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江郎才盡?他是一個被成語毀掉的男人

本文系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作者/金陵物

江郎才盡,形容的是南朝文學家江淹。江淹才華橫溢,詩詞歌賦無所不精,但是他晚年的時候作品品質嚴重下滑,數量也很少,被後人形容為江郎才盡。相傳這與他的一個夢有關。夢中,江淹見到了東晉文學大師郭璞,郭璞稱自己的五色彩筆留在了江淹處,現要討回。自從把筆還給郭璞後,江淹文學水準直線下滑,與原來那個才氣縱橫的江淹簡直判若兩人,因此稱之為江郎才盡。

其實,還有另外一個夢與江淹有關。相傳江淹擔任吳興縣(今浦城縣)令時,曾夢到神人授予他一支五色彩筆,醒後他就文思泉湧,一發不可收拾,成為一代文豪。這就是妙筆生花的出處。

這兩個夢一個與江淹成才有關,一個與江淹沒落有關,至今浦城縣仍然有關於這兩個夢的傳說,也因此有兩座名山——夢筆山、江郎山。特別是“江郎才盡”四個字,讓江淹飽受後人恥笑,那麽一代文豪江淹到底是何許人?又是如何才盡的呢?

1、 三朝大臣

江淹出生於書香門第,父親江康之很有才華,曾擔任南朝劉宋政權的南沙縣令,這給童年時期的江淹營造了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史載江淹沉靜好學,六歲能詩,這與他父親的教導不無關係。在江淹十三歲的時候,江康之去世,江淹過了一段十分清苦的日子。不過江淹年少成名,先後擔任過南徐州從事、奉朝請等官職,後來更是在始安王劉子真、新安王劉子鸞、建平王劉景素手下擔任要職,仕途坦順。

江淹

劉宋後期,當權者多暴虐凶殘,政局動蕩,人心思亂,此時的荊州刺史劉景素據守長江中上遊,手底下很多人勸他舉兵造反,只有江淹苦苦勸諫,指責劉景素“不求宗廟之安,而信左右之計”,同時寫詩諷諫,劉景素當然不聽從,先後將其貶為南東海郡郡丞、吳興縣令。正是在吳興縣令三年任上,江淹失意黯然,從而創作了大量詩文歌賦,很多都成為他的代表作。

公元477年,蕭道成殺劉宋後廢帝,江淹被召回朝廷,擔任尚書駕部郎,受到重用。恰值此時荊州刺史沈攸之不滿蕭道成輔政,舉兵造反。面對動蕩的時局,蕭道成陷入困惑,於是江淹為他分析局勢、陳說利弊,認為成事“在德不在鼎”,蕭道成有“五勝”緣由,沈攸之有“五敗”緣由,就像當年荀彧在曹、袁大戰之前陳說禍福一樣,給蕭道成打氣加油。從這次談話以後,江淹進入南齊權力中心,先是主要為蕭道成做文書工作,後擔任掌詔冊、典國史的記室入伍、中書侍郎、尚書左丞、禦史中丞、秘書監等要職,成為南齊重臣。

到了南齊覆滅、蕭衍進攻建康城時,江淹又主動投誠,成為蕭衍的左膀右臂,助其建立南梁,繼續在朝中擔任秘書監、吏部尚書、散騎常侍等要職,直到公元505年,江淹病逝。

江淹一生歷仕三朝,特別是在南齊、南梁,他深受當權者信用,不僅是南朝文壇巨星,更是政壇舉足輕重的人物。然而,江淹最有名、最有文學價值的作品都是他早期所作,反而在高官厚祿之後,他的作品不再被世人傳頌、認可,江淹為何就突然才盡了呢?

2、 江郎才盡

所謂“江郎才盡”,是世人給江淹的稱號,其才盡時間點一般認為是他在齊明帝期間擔任宣城太守前後。深究其才盡原因,其實遠比單純的郭璞索筆要複雜得多。

首先是文壇變化。江淹的很多作品都很有名,比如兩篇《恨賦》、《別賦》淒美哀婉,成為他的代表作,也有很多作品展示了南朝文人華美的文字和清麗脫俗的情感。但是江淹並不是一個婉約派,他的其他很多作品充滿壯志豪情、勁拔不屈的陽剛之氣,這種詩賦風格繼承了劉宋時期的元嘉體,與南齊時期流行的永明體文風是不相符的。宋、齊時期,文壇風格由元嘉體轉變為永明體,前者古樸剛健,後者講究聲韻格律,江淹擅長使用典故、不講聲律,這在文壇上無疑是落伍的,屬於逆風潮。也正因為此他後期的一些作品就沒有那麽流行,不被世人接受認可。

其次是江淹的為人。江淹年輕時就“沉靜少交遊”,為官後“學不為人,交不苟合”,與身邊的文人並沒有打成一片。當時文壇上最有名的人是以蕭衍為首的“竟陵八友”,像沈約、任昉這些赫赫有名的文人都在其列,沈、任二人也十分注重對年輕後輩的提攜,反過來受過二人提攜的人到處給他們說好話,二人盛名由此而來。由此可見善於交際、懂得做人也是成名的必備條件,江淹不僅在這方面做得不夠,還在擔任禦史中丞時得罪了不少人。擔任禦史中丞時,江淹彈劾中書令謝朏、司徒左長史王繢、護軍長史庾弘遠年老多病,在位不辦事;彈劾益州刺史劉悛、梁州刺史陰智伯貪汙受賄;此外還有“諸郡二千石並大縣官長,多被劾治”,連齊明帝都說劉宋以來從沒有過像他這麽嚴明的禦史中丞,可謂是“近世獨步”。

另外,江淹的生平志向是“人生行樂耳,須富貴何時。吾功名既立,正欲歸身草萊耳”,深受黃老之言的影響。在高官厚祿面前,江淹對文壇上的名聲看得比較淡,安於富貴,在文學上並沒有多大的野心。

最後是時局變遷。南朝政局動蕩,想要在改朝換代的時候不被牽連,就必須在敏感時刻做出最正確的選擇,江淹無疑是做到了,他勸劉景素不要造反,結果劉景素不聽,後兵敗身死;在南齊當官時,曾遭遇崔慧景之亂,很多人都前去投靠,江淹巋然不動,後崔慧景兵敗被殺;蕭衍率軍至建康的時候,江淹前去投靠,成為南梁重臣。這些關鍵時刻的抉擇都展示了江淹審時度勢的能力,他深知想要在動蕩的時局中善始善終就不能鋒芒太露。因此,為了不讓當權者猜疑自己,江淹只能選擇隱藏自己,明朝張溥就稱他是“不敢以文陵主”。

後代文人對江淹的才盡原因眾說紛紜,其中不乏性格不合、文風不合、時局不合以及他自己不屑為之等等說法,明朝胡應麟、陸時雍甚至都認為他是“才具不深,凋零自易”,認為這是他自己水準有限而已。但是不管如何,江淹妙筆生花,其詩詞歌賦具有極大的文學價值,他的前半生著作也不應該被一個成語毀掉。

參考資料:《南史》 《梁書》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