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印度的機會在哪裡?互聯網滲透率仍較低 大學生比例高於中國

去年,因為興趣和項目,抱著學習的態度,去了兩次印度。隨著對這個國家逐漸深入了解,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進而也從一個投資人的角度開始思考:印度的投資機會到底在哪裡?

印度初見

對印度的第一印象,可以說是有一點點恐懼。

第一次去印度的第一天,我一個人計程車去了新德里一個叫康諾特廣場(Connaught Place)的地方。康諾特廣場處於新老德裡的邊界附近,南邊是繁華的新德里,整齊的馬路和一座座林立的政府辦公樓和富人的別墅是其象徵,北面是老德裡。

南邊還好,當我自己一個人從廣場走到老德裡紅堡的那段路上時,衝擊感越來越強烈。破爛的街道、隨處可見的沒有門的路邊廁所、隨意放養的牛馬、路邊很多穿著傳統服裝並且無所事事的窮人們用奇怪的眼神看著你,仿佛在時刻提醒著,你不屬於這裡。

整個街區很少看到東亞面孔,以至於我在中途遇到了一個國人面孔的人,相互對視了幾秒,他用了一句韓語跟我親切的打招呼,我衝他笑笑“ I am from China ”但是這並不影響我們兩個“異類”握了握手。

故事歸故事,不過你踏上印度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這個國家的撕裂感,無處不在的貧富分界線和根深蒂固的等級制度,直到後來跟更多印度精英創業者交流以後更加重了這種撕裂感,也不由得讓我想了解一下,背後的原因是什麽,這個國家的機會是什麽?

沒有大家想象中那麽差

印度一直被認為是很有潛力的:

印度是世界第二大人口國(13.39億),有著全世界最大的未被互聯網化的人群,同時也是世界第二大伊斯蘭教人口國。

對比印度和中國近三十年的發展成果,我們會忽視掉一個事實:自從印度1991年市場經濟政策改革以來,從 GDP 人均300美元發展到2018年的2030美元,這相當於在過去27年的時間裡,印度以年化7.34%的平均增速穩定增長。我們不能因為中國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經濟奇跡,而忽略了印度本身正在並且一直在高速發展事實。

改革在持續進行中,逐漸形成一個統一的國家政體。

在讀過印度的歷史與宏觀經濟以後,我認為擺脫了國大黨統治、代表平民階 級的莫迪上台,是印度歷史中一個標誌性事件,而今年大選莫迪是否能夠闖關成功繼續領導印度深化經濟改革,是這個國家未來幾年經濟發展的關鍵。

圖源:申萬宏源

上圖代表著莫迪的改革思路,其中很多地方我們都能看到中國發展的影子,如印度製造、基礎設施建設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兩個事件,一個是著名的“莫迪廢鈔”,這件事雖然初衷是為了打擊富人和反洗錢,最終在這個目的上其實證明失敗了,但是一個重要的成就是,廢鈔事件迅速的普及了印度銀行卡滲透率,迅速把過去印度的基於紙幣的線下金融,升級成為了基於銀行體系的數字金融,提升了銀行在整個印度金融的影響力,也完善了印度的個人信用檔案。這點上長期來看非常有利於印度的經濟發展。

另一件是“ GST 改革”,把過去中央和地方邦分而收之的服務稅和商品稅,統一為商品與服務稅(CGST 與 SGST),這件事直接把過去邦邦之間商品流轉需要交“關稅”的局面改變了,也進一步加大了中央政府對於地方邦的影響力。

此外,印度也在加大推廣印地語,與中國推行國語的策略一致,長期來看,印度正逐步變為一個統一的國家和一個統一的市場。

有著優秀的教育體制和精英人才儲備

印度是一個重視精英教育和自然科學教育的國家。2015年,中國本科及以上學歷人群為7000萬人(佔5.1%總人口),印度本科(印度沒有專科)及以上人口為9400萬人(統計來源為印度注冊大學生數量推測),佔總人口7.4%。

印度現在大約有2500萬 STEM 人才,僅次於中國,並且每年有230萬 STEM 學生畢業,所以與東南亞或者其他新興市場匱乏技術人才不同,印度的技術人才儲備充足,你能夠在當地不太困難的找到技術研發團隊,需要考慮的只是如何管理印度人。這從長期看給這個國家帶來了非常大的競爭優勢。

