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藥王」孫思邈為何能享百歲之壽?艾灸功不可沒!

我們時常講針灸,其實是針刺和艾灸兩個治療方法的合稱。但社會上往往混淆針灸這一概念,認為針灸就是針刺了。針刺有卓越的治病功效,路人盡知。豈不知,艾灸亦有極為神奇的效果。

藥王孫思邈極是重視灸法的,他說,「凡人居家及遠行,隨身常有熟艾一升。」意思是說,要隨身帶些精製的艾絨,以備養生保健之需。民間盛傳的「若要身體安,三裡常不乾」養生理念,就是唐代藥王孫思邈留下的,其本人也是灸法養生的實踐者。

據唐史記載,這位神醫在中年之前並不是很健康,完全可以用體弱多病來形容。「幼遭風冷,屢造醫門,湯藥之資罄盡家產」是孫思邈的真實經歷,一代神醫居然也曾因疾病纏綿而傾家蕩產。

到了唐太宗年間,孫思邈應召入宮時年逾50,太宗觀其容貌氣色,身形步態竟皆如少年一般,感嘆道:「像羨門、廣成子這樣的神仙人物原來世上竟是有的,怎麼會是虛言呢?」

為何以多病之身反而能享百歲之壽?歷史上已經做出了無數總結,其中最重要的一條,就是孫思邈非常重視日常養生之法,尤其注重艾灸的養生功效

唐史記載:孫思邈在中年之後,經多方研究證實了艾灸的養生祛病功效,開始經常使用艾灸為自己調理身體,最常作用的穴位就是「足三裡」

也正是因為長年累月的使用艾灸進行養生,因此到了90多歲這位神醫仍能「視聽不衰,神采甚茂」,甚至年過百歲之後還可精神充沛的著述立說。

孫思邈一生著書80餘部,在後期的多部醫學名著中極力推崇灸法,他的灸法養生理念也一直被歷代醫家視為金玉良言併流傳至今。《千金要方》中就指出:「非灸不精,灸足三裡,稱為「長壽穴」。

清乾隆年間,一位名為王芷庵的禦醫總結孫思邈的艾灸術及歷代灸法良方,並結合祖傳灸法,最終創出歷史上最完善的艾灸養生法,乾隆皇帝因深感此法的養生祛病,延年益壽之功效,禦筆賜名為「太和懸灸」

足三裡到底在哪裡呢?足三裡位於小腿外側,犢鼻下3寸,犢鼻與解溪連線上,淺層布有腓腸外側皮神經。也就是說:將膝關節彎曲成直角後,從外膝眼往下量4個橫指的距離,再從脛骨前脊向外側量1個橫指的距離,即可找到此穴。

有三年艾 郎中不用來

古人雲:"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來",說的是使用艾灸進行自我調治。

艾灸的好處

1、調和陰陽。人體陰陽的平衡是疾病發生和發展的根本。運用艾灸療法的補瀉作用,達到調和陰陽之功效。

2、溫通經絡,驅散寒邪。艾葉性溫加之點燃熏灸,使熱力深達肌層,溫氣行血。艾灸具有溫通經絡,散寒除濕、調理氣血、宣痹止痛之功效。

3、行氣活血,消瘀散結。氣見熱則行,見寒則凝,氣溫則血行。艾灸為溫熱刺激,可使氣血協調、營衛和暢、血脈和利而行氣活血,消瘀散結。

4、溫陽補虛,補中益氣。

5、回陽救逆。

6、防病保健,強身益壽。

艾灸療法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如所取穴位不同,灸法不同,刺激程度不同或施灸所用材料不同,因而功效也不同;因此,臨床應用時應當視具體病情選擇不同的穴位和操作方法。

灸為扶陽之大法

常常聽人提到要補陽,壯陽,扶陽,那麼究竟什麼是陽氣呢,它和腎氣是一樣的嗎?對我們有什麼作用呢?我們為什麼要補充陽氣呢?

首先我們應先知道何為氣?氣是構成世界物質的本源,人體的氣充斥於全身無處不在,按分布及特點不同,可分為元氣,宗氣,營氣,衛氣,中氣五氣,這些都統稱為陽氣。

陽氣對人體起到溫薰臟腑,濡養筋骨的作用,就如陽光普照萬物,植物才能進行光合作用,茁壯成長。

陽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正常代謝所具備的能量,人一生的陽氣是由弱變強再逐漸衰減枯竭的一個過程。陽氣足則體健,陽氣弱則體衰,陽氣竭則身亡。因此,陽氣決定著人的健康與生命。

現代人由於工作及生活的嚴重壓力,或其自身所有的不良嗜好,經常會出現渾身無力,精神疲乏,失眠健忘,脾氣暴躁等亞健康狀況,甚至有的女性不到四十便提前進入更年期,這些疾病都是由於陽氣消耗過度所致。

那麼陽氣是怎麼被消耗掉的呢,由於運動,思考,勞累,精神損耗等因素,都在不知不覺中上點點滴滴的消耗我們的陽氣,當陽氣透支的時候,生命也就畫上了句號。

補陽,壯陽就是為順應自然規律,補充日常消耗的陽氣,使身體達到一個陰陽平衡的狀態,人的生命力才能更加旺盛。艾灸所用的艾草是一種純陽性植物,經過燃燒後,作用力更強,是補充陽氣,延年益壽的最佳捷徑。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