同時守衛著西北國都的天津衛興起。之後數度成為河北(直隸)省會。並最終直轄。

當河北的轄區擴大到燕山以北後,京津是合適的省會所在地。這倆城市都直轄後,河北轄區內就不再有能統領全境的城市了。於是只能選擇相對合適的城市作為省會。當然,河北的省會依舊只能在佔河北人口、經濟比重最大的華北平原上選。此時華北平原上可供選擇的城市有兩座:一個是區位相對居中、但交通樞紐性較差的保定;另一個是位置較偏、但屬於鐵路樞紐的新興城市石家莊。兩座城市可以說是難分伯仲。因此,河北省裡也是在這兩座城市之間來回搖擺。

最後的結果就是現在我們所看到的:石家莊成為了河北省的行政中心。

但是,交通中心在很大程度上是北京兼任。工業產值最高的城市是唐山。唯一的省屬211大學在天津、唯一的部省合建大學在保定。

是石家莊做的不夠好嗎?其實石家莊已經很努力了。

在兩千五百年的歷史中,唯一貨真價實的做過河北地區中心的城市是明朝時期的北京。而那是因為河北的中心是由國都兼的。在剩餘的兩千多年歷史中,河北地區基本不曾出現過單一的中心城市,一直是雙中心甚至多中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