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皇太極寵愛海蘭珠影響了後輩 他之後的清帝誰與他一樣癡情

古代封建王朝的皇帝后宮佳麗眾多,大多過著荒淫無度的生活。但從歷史記載看,也有特例,比如明朝,就有成化皇帝朱見深,一直專寵比自己大17歲的萬貴妃。而且,萬貴妃病死,他也痛不欲生,終生就依戀這個老女人。

在大清王朝,也有這樣幾位皇帝,對自己喜愛的嬪妃愛得不能自拔,演繹了一段段浪漫的情愛佳話。

清代開國皇帝太宗皇太極與海蘭珠的愛情,被有些人評價超越了生死,甚至說超越了極限。

(劇照)

海蘭珠就是清初有名的宸妃,是一位知書識禮、賢惠端莊而又撫媚動人的美女。當時,蒙古族姑娘多在十幾歲就出嫁,海蘭珠與皇太極相遇時,她已經26歲,傳說曾嫁過一次人。但是在歷史資料中卻找不到這一記載,說她曾嫁人或許只是猜測。

史料介紹說,宸妃即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蒙古名字叫哈日珠拉,漢語譯為海蘭珠,大約生於萬曆三十七年(1609年)。

海蘭珠是孝莊皇后的親姐姐,比孝莊大4歲,卻比孝莊晚嫁皇太極9年。而她們姐妹還有姑姑共侍一夫,在歷史上可謂絕無僅有。

天聰八年(1634年),海蘭珠的哥哥吳克善親送她到盛京,與皇太極成婚。雖然已過少女妙齡,然而她更加豐滿成熟,楚楚動人,皇太極對她一見鍾情。

兩年後,皇太極為了完善后宮制度,冊封了一後四妃,分別是清寧宮皇后、關雎宮宸妃、麟趾宮貴妃、衍慶宮淑妃、永福宮莊妃(後來的孝莊)。

從海蘭珠的封號和住處名稱,可以看出皇太極對其的寵愛。宸是帝王和王位的代稱。皇太極以古代名妃常用的封號,封海蘭珠為「宸妃」。其意出自《詩經》中的「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將宸妃居住的寢宮命名為「關雎宮」。宸妃的地位在五宮中位居第二。

崇德二年(1637),宸妃入宮兩年後為皇太極生了個兒子,排行第八。皇太極異常高興,召集文武群臣,頒發大赦令。寵妃生子,大赦天下,這是不合禮製的事情。因為只有皇后才有這般殊榮。但皇太極對宸妃深情難抑,願與她廝守終老。把她生的兒子看做是繼承皇位的唯一,所以才這樣大張旗鼓。

可惜這位皇八子不滿周歲就夭折了。皇太極為失子傷心不已。而宸妃則更傷痛。她日夜哀思亡兒,身心俱疲,一跌不振。

祟德六年(1641)九月,皇太極正率軍在前線進攻打明朝。得到宸妃重病的消息,他立即移交兵權,啟程返回盛京探視。

當他進入關睢宮時,宸妃已經命歸西天。

皇太極難以接受這個殘酷的現實。曾幾次因悲痛過度而昏迷。他也自責說:「太祖崩時,未嘗有此,天之生朕,豈為一婦人哉」。但海蘭珠的音容笑貌仍令他神情恍惚。

大臣們勸他說:「皇上每天居住深宮,憂傷的心情沒有全部消除,不如出外打獵,換一換心境。」皇太極聽了幾次勸告,遂和眾人外出狩獵。當他走到蒲河岸邊,看到宸妃的墳墓,又開始痛哭起來。

此後,皇太極再也沒能重返戰場,悲愴結束了四十幾年戎馬征程。在宸妃去世兩年之後,他也駕崩在盛京清寧宮。

滿清入關後的首位皇帝順治皇帝福臨,與愛妃董鄂氏的愛情,更是驚天動地,曾感動了無數後人。

董鄂妃,滿洲正白旗人,她不僅氣質不凡,據說還具有其他后宮女子沒有的高貴、謙恭的書卷氣以及溫柔而善解人意的女性美。

(順治與董鄂妃劇照)

董鄂妃的身世一直是個謎,令人眾說紛紜。主要說法有兩個:一則說董鄂妃就是一代名妓董小宛。但這個版本多被被歷史學家們否決;另一則說法真實性比較高,據《清史稿》後妃傳記載,董鄂氏是內大臣鄂碩的女兒。有專家考證,董鄂氏是在順治十年入選秀女,被指配給襄親王,那年董鄂氏16歲。襄親王名叫博穆博果爾,是順治帝的同父異母弟。

