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60張照片,告訴你什麽是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作為時代的烙印和見證者,171萬件的藏品無一不在訴說著周秦漢唐的央央雄姿!

今天小編就帶大家重新認識一下陝西歷史博物館!我們先從西周開始~

西周

西周 「 盠方尊 」

盠是西周中期人,受周王冊封後,製作此尊,有銘文108字,以紀榮寵。

西周 「 盠方彝 」

盠方彝為長方形、圈足、頂式器蓋,象鼻雙耳,內鑄銘文106字。銘文記載的是周穆王時期冊命攝可六師、殷八師有關軍事方面的內容。

西周 「 牛尊 」

牛尊在酒器中極其稀少,此牛尊通體以雲紋和夔龍紋裝飾,背上開方口置蓋,覆瓦狀蓋面上鑄虎鈕,鑄造精良,體魄壯偉,堪稱是西周青銅器中的頂尖之作。

西周 「 日己觥 」

觥即為“觥籌交錯”中的觥,為盛酒器。器蓋同銘,內容是說此器是作器者為亡父日己鑄造的祭器。全身布滿的浮雕獸面、夔龍、鳥、虎紋等同處一器,為西周青銅器的典範之作。

西周 「 丙卣 」

卣(讀作"有")是中國先秦時期酒器,主要盛行於商代和西周,一般說,商代多橢圓形的或方形的卣,西周多圓形的卣。鳥獸形有提梁的容酒器,一般統稱為鳥獸形卣,也是最有特色的。

西周 「 日己方彝 」

日己方彝華美富麗,雄偉端莊,以饕餮紋為主題紋飾,具有一種神秘的威力和獰厲的美。它的器蓋和內底各有銘文18字,大意是天氏為亡父日己鑄造祭器,庇護子孫萬代。

西周 「 日己方尊 」

1963年陝西扶風縣岐家莊出土。與日己方尊同時出土的還有日己方彝、日己方尊、日己觥及它盤、它盉等器物。

西周 「 梁其壺 」

1940年2月陝西寶雞扶風任家村出土。巧合的是發現梁其壺的人正是發現大克鼎的人的孫子。這個窖藏共出土文物70余件。屬於梁其和伯邑兩個家族。窖藏共出土了兩個梁其壺其中一個現流失在美國。

戰國

戰國 「 鳥蓋瓠壺 」

壺呈瓠瓜形,前鼓後曲,壺蓋立雕鶉鳥,鳥嘴可以啟閉。這種瓠瓜造型的青銅壺較為少見,其細密繁縟的紋飾,生動形象的裝飾,是一件罕見的藝術珍品。

秦朝

秦 「 綠面彩繪跪射俑 」

1990年9月19日出土於舉世聞名的秦始皇兵馬俑二號坑,整個兵馬俑身上都施以彩繪,尤其是面部彩繪完整,淡綠面色尤其引人注目,是兵馬俑博物館已發掘的唯一綠面俑,極為珍貴。

秦 「 文官俑 」

這件“文官俑”是和“綠面彩繪跪射俑”一同出土的,出土時已經支離破碎,經修複後風采依舊。文官俑微眯的眼神和跪射俑形成了強烈的反差,非常傳神。

秦「 跽坐陶俑 」

跽坐俑又叫跪坐俑,是以管理馬廄、飼養馬匹的人為模特雕塑的,為陶質,俑高66厘米-80厘米。

秦「 青銅鶴 」

發掘於距秦始皇陵最遠的一個陪葬坑,共發現青銅水禽46隻,其中天鵝20隻,鶴6隻,鴻雁20隻。這些水禽多數由西向東依次排列,頭部都朝向一條“象徵性河道”的中央,所有水禽展示的都是動態過程中的瞬間形態。