印度的創業公司

我們小組通過 CapitalIQ 數據庫為基礎,媒體公開報導為輔助,以500萬美金單筆融資額作為標尺,搜集了從2016年1月至今的728家公司,這裡包含62家有中國資本參與的或出海公司;我們把這些公司分了分類:(標簽是我們根據自己對於業務的理解打的,部分公司有兩個標簽)

但是這裡統計包括大量的傳統行業的公司,特別是在金融、工業、實體行業。互聯網創業公司主要集中在消費、電商、教育、物流、O2O 等行業。從絕對金額上來看,與中國互聯網類似,衣食住行等大的領域累計融資額遙遙領先。

另一方面,在中國投資者和創業者感興趣的領域,主要集中在傳統互聯網、電商、O2O、金融等領域為主,而這其中,以小米系、騰訊系、阿里系、複星系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又是投資者中的主流。

這兩張圖中間,我們把印度主流的中國戰略投資者參與的一些典型項目標注出來(部分),通過投資關係,我們得到了一些初步結論:

從中國出海創業者這裡,主要集中在消費互聯網相關領域為主,主要是輸出中國互聯網創業模式的空軍打法(社區、社交、工具)和輸出中國製造業供應能力(賣貨)為主,這點也與其他新興市場中國出海創業者主流的集中領域呈現一致趨勢。

總結下來,我們認為:

1、印度出海創業的加分項:

2、人口紅利,當前較低的互聯網滲透率;

3、經濟高速增長,居民消費水準迅速提升( GDP 增速高於中國);

4、有著優質的工程技術人員人才儲備;

國情相比歐美與中國更加接近,中國投資人對於印度項目相比歐美投資人更容易理解。

印度出海創業的減分項:

核心大賽道都出現巨頭:

電商領域,已有亞馬遜和沃爾瑪佔據山頭,新選手在進入會比較困難,或者說面臨較大競爭壓力;

支付領域,Paytm 背靠阿里和軟銀基本上確定領先地位,Flipkart 和亞馬遜依托於購物場景都做了自己的支付;

O2O 領域,Swiggy 和 Zomato 預期將上演印度版“美團&餓了麽”的故事,OLA 和 Uber 在計程車領域形成雙巨頭;

監管比較嚴格、傳統的保護主義興起:

19年印度大選,為了迎合當地人民,外國企業可能受到較大打擊;

金融領域方面,中國監管者通常是等事情變壞再介入,而印度是事情還在發展中就會大力介入(支付、消費貸等);

中印關係:比較脆弱。

投資機會可能在哪裡?

我們認為,有如下機會:

移動互聯網的人口紅利:

印度互聯網滲透率低(35%),互聯網資費全世界最低(Jio),在未來5~10年有大量人口受益於廉價網絡和經濟發展第一次變為互聯網用戶。

另外原有互聯網用戶,因為內容和基礎設施的完善,會在手機上停留更長時間;在雙重紅利的疊加下,印度互聯網會有大量的新生創業公司的機會來填充用戶手機的使用時長。當然,如何面對或者避開巨頭競爭那是另外一個問題。

但是另一方面,因為印度的貧富差距等為代表的社會財富分配不均衡等問題遠遠大於中國,印度的互聯網滲透率短期內難以達到中國目前的水準,所以我們來計算印度互聯網人口的發展潛力的時候,即使我們以未來十年為預測單元,不要把印度當做一個13.4億人口的國家,先減掉5億最最低層的人民再做天花板的預測會比較好。

與中國類似的城鄉二元化結構所帶來的機會:

針對印度多語言、多文化的互聯網平台類機會:印度有1.8億英語用戶,2億 Facebook 用戶,2.7億左右的 WhatsApp 用戶,目前主流的互聯網產品主要通過 Google、Facebook 進行產品推廣,核心觸達用戶主要為1.8億的英語用戶,而這部分用戶互聯網滲透率高,紅利和增量較小,如何觸達到廣大的非英語、下線城市那些代表著人口紅利的增量用戶,是印度互聯網創業的機會,如 Sharechat 在印度的快速發展。

