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商湯科技上市計劃成迷,業績增長能否支撐百億美元估值

近日,有媒體報導稱,商湯科技正考慮在香港、上海兩地進行IPO。報導稱,商湯科技正在進行10億美元至15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此輪融資將在2020年內完成,融資後商湯科技估值將達到100億美元。對此,藍鯨TMT記者向商湯科技方面相關人士求證,對方表示,商湯一直沒有今年上市的計劃。

天眼查公開信息顯示,商湯科技自成立以來,四年內共融資近30億美元。伴隨著近日雲從科技啟動上市輔導,同在“CV(計算機視覺)四小龍”之列的商湯科技何時上市,以及具體的上市地點再次成為業內熱議話題。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商湯科技的估值仍虛高,未來選擇在科創板上市可能是不錯的選擇,但持續穩定的業績增長才是其生存的關鍵。

雲從科技啟動上市或刺激商湯開啟IPO,估值是否虛高?

自2014年成立以來,商湯驚人的融資速度便引起了業內外的廣泛關注。據天眼查公開信息顯示,在不到四年的時間裡,商湯便完成了10輪融資,融資金額共計近3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阿里巴巴、萬達集團、軟銀願景基金、厚樸資本、中金公司等。

據悉,商湯科技最近一次對外公布的融資信息是2018年9月完成的10億美金D輪融資。自此以後,商湯已近2年未公開宣布其他融資消息,融資速度明顯趨緩。

對此,商湯科技方面相關人士對藍鯨TMT記者解釋稱,“基於當前的全球經濟形勢,以及面臨的疫情衝擊等客觀環境,資本市場對於新興行業的投資趨於謹慎,同時,AI企業在投資人的選擇上也會更加慎重。”

該人士還表示,最近兩年商湯一直與資本市場保持持續接觸和溝通,主要是為讓市場了解其發展態勢,同時也會對融資時機有所判斷;目前該公司現金流健康,更希望能找到對業務有促進作用,在不同階段能與公司發展保持相同目標的資本進入。

投融資專家許小恆對此有不同看法,他分析稱:“首先,與商湯科技同屬性的AI技術型企業、傳統垂直行業的巨頭甚至BAT等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瓜分市場蛋糕;其次,受疫情與全球資本市場發展影響導致資金活躍性下降;最後,則是落地應用場景不及市場預期,資本市場對於人工智能行業從追捧到理性甚至冷落。”

據天眼查信息顯示,與商湯科技並稱“CV四小龍”的其他三家企業均在2019-2020年間獲得融資。曠視科技曾在2019年5月完成7.5億美元D輪融資;今年5月,雲從科技宣布完成新一輪融資,總規模超過18億元人民幣;依圖科技則在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完成了三輪戰略融資,投資方包括紅杉資本中國、高瓴資本等。

一度被稱為“融資機器”的商湯科技將在何時、何地上市,也不斷引發資本市場熱議。

今年3月,《日經亞洲評論》曾報導稱,商湯科技推遲了今年在香港進行7.5億美元的首次IPO計劃,轉戰私募市場,尋求5至10億美元融資。彼時,商湯科技方面相關人士就此曾對藍鯨TMT記者回應稱,商湯目前沒有上市具體時間表及地點。同時,商湯科技在其官方微博表示,“‘被’IPO,還‘被’推遲了 。”

在估值方面,2019年9月,據彭博報導,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徐立在活動中透露,商湯科技估值超過75億美元。

對於商湯科技是否存在估值虛高的問題,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表示,“公司從自身定位或者宣傳角度可能會提升其估值水準,這種估值可能會和上市以後的市值有很大差異。商湯目前的估值在私募市場靠講故事可以實現,但是在二級市場很難支撐。”

“今年商湯上市的可能性不太大,其上市的地點或只能是國內。”對於商湯今年能否上市,沈萌分析稱,目前,“CV四小龍”是相互對標比較的,但四家公司技術的差異性並不明顯,如果雲從能夠成功上市,肯定會對其他三家公司的上市進程起到刺激作用,但雲從上市也要看時機與窗口。

