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東北大姐李寶鳳: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

李寶鳳剪紙作品《遠飛的大雁》。

李寶鳳剪紙作品《苗女(之二)》。

李寶鳳在創作剪紙作品。本組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新華社北京7月3日電(記者張博宇)7月3日,《新華每日電訊》刊載題為《東北大姐李寶鳳:一把剪刀“剪出”精彩人生——她剪紅樓人物,贏得周汝昌點讚;她“千剪不斷”,技藝媲美油畫,也改寫了一個農家女的命運》的報導。

在李寶鳳的手裡,那些極普通的紙像被施了“魔法”,有的變成關東雪景,朗朗的天空、絨絨的雪坡渾然一體;有的變作幽深寧靜的深谷,兩隻小鹿漫步林間,悠然飲水;有的化身背柴回家的姑娘,小憩中凝望著天邊遠去的大雁……

在李寶鳳的手裡,原本用於分割的剪子,卻連接起了世間萬物。剪影舞動間,大好河山、神話故事、關東風情、瑤族姑娘,躍然於紙上,也將她——一個鄉村姑娘的命運與剪紙藝術脈動相連,攜手走向更廣闊的天地間。

在李寶鳳的手裡,剪紙不再拘泥於特定的顏色、圖案和技法,而是將國畫、年畫、版畫、油畫、裝飾畫的精髓融入其中。她讓這門起源於中國鄉土的民間藝術,充分汲取世界藝術的營養,從而走向世界。

(小標題)400份作品

開啟農村姑娘的藝術人生

1984年的冬天,在吉林省長春市雙陽區一處偏僻的小山村裡,冰雪覆蓋了農莊。屋裡的熱炕頭上,一個青澀的胖丫頭一手持剪刀,一手拿紅紙,紙屑掉落間,手裡的剪紙形象漸漸清晰。

這一年,剛滿18歲的李寶鳳,成功地用400份日常生活中隨手剪出來的作品,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剪紙,是東北女紅中一個重要的部分,婦女們剪窗花、剪鞋樣、繡枕套,都離不開剪紙的基礎。李寶鳳繼承了母親的心靈手巧,從小就愛趴在炕上畫畫剪剪。剪得越來越多,剪得越來越好,老李家的胖丫成了十裡八鄉有名的巧手。

舊時的老人不崇尚女孩子多讀書,所以讀到初中二年級,李寶鳳就輟學務農了。可她平日裡放下鋤頭,就拿起剪子,手藝一點都沒有落下。剪紙也成了她在繁重農活之餘難得的放鬆。

1984年,恰逢當時的縣職業高中開設音體美專業班,專門培養特長生,畢業後任教。初中都沒畢業的李寶鳳自然不符合招生的要求,但小姑娘憑著一股子強勁兒,回到家挑選了400份自己平時攢下來的作品,有蠟筆畫,有零碎的剪紙,直接去找校長。手握遠超同齡人水準的剪紙作品,再加上初中老師幫忙說情,李寶鳳總算如願成了一名旁聽生。

這日積月累攢下來的400份作品和一個旁聽生的身份,幫助李寶鳳走出了鄉野田地,開啟了自己的藝術人生。

(小標題)3分錢的蠟筆

“逼”出童趣剪紙“鄉土教材”

兩年的學習生涯轉瞬即逝,因為美術成績特別突出,儘管是旁聽生,李寶鳳還是如願成為一名鄉村小學的美術教師。

彼時,村小的條件簡陋,3分錢的蠟筆對孩子們來說是奢侈品,連畫紙也很稀缺。“那時候農村有抽旱煙的習慣,許多家長都是把孩子用過的作業紙拿來卷煙,要是塗上了蠟筆,就沒法用了。”想起那時沒有色彩的美術課,李寶鳳還唏噓不已。

在這期間,吉林省新出了一套美術教材,裡面收錄了許多經典的美術作品,有國畫,有油畫,其中許多作品和技法李寶鳳從未接觸過。

自己不懂,就更沒有辦法教孩子們了。於是,生性直爽的李寶鳳大著膽子給教育廳寫了一封信,建議教育部門結合農村孩子們的實際情況編一套“鄉土教材”。一周後,教育部門的回信來了:“你的建議非常好,你能不能先行做嘗試?”

得到鼓勵的李寶鳳一下子有了動力,心裡的許多想法也有了用武之地。

既然孩子們用不起色彩,看不懂名畫,那就教他們剪紙吧。剪刀家家都有,廢紙也能利用起來,不僅不用色彩,還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想象力。

於是,每逢李寶鳳的美術課,就可以見到一個大人帶著一群孩子去操場玩老鷹捉小雞,去山上采花草;去草叢裡捉蜻蜓……回來以後,她讓孩子們回憶自己經歷的場景、見過的形象,再用畫筆畫出來,用剪刀剪出來。

