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國內首例單身女性爭取凍卵案背後:選擇凍卵女性和她們的婚育焦慮

隨著一紙訴狀將醫院告上法庭,凍卵再一次走進公眾視野。

凍還是不凍?當國內尚在爭論單身女性是否有權凍卵時,不少女性已前往大洋彼岸成為凍卵的先行者。也有不少女性已將凍卵納入自己的人生規劃。

製圖:謝燕林

多名接受南都記者採訪的女性表示,健康、生活、感情等的不確定性,讓凍卵成了她們的一道“保險”。

1

“為了不後悔”

劉欣今年21歲,她準備28歲凍卵。她覺得自己還沒到凍卵的年齡,但“凍卵屬於之後必做的事情”。

在談及凍卵的原因時,她告訴南都,自己目前沒有意向生孩子,為了避免之後想生孩子但卵子質量不好,所以考慮凍卵。“就是為了不後悔罷了。”

谷悅與劉欣相似,但考慮的範疇更廣。她今年25歲,剛剛離開學校步入職場。幾年前盛傳的明星凍卵新聞,讓她意識到還有凍卵這條路可選。

讓谷悅選擇凍卵的原因有兩個。她希望在“生物學意義上的”生育能力巔峰時保存好卵子,讓未來出生的小寶寶可以有最健康的身體、最聰明的頭腦。

另一個原因有些無奈,“我不確定在我成為高危產婦之前,能找到一個能跟我走過結婚、生育這條路的對象。”

谷悅的理想結婚年齡是30歲。工作忙,年輕人的流動性也強,不一定在一座城市待很久,這就與以穩定為主的家庭產生了衝突。在她看來,凍卵是比較保險的做法,如果將來錯過了生育年齡,也可以有生育的選擇。

陳三月35歲了,明年就是她的本命年,她可能會去凍卵。她一直沒有結婚,也沒有決定現在要孩子,眼瞧著生育的窗口期越來越短。她也不排斥生孩子,可“還沒遇到那個合適的人”,就覺得凍卵是給自己留一條後路。

但她在凍卵這件事上也沒那麽確定。可能今年決定凍卵,明年就遇到合適的人了,“那我不白幹了嗎?費半天勁,受半天罪”。

一名從事出國凍卵中介業務的女性告訴南都,目前來看,單身女性選擇凍卵的比較多,也有身患疾病的女性選擇提前凍卵,以此保持生育能力。如果是夫妻,多會選擇試管嬰兒或冷凍胚胎。

2

一道保險

凍卵在國外起步的更早,也更為公眾所接受。彼時,凍卵就被視作可以讓女性增加擇業、擇偶上的選擇權。有這項技術幫助,女性可以不必在生育的黃金年齡——也是工作的關鍵上升期,被迫減小自己的職業野心。

2014年,《凍卵,解放您的職業》曾登上《彭博商業周刊》的封面。同年,蘋果、Facebook均宣布將為員工支付凍卵費用。

刊登在《紐約時報》上的一篇專欄文章回憶了這段歷史。文章由莎拉·伊麗莎白·理查茲撰寫,她是《求子日程再安排:卵子冷凍的新前沿以及嘗試此術的女士們》一書的作者。

2009年,美國輔助生殖技術學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有475名女性凍卵,到2017年,這個數字上升到9000多名。這些凍起來的卵子後來去哪了呢?

莎拉說,紐約大學Langone Prelud生育中心主任詹姆士·格裡芬表示,2005-2009年間的231名凍卵女性中,只有88人使用了她們冷凍的卵子。

當時紐約州的平均凍卵年齡為38歲,到今天,這些女性的年齡將在48-53歲之間。“如果她們要使用的話,大多數人可能已經回來了,”格裡芬猜測,有的患者可能選擇不再使用凍卵。

他也了解到,有的人已經自然生產了嬰兒,“很難追蹤,因為患者不會告訴我們。”

那麽凍卵到底給這些女性帶來了什麽?2016年在紐約進行的一項研究或許給出了答案。結果顯示,224名凍卵女性中,有四分之一的人表示,感到更加放鬆、專注,並有更多的時間來尋找合適的伴侶。

去年,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對200名女性的調查顯示,即使從未使用冷凍的卵子,仍有89%的人對自己“凍卵的決定”感到滿意。

不過,凍卵的風險仍在存在,亦有人在數年後懷孕失敗。而在谷悅看來,凍卵更像是上了一道保險,“如果有事兒時可以用到,不用的話也會更安心。”(為保護隱私,劉欣、谷悅、陳三月為化名)

采寫:南都見習記者 宋承翰 實習生 馬一瀟 發自北京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