秦「 杜虎符 」

杜虎符為左半符,虎作行走狀,昂首,尾巴蜷曲。虎符上有錯金小篆銘文9行共40字“兵甲之符,反映出秦以“右”為尊,秦國的軍權高度集中。

西漢

西漢 「 “皇后之璽”玉印 」

1968年9月,陝西省鹹陽市韓家灣13歲的孔忠良放學回家在渠邊撿拾。皇后之璽印面為正方形,質地為新疆和田的羊脂玉,上雕一隻螭(chī)虎形象做紐,四面刻有雲紋,印面篆書“皇后之璽”四個字,據考證為呂後生前所用。秦統一後,確立璽印制度,規定帝後印章稱“璽”,其余均稱“印”。據《漢官舊儀》記載:“皇帝六璽,皆白玉螭虎鈕。”還記載:“皇后之璽,文與帝同。皇后之璽,金螭虎鈕。”“皇后之璽”是迄今發現唯一的漢代皇后玉璽,對研究秦漢帝後璽印制度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西漢「 金餅 」

1999年11月2日, 出土於西安未央區譚家鄉北十裡鋪村。外觀為圓餅形,周邊卷唇、圓潤,輪廓清晰,每個金餅約為漢代一斤左右重量,其表面有“黃、張、馬、吉、貝”等姓氏戳記。

西漢「 漢並天下 」瓦當

此瓦當為陶質,面“漢並天下 ”4字凸起,篆書體,有稱耀之意,是為了紀念劉邦率漢軍在垓下擊敗項羽,建立漢朝一統天下而製作。

西漢 「 鎏金銀竹節銅熏爐 」

國寶級文物 1981年出土於陝西省興平市茂陵東側從葬坑。通高58厘米,口徑9厘米。銅爐系博山爐形式,由爐體、長柄、底座分鑄鉚合而成,竹節形的柄分五節,通體鎏金鋈銀,精雕細鏤,共有九條龍裝點其間,是一件至為罕見的藝術精品。爐蓋口外側刻銘文一周三十五字:“內者未央尚臥金黃塗竹節熏爐一具並重十斤十二兩四年內官造五年十月輸第初三”。底座圈足外側刻銘文三十二字:“內者未央尚臥金黃塗竹節熏爐一具並重十一斤四年寺工造五年十月輸第初四”。從爐蓋外側銘文可知,此爐是西漢皇家未央宮的生活用器。從同時出土的“陽信家”刻銘的銅器分析,建元五年(前136年),漢武帝將其賞賜給姐姐陽信長公主,即平陽公主(後改嫁衛青)。

西漢「 喇叭裙女立俑 」

女俑以巾裹頭,狀如風帽,面容豐滿,柳眉杏目,直鼻小口,雙手抱袖置於腹前。身著白色深衣長袍,衣擺寬大形似喇叭,長垂曳地。俑身材修長,線條優美,比例勻稱,神態端莊恬靜,非常符合文獻關於漢代社會對女性審美觀記載。

西漢「 彩繪雁魚燈 」

整個燈為一隻鴻雁回首銜魚的形狀,燈盤和燈罩能夠轉動開合,不僅可以擋風,還可以調節光線的明暗度和照射角度。最令人驚歎的是,燈油點亮後產生的油煙會順著大雁頸部導入大雁的腹內,雁腹盛有清水,煙會溶於水中,從而起到了淨化空氣的作用。

西漢「 彩繪女立俑 」

西漢「 彩繪跽坐女俑 」

西漢「 銀臥鹿 」

共五件,三雌兩雄,這是雌鹿之一。銀鹿昂首前視,兩耳豎立,四肢屈曲,作臥伏狀,是匈奴族雕刻工藝的傑作。

西漢「 彩繪步兵俑 」

步兵俑頭包發巾,身穿紅色至膝長襦,腿扎行滕。右手半握拳上舉,原來可能持有武器。漢承秦製,在葬俗上用兵馬俑陪葬即是一例。

西漢「漢兵馬俑 」

漢兵馬俑和秦始皇兵馬俑比起來非常迷你,恐怕是吸取了前朝對民力征用過度的教訓。

西漢「 金怪獸 」

之所以被稱為怪獸,是因為它是多種動物的集合體:身體似羊、嘴似鷹、角似鹿、蠍形尾,四蹄立於花瓣形托座上。仔細觀察,你會發現這件小小的怪獸身上竟隱藏了十七隻小鳥,足可見當時匈奴族金工匠師的睿智巧思和高超技藝!

