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花中宰相,養血柔肝首選它

說起「花中之王」大家都知道是牡丹,那「花中宰相」是什麼花呢?答案就是芍藥。

讀過《紅樓夢》的人都知道,該書第62回說史湘雲在寶琴、寶玉、岫煙、平兒四人的生日宴席上,喝多了酒,便醉臥在石凳子上。原文「湘雲臥於山石僻處一個石凳子上,業經香夢沉酣,四面芍藥花飛了一身,滿頭臉衣襟上皆是紅香散亂,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頃刻間使人們把芍藥與美麗連結到了一起。事實上,早在三千多年前,《詩經·鄭風·溱洧》寫道:「維士與女,伊其將謔,贈之以芍藥」,描繪了青年男女以贈予芍藥作為定情之物。由此也印證了芍藥是我國古老的花卉之一。

牡丹和芍藥均有較高的觀賞價值和藥用價值,牡丹花的根皮是牡丹皮,牡丹皮素有「行血不破血,涼血不留瘀」的特點。論藥用價值,芍藥也不遜色。在張仲景《傷寒論》記載的112首經方用藥中,其中有30首用到了芍藥,由此可見,它是非常著名的中藥材,被稱為「女科之花」,《本經》中記載了芍藥的功效,無論是花還是根莖都能入葯治病。原來的醫家對芍藥花並沒有嚴格區分赤芍和白芍,經研究考證:漢時藥用芍藥一般是「白芍」,所以仲景方中所用「芍藥」,當為「白芍」。赤芍則可能是唐宋以來,漸漸被應用於臨床,至宋朝時,應用漸廣,《開寶本草》才正式將其作為中藥收載。至南北朝,醫家陶弘景將它分為赤芍、白芍兩種。赤芍、白芍均要經刮皮、水煮、切片、曬乾後方可使用,白芍功效以補血養陰柔肝為主;赤芍功效以涼血逐瘀見長;古方以白芍為主葯者數以百計,如桂枝湯用芍藥斂陰而和營;黃芩湯用白芍堅陰止利而緩急止痛,因此,養血柔肝應首選白芍。

白芍可使人氣血充沛,容顏紅潤,可以治療內分泌紊亂引起的雀斑、黃褐斑、暗瘡。延緩面部皮膚粗糙衰老。

相傳慈禧太后為了養顏益壽,特將白芍藥花瓣與雞蛋麵粉混合後用油炸成薄餅食用(德齡女士《禦香縹緲錄》)。另外,芍藥花還有清心潤肺、平肝明目等功能,可治療腹痛、胃痙攣、眩暈、痛風、利尿等病症。人們經常選取它製作芍藥粥,以養血調經,治肝氣不調、血氣虛弱所致的脅痛煩躁、經期腹痛等症;或製作芍藥花羹,芍藥花酒、芍藥鯉魚湯、芍藥花茶等作為養生保健品。

在江西樟樹,樟幫對白芍的傳統特殊炮製方法也獨具特色,素有「白芍飛上天、木通不見邊、陳皮一條線、黃柏骨牌片……之說」。樟幫中藥材炮製「製雖繁,不惜工」。樟幫切葯的片刀、鍘刀,面小口薄,輕便鋒利,被稱為「樟刀」。樟樹市老葯工用鍘刀將長一寸的白芍在3分鐘內切製成完整飲片360片。薄如紙,吹得起,斷面齊、造型美。

除了上述介紹,現在讓我們來看看白芍的具體使用:

逍遙散

方葯組成:柴胡、當歸、白芍、白朮、茯苓、煨薑各15g,薄荷、炙甘草各6g。

功效主治:疏肝解鬱,養血健脾。主治肝鬱血虛脾弱證。

用法:水煎湯服用,一日3次,每次200ml,飯後溫服。

注意:適用於症見兩脅作痛,頭痛目眩,口燥咽乾,神疲食少,或月經不調,乳房脹痛,脈弦而虛者。忌食辛辣刺激食物;男女有上述癥狀者皆宜。

白芍養血粥

材料:準備白芍,黃芪,當歸各15克,澤蘭10克,陳皮10克,粳米100克,紅糖適量。

做法:先把黃芪、當歸、白芍、澤蘭、陳皮同煎15分鐘,去渣取汁,然後放入粳米、紅糖熬粥即可。

功效主治:緩急止痛,活血祛瘀。主治氣血不足,脾胃虛弱,痛經。

用法:早晚溫熱食用,痛經者可月經前連服7天。

注意:糖尿病患者不可加糖;孕婦、兒童勿食。此粥可於經期做輔助食療;不僅能防止衰老,預防動脈硬化,還能有效地預防腫瘤;尤其適合痛經的女性服用。

當然,「是葯三分毒」,芍藥也不例外。凡血虛無瘀之症及癰疽已潰者慎服,據《本草衍義》載:「血虛寒人,禁此一物。」;《本草經疏》則認為:「赤芍藥破血,故凡一切血虛病,及泄瀉,產後惡露已行,少腹痛已止,癰疽已潰,並不宜服。」特別要指出的是:本品含有苯甲酸,大量服用會增加肝臟解毒的負擔,因此肝功能不良者不宜長期服用。

作者簡介

顧蘅:副主任中藥師,就職於昆明市中醫醫院,從事中藥工作已經19年,負責配方、覆核、管理中藥房毒麻劇藥物等工作。在《河南中醫》、《雲南中醫中藥雜誌》、《陝西中醫》等雜誌上發表專業技術論文及教學論文10餘篇,並參與出版了兩部醫藥學著作。

責任編輯/陳思思排 版/葉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