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印人傳:名列眾派,工穩典雅的林皋

明清之交,朝代更迭通常是文化不易發展的歷史時期,但就在這個歷史時期,有一位印風工穩的大家,他的印風,上承汪關汪泓父子,下開趙叔孺、王福庵、陳巨來工穩一脈,是工穩印風重要的承前啟後人物,同時他也是明清交替之際印風沿著追求工藝化做到極致的人物,他就是林皋。

(林皋像)

從趙孟頫到丁敬,其間間隔440多年,因為篆刻創作以漢為宗的思想已經穩定,印人們多是印中求印,字法篆法章法都為成法所限,極難有新的突破,於是印人們一直難以走出印面過分追求工藝化的陰影(當然,後來鄧石如出出現,他提出並實踐了“印從書出”的理念,才結束了工藝化印風的社會化。)在清康熙朝時期到丁敬浙派崛起之前,極富盛名,並且印風追求工藝化達到極致的印人,就是林皋。

一、個人簡介

林皋(1657-1726,這個卒年不確定,有一說,至少他在康熙五十年,即1712年仍然在世,其後便不詳。據浙江美術出版社《中國篆刻聚珍》林皋卷),字鶴田,又字鶴顛,祖籍福建莆田,林皋的先人因仕途自福建莆田調至江蘇常熟,林皋出生於常熟。林皋受父輩影響(當然也受常熟地區文化影響),自小精通篆法,“自幼於篆籀之學,潛心研究。”對於篆刻一道,天分極高,十六歲時持作品拜訪虞山印學前輩錢陸燦,錢氏稱其為“晚年印人中第一友也”。對漢印有深入研究,曾集古銅印千余鈕(其實是父輩留下的收藏),林皋拓為譜錄,撰有《林鶴田印譜》、《寶硯齋印譜》傳世,這兩個印譜影響深遠。

二、印學貢獻

1、力守字法、篆法。林皋篆刻的優點在於始終堅持字法的正確,凡《六書通》、《書學正韻》、《說文解字》、《廣金石韻府》等書,“無不殫精竭慮,窮搜極辨,以故力追大雅,直與秦漢印神明貫串”(吳晉《寶硯齋印譜序》)。王掞更是說他“究心斯道,獨包追正脈,其鐫刻諸體,全用漢篆不雜史籀及鍾彝敦槃之文,雖海內名家雜出,精於篆學者,畢竟以林子為當今獨步”,這些話當然可能是溢美的可能,甚至這種堅守還有可能限制了林皋最終的藝術發展。但在當時的中國印壇,林皋的堅持畢竟為印學正脈流傳起到了極重要的作用。

2、承前啟後,發展細朱工穩印風。林皋可能受沈世和的影響,但對他產生主要影響的是汪關父子,因此,林皋的印風是端正平和、典雅工致的。某些方面,他甚至比汪關更講究細節的華麗,用刀的工穩細致已達到極致,在刀法的控制能力上與汪關相比有過之無不及,更加他對字法、篆法的堅持,因此極少沾染明末清初的習氣而具有較為充足的學者氣與文人氣。這為後世趙叔孺,特別是趙的弟子陳巨來開創了出路,陳巨來與林皋在印壇稱名的方式幾乎一致,都是在畫家圈與文人雅士圈子裡名聲大開,最終印名盛傳的。

3、名列眾派。其實這不叫貢獻了,但還是提兩句。林皋原籍莆田,因此被稱為“莆田派”;又因為他久居常熟,他又被稱為“虞山派”;又因為他創作多取法汪關,因此又被列入汪關的婁東派或揚州派;又因為他治印風格上的工細整飭,端莊秀美、清勁明快,有自己獨到的特點,又被稱為“林派”。

林皋的印學特徵說了這麽多,但我們翻看沙孟海先生的《印學史》或者其他版本的篆刻史時,卻發現他經常被列在常規的篆刻史之外,甚至在《印學史》中,沙先生引用了汪啟淑《續印人傳》裡的話:“兩浙久沿林鶴田派,鈍丁力挽頹風”,顯然,在這裡對他的評價是貶低的,原因可能有三,一是因為林皋的印風的確過於典雅工致,難免太過匠氣;二是林皋的跟隨著將林皋的印風又再發展,僅得其工致,而失去了典雅;三是沙先生自己的印風是寫意多一些。不管如何,我們看作品吧:

三、篆刻作品

(人老病多貧亦樂隻留數卷籀文書)

(上下古今)

(九牧後人)

(子遊裡人)

(古風堂)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王鴻緒印)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如無恨月常圓)

(江上數峰青)

(布騷無恙)

(半潭秋水一房山)

(百年遺稿天留在)

(杏花春雨江南)

(半窗明月書聲)

(身居城市意在山林)

(林大)

(林森)

(梅花作伴)

(骨帶三分俠情餘一點癡)

(風月縱橫玉笛中)

(會稽太守章)

(樂道忘饑)

(諫議之章)

(獨悲孤鶴在人群)

(學書不成去學劍)

(讀聖賢書行忠義事)

儘管有一部分印人不認可林皋的印風,但林皋妍美、工致的風格不僅因為印譜的流傳惠澤清初印壇,而且對後世篆刻家比如王福庵、趙叔孺、韓登安、陳巨來等名家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印人傳】之17,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