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產量下降國際糖價牛市開啟?國內糖產業亟待提升競爭力

一石激起千層浪。受巴基斯坦、印度沙漠蝗災的影響,疊加國內氣象因素導致的減產,食糖開始站上風口。業內預計,國際食糖大幅減產確定了今年全球糖價牛市,將會很大程度帶動糖價上漲,改善製糖企業的盈利能力。

在國內,糖產業生產成本過高,競爭力不足,由此出現一系列的問題。比如,顯著的國內外價差,導致走私屢禁不止,還有食糖自給率下降等問題。隨著2020年5月21日貿易救濟關稅政策到期,關稅大幅下調,將會在相當程度上降低進口糖成本,進口糖對國內糖業的衝擊也將有所加大。

國內糖價牛市即將到來?

跟豬周期一樣,國內的糖產業也呈現出明顯的周期性特點,周期為5-6年。從全球厄爾尼諾現象來看,也影響到食糖主產區的產量,從而形成供需缺口,推升糖價。

國信期貨糖業研究員覃多貴稱,經驗上來看,厄爾尼諾年份,南美太平洋沿岸容易暴雨頻發,而巴西東北部、印度及東南亞等地區容易出現乾旱。從對全球食糖生產的具體影響來看,這取決於厄爾尼諾的強度、發生時間,以及糖料產區的局部氣象情況。

當前,泰國、印度食糖生產進入榨季尾聲,較上個榨季來看,本榨季印度食糖減產700萬噸左右,泰國減產500萬噸,歐盟、巴基斯坦、中國也均有一定幅度減產。由此,帶動全球食糖供需出現較大缺口。

據國際糖業組織(ISO)最新發布的報告,預計當前年度全球食糖供需缺口達到944萬噸,是11年來的最大短缺量。受此影響,國際原糖期價自2019年12月份開始大幅上漲,原糖指數最大漲幅接近35%,即使目前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而回落,漲幅依然有21.5%之多。

布瑞克•農產品集購網研究總監林國發預計,國內食糖產量將下降至1000萬噸左右,考慮到旺盛的國內需求,雖然本年度食糖進口會繼續增加,即便是進口成本較高。因此,需要通過儲備糖收儲及拍賣來保證市場供應,防止價格暴跌影響糖業進口發展。

國內外食糖價差2500元/噸的背後

食糖是關係國計民生的重要商品,既是城鄉人民的直接消費品,又是食品工業的基礎原料。由於國內生產成本不佔優勢,導致價格明顯高於國外。據統計,當前國內糖價與國際食糖淨價價差在2500-2800元/噸,配額內進口利潤在2000-2100元/噸,配額外進口利潤-50-50元/噸,處於盈虧線附近。

格林大華期貨研究所農產品研究員崔家悅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國內外糖價差較大,主要指的是配額內進口糖價與國內現貨糖價之間的價差較大,配額外進口糖在加上了保護性進口關稅之後,糖價還會高於國內現貨價。

為了保護國內糖料種植和製糖產業,應對國際市場低價食糖的衝擊,我國采取多種措施以穩定國內糖價。其中,對食糖價格影響最大最直接的是關稅政策。

在中國,食糖進口采取“配額+關稅管理”的模式。覃多貴對第一財經記者分析稱,中國食糖進口關稅水準,是在我國加入世貿組織時就進行承諾的,食糖市場以關稅配額的形式逐步對外開放。

2017年5月22日,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根據商務部提議,即日起對進口食糖產品實施保障措施,即對進口食糖配額外50%的關稅加征保障措施關稅45%,之後逐年降低5%,實施期限為期3年,至2020年5月結束。

具體來說,2017年5月22日至2018年5月21日稅率45%,配額外總稅率95%;2018年5月22日至2019年5月21日稅率40%,總稅率90%,2019年5月22日至2020年5月21日稅率35%,總稅率85%。

