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元特權溯源和霸權反思/《財經》書單

受近期一系列國際經濟、政治事件助推,關於美元“霸權”的話題重新受到關注。嚴肅討論之餘,也有早先曾流行一時的陰謀論卷土重來。美元如何成為國際貨幣,又是如何具有了當今這樣被冠以“霸權”二字的地位,不少世界級名家都寫過索解文章與專著。簡單比照梳理可以發現,多數經過時間沉澱、已被列入“經典”的作品,其基本看法趨於一致,即美元“霸權”由多方合力所造成,這包括歷史背景、地緣政治、現實需求等等多方面因素,任何簡單歸於一點的論述都難免掛一漏萬,甚至偏頗誇大,難免“陰謀論”之譏。

本期書單就此主題推薦七本書,它們雖各有其重點,但都指向對美元和所謂美元“霸權”的溯源或解構。其中兩位作者的著作值得特別提及。一是羅傑·洛溫斯坦。羅君出身媒體,曾在《華爾街日報》就職。他的書大多還應歸入暢銷書的路子,但其寫作嚴謹與求是之風則不亞於嚴肅的學術研究,其作品幾乎每一本都堪稱經典:比如《巴菲特傳:一個美國資本家的成長》,已成為坊間公認的最佳巴菲特傳記之一;再如《賭金者:長期資本管理公司的升騰與隕落》,以警世姿態,揭開套利世界的隱秘邏輯,被投資人和監管當局同時奉為經典。本期書單選入他的《美聯儲的誕生》,這本書主要講述了美聯儲創立過程中複雜博弈過程,以及調控美元的聯邦儲備制度之由來。要了解如今美元的世界地位與興衰走向,美聯儲的來歷不可不細究。

第二位作者是享譽世界的金融史大家巴裡·艾肯格林。巴氏屬於接地氣的學院派人物,寫起金融史和宏觀經濟的專業學術論文來不僅高產,而且佳作無數。他也能寫不會讓普通讀者視為畏途的金融歷史書,而且個個稱得上扛鼎之作:比如研究過往百年中兩次世界金融危機的《鏡廳》,講國際貨幣系統歷史的《資本全球化:一部國際貨幣體系史》,以及反思黃金本位與大蕭條之間聯繫的《金色的羈絆》。

艾肯格林的寫作極具個性,題目意義深遠、格局宏大,論述卻在兼顧大縱深的同時,鞭辟入裡、細節豐富,將複雜事件與枯燥理論融入具體人與事,讀來教益豐富而不覺枯燥。本期書單選入他細述美元國際化之路的《囂張的特權》。書名有必要多說幾句,老先生此書題名之原文是“Exorbitant Privilege”,譯者給出“囂張的特權”這一奪人眼球的譯名,要拿感情色彩標準來衡量也不算錯,更多是程度有點問題,談不上與作者本意若合符節。其實結合書中的核心概念來推測,作者用“Exorbitant”只是要表達美元(或曰美國)享有了過多特權,還不至於用“囂張”。當然,這是出於迎合不少讀者的特定心理,無需苛求。整本書的譯文不錯,可圈可點、流暢通達。

《美聯儲的誕生:讀懂美元的本質和邏輯》,(美)羅傑•洛溫斯坦著,習輝等譯,浙江大學出版社2017年12月

介紹這本書之前,有必要說說作者羅傑·洛溫斯坦。羅君之父,乃至其父執輩生活的年代,知識分子對華爾街的腐朽與貪婪便已多有訾議。父親路易斯·洛溫斯坦更是寫書著文,不假辭色地批評美國金融業,當然也不乏偏頗評斷。羅傑畢業於康奈爾大學,曾就職於《華爾街日報》,職業生涯多數時間在觀察和思考華爾街、思考美國金融體系所衍生的問題。但他考察這些現象的視角則青出於藍,沒有夾纏於大而化之的道德評判,而是在真正理解華爾街的基礎上,以批判的眼光來觀察其運行機理。

《美聯儲的誕生》是羅傑又一力作,講述美聯儲創立過程中的人物與政治的故事,以時間順序對美聯儲從醞釀到誕生的過程,進行了詳細梳理和評述。保羅·沃爾克對此書的評價是“生動描繪了美聯儲創立歷程,這也和我們當今關於貨幣政策、金融監管的辯論產生共鳴”。美聯儲統一美國貨幣體系,經過了一個複雜的博弈過程;而其調控美元的聯邦儲備制度也是多方妥協的產物。今天美元在國際金融體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毋庸贅言,所有與之相關的複雜面相、長遠影響,都能從美聯儲的成立之中找到原初線索。

《囂張的特權:美元的國際化之路及對中國的啟示》,(美)巴裡·艾肯格林著,陳召強譯,中信出版集團2019年5月

巴裡·艾肯格林是享譽世界的國際金融史大家,被視為國際貨幣體系演變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不僅著作等身,而且毫不誇張地說每本都是扛鼎之作。