北魏

北魏「 十字型高髻女俑」

北魏「 男弓囊俑 」

東魏

東魏「 鎏金佛菩薩三尊銅造像 」

整體造型為一佛二菩薩,各構件之間以榫柱與卯眼相插組合,構思奇特,鑄造精湛,裝飾華麗,堪稱佛教造像中的精品。

西魏

西魏「 獨孤信多面體煤精組印 」

1981年11月9日,被陝西省旬陽縣中學生宋清在回家的路上發現。此印由煤精製成,呈球體8棱26面,其中正方形印面18個,三角形印面8個。有14個正方形印面鐫刻印文,分別為臣信上疏、臣信上章、臣信上表、臣信啟事、大司馬印、大都督印、刺史之印、柱國之印、獨孤信白書、信白箋、信啟事、耶敕、令、密,各具其用途。印文為楷書陰文,書法遒挺拔,有濃厚的魏書意趣。據考該印為北周大司馬獨孤信之印,是研究北朝印璽制度的珍貴實物資料。獨孤信有7個女兒,其中大女兒嫁給了北周的明帝,成為周明敬後;七女兒嫁給了隋開國皇帝楊堅,是歷史上以嫉妒著稱的隋文獻後;四女兒嫁給了唐代開國皇帝李淵的父親。因此他作了連續三個朝代的國丈或太上國丈,所以被人們戲稱為“中國古代第一老丈人”。

北周

北周「 彩繪貼金安伽墓石門 」

北周安伽墓的發掘,為我們展現了一座風格迥異於北周時期其它墓葬的來華粟特人墓葬。

北周「 北周武帝孝陵墓志 」

史載,北周武帝宇文邕於宣政元年葬孝陵,皇后阿史那氏於隋開皇二年與武帝合葬,由此證明古墓就是北周武帝與皇后阿史那氏合葬的孝陵。

隋朝

隋「 白石佛立像 」

唐朝

唐「 鴛鴦蓮瓣紋金碗 」

國寶級文物,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大唐遺寶之最。1970年10月,西安南郊何家村發現了唐代窖藏金銀器1000多件,這是我國唐代金銀器的一次空前發現。其中兩件鴛鴦蓮瓣紋金碗最為珍貴,代表了盛唐時期我國北方金銀器製作的高度成就,是罕見的藝術珍品。從現在掌握的資料看,金椀多為皇帝所使用,這也是唐代金銀器中僅見的最堂皇的金碗,足見其珍貴。碗錘擊成型。侈口,圓唇,鼓腹,平底,喇叭形圈足。器身滿飾珍珠地紋,腹部捶出雙層仰蓮瓣,上層蓮瓣中分別鏨鴛鴦、鸚鵡、鴻雁、鸛翎、鹿、狐、獐、兔、鴨等珍禽異獸。下層蓮瓣內刻忍冬花草。碗內底刻寶相花。圈足飾方勝紋一周,內刻鼓翼雲端的飛鳥一隻及流雲數朵,底沿以小聯珠綴成。碗內壁有墨書重量 “九兩三”。製作精妙絕倫,富麗堂皇。

唐「 摩羯紋金長杯 」

該杯造型雖是中國式,但內壁摩羯紋確實印度文化影響的產物,摩羯周圍錘揲出一周突出的聯珠紋裝飾,又仍具有西亞金銀器的特點。

唐「 獸首瑪瑙杯 」

陝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是至今所見的唐代唯一一件俏色玉雕,是唐代玉器做工最精湛的一件,也是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產物,列入《首批禁止出國(境) 展覽文物目錄》。1970年10月在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唐獸首瑪瑙杯做工精湛,選用極為罕見的纏絲瑪瑙製成,材質紋理細膩,層次分明,光鮮潤澤。造型寫實、生動,杯體是模仿獸角的形狀,玉師在玉材的小端雕琢出惟妙惟肖的獸頭,頭上的一對羚羊角呈螺旋狀彎曲著與杯身連接,獸嘴處鑲金,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把紋理豎直的粗端雕琢成杯口,而口沿外又恰好有兩條圓凸弦,線條流暢自然,天衣無縫。