三年下來,李寶鳳帶著孩子們創作了一批童趣剪紙作品,其中200多幅在省市、國家、國際少兒大賽中獲獎,13幅作品收入《世界當代少兒美術書法攝影作品精選》。

在李寶鳳的眼裡,藝術的根脈在生活裡,軀乾在持之以恆的磨煉中,而枝葉就在身邊每一個孩子天馬行空的想象之間。三年裡,她和孩子們共同創作,共同成長,也共同熱愛著剪紙藝術。

(小標題)55位紅樓夢中人

帶剪紙技藝登上大雅之堂

因為教學能力突出,李寶鳳被評為“吉林省先進教師”。1996年,她被調到了規模更大的縣中心小學任教。在這裡,她有了自己的工作室和展廳。除了給孩子們上剪紙課,她有了更多的時間進行自己的剪紙創作。

因為自小喜歡《紅樓夢》,她萌生了以《紅樓夢》內容做剪紙的想法。幾乎每天早上四點,都可以在工作室裡看到李寶鳳忙碌的身影,畫畫、剪剪、改改,一個個栩栩如生的紅樓人物經她之手誕生。

“當時就用的普通的大紅紙,每個人物都反反覆複剪了好多遍。”幾年積累下來,一幅長3米,高1.5米,包含了55位紅樓人物的剪紙作品《紅樓夢·大觀園》終於完成了。

1998年,機緣巧合之下,這幅作品出現在一個全國性會議的紀念品名單中,一經展出,頓時博得滿堂彩。

1999年的春節前,一鳴驚人的李寶鳳受邀帶著更多作品去北京展出。她把有關《紅樓夢》的剪紙作品用一張大報紙一包,和丈夫買了兩張硬座火車票就踏上了進京的旅程。

這次進京,讓從東北農村走出來的李寶鳳帶著她的剪紙藝術真正登上了大雅之堂。1999年8月16日,李寶鳳的剪紙作品在北京大觀園舉辦專題展覽,受到熱捧。“紅盞一丈現紅樓,滿眼群芳百態收。也似娥皇鋪彩石,神工巧剪世無儔”——“紅學”泰鬥周汝昌如此評價。

聲名鵲起給了李寶鳳更大的信心,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李寶鳳開始嘗試把剪紙藝術做成地方特色產業。為了打開市場,她從技藝的精進入手,在剪紙中借鑒國畫、年畫、版畫、油畫、裝飾畫和攝影的有益經驗,同時吸納地方戲曲、詩歌、民歌和少數民族元素,創作了一大批令人驚歎的剪紙作品。

她把每種顏色剪出一個模樣,再用五六十幅這樣“千剪不斷”的單色作品套成一幅色彩斑斕的作品,呈現出了水彩畫的效果;在此基礎上,她又和同事們改良紙張的製作工藝,和剪紙技藝結合起來增強作品的質感,創作出足以“亂真”的剪紙“油畫”作品。

在她的手裡,剪紙不再拘泥於特定的顏色、圖案和技法,成了真正屬於紙的藝術。“寶鳳剪紙兼顧刀法與紙感的和諧、寫意與寫實的和諧、精巧細膩與想象延伸的和諧、傳統手法與新技藝的和諧。”畫家李自健評價說。

(小標題)3萬多個學生

剪出不一樣的命運軌跡

在李寶鳳創作的剪紙作品《關東三怪》組畫裡,用“窗戶紙糊在外、姑娘叼個大煙袋、養個孩子吊起來”的民俗內容刻畫出東北人幽默、風趣、潑辣的性格,也將刻在她骨子裡的鄉情展現給觀者;在作品《春水長流》裡,她運用3D立體的剪紙設計,用姑娘清秀的眉眼和頭上仿佛時刻閃光的銀飾刻畫出鮮明的苗族風韻;在一系列長白山題材的作品裡,她用層層疊疊的套色技術豐富色彩,展現出獨特的長白山風貌……

她創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有血、有肉、有生命、有脈搏,有民族風、時代感、地域性和鄉土情,恰恰沒有邊界。

她和團隊研發了一系列文創產品,涵蓋古典、民俗、冰雪、風光、神話等,幾百種產品遠銷海內外。她帶著中國的剪紙藝術在美國、俄羅斯、日本、法國、德國等十餘個國家舉辦環球巡展。她的剪紙作品《紅樓夢·惜春作畫》還被作為國禮贈送,讓剪紙藝術的魅力扎根海外。

她還用改變自己命運的剪紙藝術去改變其他人的命運。她到全國各地去宣傳講解剪紙藝術,迄今已培訓了3萬多人;她給聾啞孩子和自閉症兒童免費上課,讓他們從剪紙中得到快樂,掌握一門技藝;她教授身有殘疾的群體學會剪紙,讓他們用力所能及的勞動獲得收益,她還讓他們的親屬、子女都來學習,創作出來的作品由她負責回收、銷售。

她和丈夫建起了佔地近6萬平方米的剪紙藝術博物館和藝術學校,讓更多的人了解剪紙藝術,讓更多的孩子學習並且愛上這門傳統藝術。當被問起能為社會做些什麽?李寶鳳常常說,“我捐我的文化,因為它可以屬於所有人。”(完)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