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辜鴻銘上課,與學生說不同語言,背不出書的不能坐下

學生時代,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老師。不管過去多少年,我們對這些或嚴厲、或慈祥又或者幽默的老師,總是記憶猶新。

辜鴻銘不僅是一位享譽中外的大學者,他還是一個教授。只是,不同於一般教授的印象,在他的大多數學生心目中,這位老師是一個“怪傑”。

在北大校園裡,辜鴻銘曾是最獨特的一道風景線。他喜歡穿著古樸的傳統服飾,操著一口流利的英文,給學生們上課,將他給人的怪異感,增加到極致。

一、與學生交流,用不同語言

辜鴻銘出生於馬來西亞半島,因為得天獨厚的生活環境,他從小就會流利地說馬來語、閩南語、英語、漢語以及葡萄牙語。

後來,很有語言天賦的辜鴻銘,更是習得了法語、德語、希臘語等九種語言,取得了十三個博士學位。

那個時代,辜鴻銘作為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自然是被北大收入了麾下。

1927年,在蔡元培的邀請下,辜鴻銘出任北大教授。也是在這段授課時期,辜鴻銘和他的學生之間,發生了許多趣事。

在北大,辜鴻銘主要是講授英美文學。

一開始,每次上課時,都有很多學生問他問題。

當時,學生們都是中國人,問問題自然是用漢語。但辜鴻銘很“叛逆”,他上課時,從來不和學生們說同一語言。

如果學生是用漢語問問題,他就用英語回答,不管學生聽的懂還是聽不懂。而當學生用英語與辜鴻銘交流時,他又會用中文回答。

就是因為辜鴻銘的這個行為,他“怪傑”的名號,逐漸在學生之間流傳。

然而,辜鴻銘之所以這麽做,都是因為他想要提高學生們的語言能力。

辜鴻銘從小時候起,就開始學習西方文化,但對西方文化了解越深,他就越熱愛我國的傳統文化。

二、愛傳統文化,嚴格對學生

終其一生,辜鴻銘都是一個堅定不移的傳統文化守護者。

有一次,學生們問他,為什麽要學習西方文化時,辜鴻銘就是告訴學生,只有好好學習英文,我們才可以將優異的傳統文化,教給西方人,讓他們好好學會怎麽做人。

辜鴻銘熱愛傳統文化,他也希望學生們,在學好西方文化後,能為向西方傳播傳統文化,貢獻一份力量。所以,他授課時,對學生很是嚴格。

辜鴻銘給學生上課,會與他們約法三章。

第一,辜鴻銘每次進教室後,學生們都要站起來,而下課後,必須讓辜鴻銘先走;第二,每次辜鴻銘向學生提問,或者學生向他提問時,學生都要站起來。

這兩個課堂規則,是為了讓學生們學會尊師重教。然而,辜鴻銘的最後一個要求,卻有些“過分”。

辜鴻銘對學生提出的第三個要求,是他指定學生們要背的書,學生必須背完。如果有人背不完,那麽辜鴻銘上課時,這些學生都要全程站著上課。

那個時候,辜鴻銘指定要背的課文,大多晦澀難懂,學生們很難背下來。但辜鴻銘一直到他的課程結束,都沒有改變他的這個原則。

三、是文人大師,也是好教授

辜鴻銘剛進北大上課的時候,曾受到學生們的嘲笑。

那是1917年,雖然還有人留著辮子,但辜鴻銘作為一個大學教授留辮子,實在是“怪異”且不合潮流。

當時,辜鴻銘面對學生們的嘲笑,不以為然。

他對學生說:“我頭上的辮子是有形的,你們心中的辮子卻是無形的。”

這一句話,讓所有哄笑的學生,啞口無言。

此後,再也沒有學生敢在嘲笑腦後留著長長辮子的辜鴻銘。

很多時候,老師能讓學生們都佩服自己,是很難的。但上過辜鴻銘課的學生,無一都不得不對他肅然起敬。

而除了在國內地位很高,在西方國家,辜鴻銘的名氣也很大。

在西方國家,甚至曾經還流傳過“到中國可以不看紫禁城,但不能不見辜鴻銘”這句話。

很多認識辜鴻銘的人,都會評價他有些太過恃才傲物,目中無人。

辜鴻銘在國內外都有這麽高的地位,他也確實是一個對自己很自信的人。有一次,他就向學生們自誇說:

中國只有兩個好人,一個是蔡元培先生,一個是我。

放眼古今中外,像辜鴻銘這樣的文人大師少見,像他這樣的教授,也很少見!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