唐「 鎏金舞馬銜杯紋銀壺 」

國寶級文物 1970年10月在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此壺製作精湛,舞馬形象栩栩如生,更因其印證了史書中記載的玄宗馴養舞馬祝壽的故事而彌足珍貴。

唐「 鎏金海獸水波紋銀碗 」

銀碗腹部捶打出均等的14條曲線水波紋,在中國傳統器物造型中從未出現過,其間鏨刻飛禽、走獸,陪襯以花草,山嶽,碗內底中心還貼焊著一隻鎏金海獸,閃耀著中西合璧的光輝。

唐「葡萄花鳥紋銀香囊 」

1970年10月在陝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出土。香囊外壁用銀製,呈圓球形,通體鏤空,以中部水準線為界平均分割形成兩個半球形,上下球體之間,一側以鉤鏈相勾合,一側以活軸相套合,下部球體內又設兩層銀質的雙軸相連的同心圓機環,外層機環與球壁相連,內層機環分別與外層機環和金盂相連,內層機環內安放半圓形金香盂,外壁、機環、金盂之間,用銀質鉚釘鉚接,可以自由轉動。這樣無論外壁球體怎樣轉動,由於機環和金盂重力的作用,香盂始終保持重心向下,裡面的香料不致撒落於外,一千多年前的科技含量令人驚歎。更為關鍵的是經過和法門寺地宮物账碑對應,確定為唐代香囊。至此,《舊唐書》裡關於楊貴妃“肌膚已壞,而香囊猶在”的秘密終於揭開。

唐「鏤空纏枝紋銀香囊 」

唐「鎏金蔓草花鳥紋八棱銀杯 」

這是一種鍍金的銀質飲酒器。銀杯腹壁棱間飾以纏枝蔓草和花鳥相間的圖案各四組,圈足面飾纏枝蔓草紋,環柄上有半圓形護手,護手上飾一展翅飛翔的鴻雁,下以萱草相稱,異常精美。

唐「鎏金銀鐵芯銅龍 」

1975年陝西省西安市南郊草場坡出土。這件銅龍是鐵質的,通體鎏金,整條銅龍身體流暢,極富動感,體現出唐代龍的生動美與氣勢美,堪稱精品。

唐「蓮花紋石柱基礎 」

唐「十二生肖俑 」

十二生肖俑,在墓葬四個角各擺放一組三尊,用於辟邪。獸首人身,神態各異,惟妙惟肖。

唐「三彩載樂駱駝俑 」

國寶級文物 1959年出土於陝西省西安市西郊中堡村唐右領軍衛大將軍鮮於庭海墓,通高58厘米,長41厘米。這件三彩駱駝載樂俑是盛唐時期傑出作品,代表了盛唐社會風俗及高超藝術成就。在一匹高大的白色駱駝背上,左右兩側各坐兩個樂俑,中央為一著綠袍起舞的男性胡俑。

唐「彩繪釉陶帖金文吏俑 」

唐「彩繪文官俑 」

唐「彩繪女立俑 」

將唐代女性以豐盈為美展現得淋漓盡致,和漢代形成鮮明對比。

五代

五代「耀州窯青釉提梁倒灌壺 」

這件青瓷刻花倒灌壺,釉面瑩潤,造型獨特,構圖嚴謹,實為耀州窯一件罕見的珍品。灌水時將壺倒置,待盛滿後,將壺放正,滴水不漏。

明代

明「粉彩儀仗俑群 」

明代秦簡王墓陪葬品,共300余件,是明秦簡王死後隨葬的儀仗隊。

來源:陝西歷史博物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