許小恆則認為,目前商湯的估值仍虛高,未來最佳地點或是科創板。

業務架構或需更加優化,能否脫離AI企業虧損怪圈成關鍵

據商湯科技官網介紹,自成立以來,其推出了一系列人工智能技術,包括:人臉識別、圖像識別、醫療影像識別、無人駕駛等。與此同時,商湯科技在多個垂直領域布局,業務涵蓋智能手機、互聯網娛樂、汽車、智慧城市、教育、醫療、金融、地產等多個行業。

據悉,目前,商湯科技已與國內外1100多家企業和機構建立合作,包括SNOW、阿里巴巴、蘇寧、中國移動、OPPO、vivo、小米、微博、萬科、融創等。

然而,多位業內人士對藍鯨TMT記者表示,科技巨頭一般會在一個或者少數幾個領域深耕,像商湯這樣布局很多領域,很容易導致業務泛而不精。

今年疫情期間,商湯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中的AI測溫技術、AI診療技術、AI教育等得到廣泛應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其他AI企業在疫情期間也在相關領域進行了布局。

然而,目前AI企業競爭激烈,在疫情之下,其他AI也看到了該領域的增長點,爭相瓜分該領域的市場蛋糕。業內人士指出,商湯有一定的技術壁壘,但並沒有形成顯著的技術優勢。

以AI測溫系統舉例看,商湯科技方面表示,在疫情期間,其測溫產品在地鐵、博物館、大型企業等多個場景被廣泛使用;在海外疫情蔓延之時,一部分產品還進入海外市場。經過商湯AI算法優化,商湯“AI智慧防疫解決方案”可以做到10人/秒的快速篩查,並且熱成像攝影機屬於非接觸式測溫工具,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員受感染的風險。

記者就此與曠視科技“明驥AI智能測溫系統綜合解決方案”對比,商湯的測溫產品從測溫的模式、落地場景等方面並未發現明顯優勢。曠視科技相關人士對記者表示,明驥測溫精度偏差控制在±0.3度之內,測溫距離可大於3米,單台相機智能測溫篩查達到15人/秒,並且該產品已廣泛應用於國內各大公共場所,此外,在疫情期間,該產品已廣泛在海外市場落地。

在業績方面,此前,據經濟觀察報報導,2017年商湯科技收入約7億元人民幣,已經實現全年整體盈利。而據彭博最新消息指出,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徐冰在接受採訪時透露,商湯2019年的營收達到5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7%。在此期間,客戶數量從500家增長至1200家。彭博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商湯科技預計2020年的營收將增長80%至90億元人民幣,毛利潤可能將翻倍。

對此,商湯科技方面相關人士表示,商湯在2019年,無論客戶數量、收入還是盈利水準的確都取得了高增長。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近年來商湯科技隨著業務的擴張,實現了營收的高速增長,但其淨利狀況從未對外公布。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目前人工智能公司連年虧損的狀況一直廣受業內詬病,此前上市的寒武紀在2017-2019年累計虧損約16億元;截至2019年上半年,同為計算機視覺起家的曠視科技同樣處於虧損狀態。

談及盈利模式,商湯科技方面相關人士表示,依托深厚的技術積累、深度學習平台能力,以及“算法工廠”能力,商湯科技能夠源源不斷提供工業化算法生產。通過引入標準化、規模化的生產模式,能夠極大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然而商湯科技是否在虧損怪圈之外,相關人士並未作出解釋,至今仍是未解之謎。

多名業內人士指出,人工智能企業在前期依靠的是技術積累,公司需要巨大的研發資金支持其技術革新,所以多數人工智能企業在發展與擴張前期會處於持續虧損狀態,企業能否長期發展存活,要看其能否將技術力量合理變現,這也是投資者比較關心的問題。

“持續的業績增長才是支撐估值、並活下去的關鍵。”許小恆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