產品升級和產品下沉:印度目前2000美金的 GDP,正好達到了生活類消費品爆發的起步點,例如像中國已經普及的空調、洗衣機、冰箱等產品,在印度的家庭普及率會在接下來伴隨著經濟發展和收入水準的提升快速上升(目前不足3成普及率)。

這裡的產品流動主要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一線城市精英階層品牌升級的機會,二是好的產品從精英階層向工薪階層、從一線城市向下線城市流動的機會。

基礎設施發展到一定程度帶來的配套周邊的機會:如物流在印度的發展需要道路和電商高速發展,而諸如鏈家一樣的連鎖中介需要在房地產市場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才會出現。

Copy China to India:在中國找對應模式,大領域、有一定規模以上的巨頭公司,但是對標印度沒有出現的行業,去深挖探索。

印度是下一個中國嗎?

這個國家創業環境像極了過去的中國,但是環境完全不像。

去了兩次印度,各行各業的創業者都在拿多少年前的中國來類比印度(最常出現的兩種說法是十五年前的中國——經濟類比,和10年前的中國——互聯網類比),好讓中國投資者能更好的理解印度的產品和印度的移動互聯網進程,甚至印度創業者會直接用一個中國知名產品作為第一句介紹“This is India’s ***”。

從印度的創業環境來看,印度相比於歐美,確實與中國更加接近,所以中國投資人對於印度項目的理解難度要遠遠小於十幾年前美國投資人對於中國創業項目的理解難度。這點我們從現在印度的頭部創業公司中,大多在照搬中國對標公司的創業路徑和產品模式。

我們可以拿 PayTM 的發展路徑來對比:

2014年1月:Paytm 推出錢包功能( Paytm Wallet APP ) 。在當時,印度無銀行账戶的人口比率將近50%,信用卡覆蓋率更是低於5%,90%的印度人傾向於使用現金支付,所以這段時期推廣進展相當緩慢;

2015年2月和9月:阿里及螞蟻對 Paytm 累計投資8.15億美元;

2015年10月:Paytm QR 發布,主推“正向掃碼”,印度中小商家和消費者開始慢慢適應;

2016年11月8日:莫迪在一次電視講話時突然宣布廢除500盧比和1000盧比大額現鈔,倡導“無現金社會”。在信用卡、POS 機並不普及的印度,“無現金”就等價於電子支付;有資料顯示,在莫迪廢鈔的一個月時間內,PayTM 的活躍用戶從1000萬人增長到1.6億;

2017年4月,總用戶數超過2.2億(首次超過 PayPal 的1.97億),每日完成支付超過300萬筆,躍升全球第三大電子錢包;

2018年6月,月交易額達到40億美元,月交易達到13億筆。

從目前來看,PayTM 是印度支付戰爭中最有希望勝出的佼佼者,但是與含著金鑰匙出生的支付寶的發展路徑不同,PayTM 誕生於線下場景,缺乏有力的電商支付場景為依托,而電商巨頭本身也野心勃勃,亞馬遜和 Flipkart 兩家目前都不支持 PayTM 的在線支付並且在主推自己的支付產品。

所以 PayTM 需要自己搭建場景,這也就有了後來的 PayTM mall。而且在整個支付生態中,既想扮演裁判、又在扮演運動員,投資收購了眾多公司,納入 PayTM 生態中來。

只要印度改革開放的大方向不變,印度作為世界人口第二大國、經濟增速第一大國對於資本和持續創新企業的吸引力就會隻增不減。但是另一個維度,我們也必須認識到,雖然在方方面面我們都在拿印度與中國類比,但是中國就是中國,中國過去40年改革開放的經濟奇跡是很難複製的,所以對印度市場來說,我們對標中國產品的同時,在領域增速上要有更多的耐心,This is India:)。

如果說中國曾經的互聯網化趨勢對於 VC 來說,只要賭對大趨勢,基本上是路邊撿金子的美好時代,而印度市場相當於淘金,需要在辛苦的一遍一遍的篩選中,才能有所斬獲。

作為一個從業五年的投資人,我堅信有變化的時代、有增長的經濟中才有巨大的投資機會,這也是我堅定的看好新興市場投資機會的信心來源,而印度是新興市場中最有魅力的一塊市場。

本文作者阮飛是創新工場高級投資經理,目前主要負責創新工場出海方向的投資,關注新興市場的投資機會,關注出海和本土創業者的投資機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