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國故事|長征出發地的十年之變

贛南,在這裡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全國性的工農民主政權,舉世聞名的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從這裡集結出發。這片為中國革命作出巨大犧牲的土地應該被銘記。十年前的2012年6月,《國務院關於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乾意見》(以下簡稱《若乾意見》)頒布實施,贛南群眾的期盼化為國家區域發展戰略。

十年,彈指一揮間。民生改善、產業聚集、開放通達……一個個發展新故事繪就贛南新貌。

這是位於江西省瑞金市的大型雕塑《勝利之門》。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民生之變:從“吃苦兩頭”到喜上眉梢

1934年,於都河畔,當地百姓主動送來門板、床板搭設浮橋,幫助8.6萬餘名紅軍渡河,踏上萬裡征程。長征路上,平均每1公里就有3位贛南子弟倒下。

如今,距長征渡口不遠的於都縣梓山鎮潭頭村,步道旁楊柳低垂,樓房錯落有致,乾淨整潔的水泥硬化路配上排水溝,從每戶村民家門口延伸到大馬路。

52歲的村民袁建紅終於能放心穿布鞋出門:“過去,天上下雨,水流進房,屋裡泥濘不堪,在家裡都得穿雨鞋;現在村裡小橋荷塘,跟花園一樣,回家腳上不帶泥。”

遊客在瑞金市葉坪革命舊址群紅軍烈士紀念塔前緬懷先烈。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贛南地區一度發展滯後。“梓山潭頭,吃苦兩頭;晴三天,挑爛肩頭;雨三天,水進灶頭。”潭頭村村支書劉連雲說,“從前村裡環境髒亂差,年輕人不願待,淨是老人和小孩。”

到2011年,贛南老區仍有貧困人口215.5萬人,貧困發生率高於全國平均水準;237.9萬人喝不上乾淨水,7.1萬戶用不上電……

2012年,大到戰略定位、產業發展,小至村民住房、老表喝水,《若乾意見》一一做了安排,21個“國字頭”支持文件、200多個中央國家機關對口支援文件聚焦贛南。贛州市把上級扶持資源用在刀刃上,將財政支出的近七成、新增財力的近八成用於改善民生——改造農村危舊土坯房69.52萬戶,近300萬農民住上了安全舒適的新房;25戶以上人口自然村全部通水泥路……

在江西省於都縣梓山鎮潭頭村的果蔬種植基地,村民正在展示種植的蔬菜。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產業之變:從有到優,搶抓風口

瑞金葉坪,曾是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的地方。

2022年仲夏時節,走進葉坪鎮山歧村,只見蔬菜大棚延綿起伏,村民們正在田間地頭、分揀車間裡忙碌。2020年底,山歧村引進江西百晟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新建冷鏈物流農產品交易中心、電商產業園,帶動發展數萬畝蔬菜基地,村民人均增收近2萬元。

這是位於江西贛州梓山鎮潭頭村的果蔬種植基地(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鄉村振興發展潛能進一步釋放。如今,贛州蔬菜產業產值超百億元。

“無農不穩,無工不富。”贛南老區振興發展,離不開強大工業體系的支撐。去年3月在瑞金投產的江西瑞獅科技有限公司,正滿負荷生產電子元器件,近兩個月外貿訂單同比增長40%。公司負責人朱宏銓說,預計今年營業收入將突破1億元。

瑞金市科技局副局長曾慶春說,瑞金搶抓數字經濟風口,引來一批企業集聚,預計今年實現數字經濟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

近年來,贛南老區產業集群發展的鏈式延伸效應逐漸顯現:2021年全市規模以上企業數量是2011年的3.2倍;現代家居產業產值突破2000億元;有色金屬、電子信息產業規上工業營業收入首次雙雙突破1300億元;紡織服裝產業集群營業收入超1000億元。

在贛州國際陸港,火車正在運送貨物。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開放之變:從深山老區走向世界

即使受疫情影響,位於贛州的江西睿恩實業有限公司,每周仍有3至5個裝滿家具的貨櫃發往歐美、東南亞等地市場。

“老區優勢可比肩沿海!”睿恩實業董事長羅良兵說,企業享受與沿海大港同等運輸成本、同等通關時效和服務,共享沿海大港國際航線資源。

曾經,基礎設施建設滯後,是老區發展的“攔路虎”。“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增強振興發展支撐能力”,是《若乾意見》中的重要內容。

人們在江西省於都縣中央紅軍長征出發紀念碑前參加紀念活動。 新華社記者 萬象 攝

贛南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速,偏遠閉塞的面貌大為改觀。一張四通八達的立體交通網在贛南漸次鋪開——京九、昌贛、興泉、贛深等鐵路和高鐵交會貫通,機場開通國際航線,贛州國際陸港班列覆蓋中亞五國及歐洲22個國家和地區的150多個城市。去年底,贛深高鐵開通,從贛州到深圳最快只需1小時49分鐘。

今年3月,國務院批複同意建設贛州、閩西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範區,贛南在新征程上闊步行進。

總策劃:趙丹平

監製:閔捷

統籌:衛鐵民

記者:郭遠明 程迪 陳毓珊

視頻:李宗胤

編輯:閔捷

新華社對外部 新華社江西分社 聯合製作

中國故事工作坊出品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