順治帝與他第二個皇后大婚時,王爺們的福晉們進宮侍宴。順治帝由此與襄親王的福晉董鄂氏相識生愛,襄親王博穆博果爾因此憤而自殺。同年,順治皇帝把董鄂妃接到宮中,封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據說,清初冊立董鄂氏為皇貴妃的《詔書》現今完好保存。按常規,皇帝只有在冊立皇后的大禮上,才會頒布詔書公告天下。董鄂妃享受到這種特殊禮遇,表明她確實得到了順治不同尋常的寵愛。

順治十四年(1657年),董鄂妃生下皇四子,順治帝十分欣喜,頒詔天下「此乃朕第一子」,對這個孩子的待遇如同嫡出,大有冊封太子之意。然而這個孩子生下不到三個月就夭折了,順治下令追封其為和碩榮親王,還為他修建了高規模園寢。

董鄂妃本來就體弱多病,所生皇子又早殤,這種打擊使得她從此一病不起,順治十七年八月,董鄂妃病逝於承乾宮,年僅22歲。

順治在《端敬皇后行狀》中回憶,「他下朝時董鄂妃總是親自安排飲食,飯菜做好後更要先品嚐。當他批閱奏章時,董鄂妃常陪伴在他身邊。更難得的是,她時常勸說順治,處理政務要服人心,審判案件要慎重。連宮女太監犯錯誤時,她也往往為他們說情。」

一般常規,古代哪個女人受到皇帝過分寵愛,必定會留下罵名。董鄂妃卻是個例外,在她陪伴順治皇帝身邊時,順治帝從未怠慢國事。他勵精圖治,安邦定國。反而是在董鄂妃死後,使他萬念俱灰。

董鄂妃病逝,順治帝為了表達悲痛,決定在景山建水陸道場,大辦喪事。下令全國服喪,官員一月,百姓三日。命朝中大臣,皇親國戚都去哭陵。並親手撰寫了飽含深情、四千多字的《端敬皇后行狀》,來悼念董鄂妃。

此後,原本就癡迷佛學的順治帝看破紅塵,消極厭世,一心想遁入空門。但在他母親孝莊太后以及朝中大臣的強烈反對下,他無奈讓身邊的太監替自己出家···

心愛之人離世,自己又出家不成,順治皇帝很快積鬱成疾,在董鄂妃去世三個多月後,也溘然而逝。

晚清的光緒皇帝與珍妃,雖然是一場愛情悲劇,但仍不失感人之處。珍妃入宮那年13歲,光緒皇帝格外喜歡她,不僅因為其活潑漂亮有才華,更因為只有她能聽懂自己的真實心境。

大婚後的光緒帝,隻讓珍妃隨侍身邊,同桌共食,同床共寢。他們間甚至還曾互換裝束,嬉戲玩樂,珍妃給精神上長期受壓抑的光緒帶來了許多安慰和快樂。

(光緒帝與珍妃)

相形之下,由慈禧指定的隆裕皇后,不僅其貌不揚,比光緒大三歲,還生性嫉妒,總愛在慈禧面前撥弄是非,致使珍妃受責受辱。光緒帝喜愛珍妃,自然遷怒於皇后,本來就沒啥感情的原配形同陌路。

珍妃不被慈禧待見,長期過著不自由的生活。慈禧曾以「近來習尚浮華」為由,把珍妃姊妹同時降為貴人。而身為皇帝的光緒,對此卻愛莫能助。珍妃卻對此沒有絲毫怨言,仍舊給予心愛的男人以最大的理解和支持。光緒被幽禁瀛台,珍妃還曾冒死偷去探望。即便她最終的死,也是為了光緒帝進行最後抗爭。

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時,慈禧太后西逃卻不想帶走珍妃。她讓人叫來珍妃,惡狠地說:「你年輕,容易惹事!我們要避一避,帶你走不方便。」

珍妃見此,把心一橫說:「您可以避一避,可以留皇上坐鎮京師,維持大局。」

這句話戳了慈禧太后的心窩子,她翻臉大聲呵斥說:「你死在臨頭,還敢胡說!」

珍妃爭辯自己沒有應死的罪。慈禧明確告訴她:「不管你有罪沒罪,也得死!」

就這樣,珍妃被太監連揪帶拽,推進順貞門內的井裡。她生命最後一刻說的話是:「皇上,來世我再報恩!」

於是,故宮裡有了一口至今令人唏噓不已的「珍妃井」。

此外,清代還有道光皇帝寵過他的全妃;鹹豐皇帝寵過蘭貴人等等。

要說最失敗的,當屬鹹豐皇帝。由於他傾情蘭貴人(懿貴妃),因此給大清王朝造就了個著名的慈禧太后,最終為愛新覺羅皇家提前劃上了句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