在貿易救助關稅的保護下,國內外食糖價差水準整體上移,降低了進口糖對國內食糖產業的衝擊,有助於降低國內庫存。

崔家悅認為,國內進口糖實行配額製,以及增加保護性進口關稅,都是為了保護國內食糖產業不受進口糖的過分衝擊,保護國內食糖的自給水準。然而,中國也是食糖淨進口國,國內食糖產業近年來持續保持產不足需的狀況,需要由進口來補足。在制定關稅政策上,既要保護上遊國內製糖產業,也要考慮下遊消費者的承受能力。

對於即將在5月21日到來的救濟性關稅取消對國內糖業的衝擊,林國發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考慮到食糖配額外食糖進口實施自動許可政策,加上行業進口自律,每年配額外食糖進口數量控制合理區間,將會減少進口糖對國內食糖產業影響。

中國食糖自給率不足70%

除了關稅,國內外價差的存在,很重要的原因在於國內糖料生產成本遠高於國際,這跟生產要素價格有關。

食糖按糖料劃分,可分為甘蔗糖、甜菜糖。從我國糖業發展趨勢來看,未來的重心也是“以甘蔗糖業為主,兼顧甜菜糖業”。我國南方發展的甘蔗糖,與北方發展的甜菜糖,比例分佔90%、10%。在蔗糖生產中,廣西、雲南兩省區產量佔全國80%左右。

根據德邦證券研報顯示,在生產效率上,我國廣西地區缺乏獨特優勢,單產水準世界排名40名左右。一方面甘蔗品種退化,引進20多年的主力品種ROC22(新台糖22號),2006年開始,就已經觀察到退化現象,然而沒有特別好的替代品種,如今種植率仍然高達40%左右;另一方面土地管理不規範,缺乏輪作,存在重茬問題,且沒有早中晚成熟搭配。

覃多貴稱,一方面,土地零碎、機械化程度偏低。例如廣西甘蔗收獲機械化率只有15%左右,然而巴西超過80%,古巴超過70%。就成本而言,砍工收割每噸成本約120元,如果機械化收割只需60元成本;另一方面,甘蔗宿根年限短。根據全國甘蔗糖業信息中心的統計2018/2019年榨季(12月-3月),我國甘蔗新植面積佔種植總面積的39.0%,而2年以上宿根蔗面積佔比只有9.7%,71.4%的甘蔗只有一年宿根甚至需要每年翻種。

據林國發估計,國內土地流轉價格過高,人工成本的逐年增長,使得國內甘蔗生產成本在400-430元/噸,比泰國高一倍左右,是巴西的2倍多,甚至比甘蔗生產效率較低的印度也要高出50%。

值得關注的是,國內對食糖有著旺盛的需求。前述研報顯示,我國糖產量1000萬噸,需求量為1500萬噸,每年缺口500萬噸,自給率不足70%。對標國際人均食糖消費量,國內仍然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

考慮到國內糖料種植面積連年下降,在2019/2020榨季,廣西這個國內最大的甘蔗種植區和產糖區,糖料蔗收購價退出政府指導價格管理,實行市場調節價。國內桂滇粵瓊四大甘蔗主產區的甘蔗收購全部回歸市場化。

業內預計,未來我國食糖產能還將逐步下降,進口依存度將不斷提升。然而,完全依靠國際市場來保證食糖供應,顯然不太現實。

為降低糖料成本,提高國內糖業的競爭力,2015年國家發改委和農業部聯合頒布了《糖料蔗主產區生產發展規劃(2015-2020年)》,從良種覆蓋率、集約化、機械化等方面確定了糖料蔗發展目標,並開始推進“雙高”(產量高、含糖量高)糖料蔗基地建設。

林國發稱,糖料生產關係到我國多個地區眾多甘蔗種植戶的利潤,甚至糖業稅收佔部分縣市稅收一半左右。因此,加快土地流轉推動機械化耕作,科學化種植,積極推進甘蔗“雙高”,提高甘蔗品種及單產,降低甘蔗平均生產成本,這樣才能使糖業行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