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職業規劃從小學開始抓起,靠一紙學歷不能一勞永逸

技術迭代越來越快,學校裡所學知識完全不足以應付工作。那麽在21世紀,學習的意義是什麽?“學習是人類的天性,但教育卻不是,教育是我們為下一代的系統性學習,”世界教育前沿論壇主席、香港大學原副校長、榮休教授程介明在10月21-22日於深圳舉行的“世界教育前沿論壇”上表示,21世紀的職業路徑已經不同以往,一技傍身,一紙學歷不能再讓人一勞永逸。

現在教育觀念需要不斷更新,學習科學顯得尤為重要——即運用各種最先進的專業知識,聚焦研究人類的學習。“學習科學是一門多學科科學,對學習科學的研究可能帶來一場人類能力的複興,使全人類更好地發展,”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任友群在論壇上說。

程介明認為,在科技不斷取代教師的當下,學習科學有著特殊的歷史使命,因為學習的過程是個黑箱,而學習科學能把它打開。在學習科學中,兒童和青少年如何用大腦來學習是重要研究領域。

腦與認知科學研究近年來發展迅速,極大加深了對學習的認識,這為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提供了重要科學依據。北京師范大學校長董奇在大會演講時表示,隨著對大腦及其發育規律認知的不斷深入,就能更加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的能力,進而有可能根據認知行為和腦發育指標,準確預測腦智發育問題,引導精準乾預,推進個性化教育。

用心理學和腦科學來發現設計語言學校的最佳方法,也是學習科學研究的重要內容。深圳神經科學研究院院長譚力海在大會上說,研究表明,臨近大腦運動區的左腦額中回對中文加工很重要,而這一閱讀中樞的形成與我國兒童的書寫因素緊密相關,所以書寫技能和中文閱讀能力存在緊密聯繫。

“在數位化時代,隨著兒童對電子設備和拚音輸入法的依賴,兒童閱讀能力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兒童大腦語言中樞的發育和形成受到拚音輸入法使用的影響,讀寫障礙患者的比例急劇上升,”譚力海建議,國家應該立法限制孩子使用拚音輸入法時間,讓孩子多用手寫輸入法。

在本次論壇上,來自海內外的多位專家還分別介紹了本地“學習科學”的應用情況。深圳市教育科學院院長葉文梓說,深圳中小學在學習科學的指引下,正逐步從“教為中心”轉向“學為中心”,在課程內容、教學方式、太空、師資等方面都進行了變革。

葉文梓告訴界面新聞記者,在課程變革上,他們提出了四種課程形態:學科課程形態、活動課程形態、探究課程形態、職業課程形態。除了學科課程外,他們也會拓展其他形態的課程,旨在讓孩子通過不同形態課程的學習,作用於他不同的器官,幫助他全面成長。因為學習科學研究表明,人的成長很大程度上是大腦的重構,而不同的知識、內容和活動,也會影響到大腦不同的區域。以前單一的學科主要靠聽,所以現在才會增加不同形態的課程。

從小學到高中,他們已經在為學生規劃職業生涯,深圳還有一些學校設定了職業體驗周,讓學生參觀各種企業和社會組織機構,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在課堂上,老師也會把學習內容聯繫到職業上去。比如上語文課時,老師就會告訴孩子們,將來社會上哪些職業是與語文有關,比如記者、編輯或文秘等。

“職業是一種綜合素養,然而它不是某一個學科和某一個階段,”葉文梓談及在小學普及職業課程的原因時表示,職業素養應該在一個長期過程中形成,貫穿到人生的各個階段。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