這本《囂張的特權》細述美元崛起並成為國際貨幣的歷程,預測當今經濟形勢下美元的前景。作者指出,揆諸歷史,美元成為國際貨幣的步伐其實比人們所了解的要更快;而美元走向國際化的進程中,背後一直有政府力量推動。就第二點來說,一般的看法是某種貨幣要成為國際貨幣,往往是市場自發選擇的結果,沒有哪個國家依靠國家政策支持就能實現,德國和日本都曾躍躍欲試而未竟其功。艾肯格林則認為,美元之所以在很短時間內就實現國際化,並不是靠“看不見的手”而是一隻“強有力的手”,即來自美聯儲的強力支持。

《貨幣大師》,(美)埃裡克·羅威著,余瀟譯,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1月

一言以蔽之,本書講述了羅斯福將美元用作“武器”的故事,將現代貨幣體系確立的歷程放在美國國際、國內,內政、外交複雜環境的大背景下來呈現。作者甚至認為,羅斯福總統留給世人最偉大的遺產就是他的貨幣政策,此即“貨幣大師”之所指。

羅斯福總統為拯救面臨衰退的國內經濟和通縮,與他的經濟政策顧問合作,通過一系列貨幣政策改革舉措推動美國經濟走出大蕭條,進入創紀錄的超長經濟繁榮期。美國也就此一躍成為超級強國。為擊敗希特勒,羅斯福再次求諸貨幣政策:通過租借法案,帶領美元走出國門。作者分析指出,羅斯福的偉大成就首先是帶領美國經濟擺脫大蕭條,其次是幫助擊敗了法西斯,而這都離不開他對美元這一工具的大師級運用。

《布雷頓森林貨幣戰:美元如何統治世界》,(美)本•斯泰爾著,符荊捷等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年4月

這是一部以“布雷頓森林體系”為主題,講述美元與英鎊決鬥的著作。貨幣問題、國際金融領域的政治鬥爭,全都濃縮在布雷頓森林體系的歷史之中。

此書大背景是美國和英國之間的明爭暗鬥,一是崛起的世界領袖,一是衰敗的日暮帝國。在布雷頓森林會議上,作為世界最大債權國的美國,試圖借世界上最大債務國的英國瀕臨危機之際,以美國的利益重塑二戰後世界經濟和政治秩序。在這一地緣政治角逐中,兩個性格截然不同的角色登場,一位是美國財政部高官懷特,另一位是著名經濟學家凱恩斯。作者把布雷頓森林會議作為連接點,將一戰和二戰、馬歇爾計劃、國際金融體系等相互貫通,披露了國際貨幣體系談判中的內幕故事。在今天這個國際貨幣改革阻力重重的世界,本書所記述的歷史教訓仍有值得借鑒之處。

《黃金、美元與權力》,(美)弗朗西斯·加文著,嚴榮譯,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1年8月

本書主題聚焦於二戰結束後國際貨幣關係的政治問題,力圖考察美元如何崛起,它又會走向何方,也揭示出冷戰期間所謂“美元霸權”的政治成本問題。

作者通過爬梳美國和歐洲的文獻資料,將其置於經濟分析和國際關係理論的角度來考察,對固定匯率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和美元-黃金可兌換性進行重新評估。他指出,布雷頓森林體系是一個高度政治化的體系,很容易出現危機,需要不斷乾預和控制才能保持運作。全球支付體系的政治化使一些國家可以運用貨幣強製達到政治目的,導致大西洋聯盟內部出現激烈衝突。作者披露這種衝突的影響,認為其所造成的裂痕在危險的冷戰時期深遠影響了美國的政治和軍事戰略。

《日美金融戰的真相》, (日)久保田勇夫著,路邈等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5年7月

作者久保田勇夫為日本大藏省前高官,常年置身於日本國際金融政策的核心機構。他親身參與了日美間關於匯率市場問題的首次正式談判、日美結構性障礙協議談判、歷次峰會、G5、G7等國際金融談判。

回看二戰後日本的經濟史,其中貫穿一條隱線,即日美經濟摩擦。有論者指出,日本金融實力達到頂峰的同期,與美國展開了一場沒有硝煙的金融戰。從20世紀70年代到90年代,美國一直掌握著金融談判中的主動權,從對美進口限制,到對日本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干涉,最後提出改造日本“經濟結構”的要求。而這場戰爭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日本經濟和社會走向。本書作者幾乎全程參與了這場金融戰,他的評說有助於我們更全面了解這場金融領域大國競合的性質與意義。

《時運變遷:世界貨幣、美國地位與人民幣的未來》,(美)保羅·沃爾克、(日)行天豐雄等著,於傑譯,中信出版集團2016年12月

保羅·沃爾克,曾擔任尼克松政府的財政部副部長,也是美國1971年關閉黃金兌換窗口和當今全球浮動匯率體制的主設計師。他是1985簽訂《廣場協議》時的美方官員。2009年,在全球金融危機期間,受奧巴馬邀請擔任經濟復甦顧問委員會主席,提出加強金融監管的“沃爾克規則”。

20世紀七八十年代,現代社會的全球經濟基本規則和制度安排正處於改革和嘗試期,本書作者即為當時政策制定和國際談判的參與者。沃爾克和行天豐雄在本書中回顧了從布雷頓森林體系的建立到崩潰,從廣場協議到盧浮宮協議,再到幾次石油危機引發的通貨膨脹,揭示這一系列經濟事件關鍵轉折點的幕後真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