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厲以寧:結構性改革有多難,看看歷史就知道

“不要認為結構性改革很容易做,結構性改革有多難,看看歷史就知道。當前的主要任務是結構性改革,而結構性改革一定要和改革開放連在一起,經濟才能夠上新路。”

12月23日,在第二十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上,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稱,今天再進一步發展經濟,一定要把路線搞對。路線已經不是從前的單純引進機器設備了,重要的問題是跟上世界的潮流,要有制度創新、技術創新、品牌創新。這都涉及到結構性改革。

厲以寧提到,根據近幾年的經驗,“一帶一路”加速了中國經濟的發展,包括民營企業的發展。根據在地方的調研,由於同外資的接觸較多,在一定程度上,融資問題也較容易得到緩解。

他提到,廣泛地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將有利於中國民營企業的進一步發展。新的市場所帶來的新發展機遇,會讓更多的民營企業走上創業致富之路,也會有更多的小微企業轉變為中等規模的民企。

此外,民營經濟做出成績的,應當被看成國民的財富。厲以寧稱,在“一帶一路”路線上應當采取公平競爭模式,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都走“雙贏”路線,相互交流。

他建議,民營企業必須調整結構,而且是長期調整。“民營企業,無論規模多大,不注重設備的更新、技術的更新和行銷方式的更新,遲早要被淘汰。民營企業有必要及早懂得設備更新、技術更新和行銷更新的重要性,這樣在市場上才能不斷以新面貌出現,才能以新產品搶奪新市場。”

根據在福建、浙江、山東三省的調研,厲以寧發現一種新情況,叫“無民不活”。商業、服務業、物流業,主要是依靠民營經濟的活躍才興起的。這對於地方經濟的發展來說,其作用是不能輕視的。生產部門的投入固然重要,但如果忽略了商品流通,經濟是不可能活起來的。生產和物流相輔相成。雙管齊下才能促進經濟增長。

此外,還有一種新現象,即土地確權以後,農民的經營範圍大大擴充了。在福建、浙江和山東三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指農村的多種經營。這種經營活動,通常以農民的土地確定權益為前提。

他說,在福建林區,家庭養殖場實際上都是務農的小微企業。他們都是在林業、養殖業初步發展的基礎上,逐步開始轉向規模經營。這些產業的發展充分利用了山區勞動力較多的優勢,既保護了林地,又在空閑地段通過養雞、養牛羊,使得從業人員的收入得到提高。當地農民把這種經營方式稱作家庭農業、家庭林業、農地林地養殖業。外地客商願意同這樣的農家、林家打交道,認為這就是“搞活了”的“新林場”和“養殖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