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春分是平晝之時,宜平補,宜養生,春分應該如何調理?


「春分者,陰陽相半也。故晝夜均而寒暑平」。春分是晝夜評分之時,應當陰陽平分,陰陽同補,以求陰陽平衡。《素問·骨空論》:「調其陰陽,不足則補,有餘則瀉」。濕則溫補,溫則外泄,以求陰陽調和。

傳統中醫理論認為,春應於肝、夏應於心、長夏應於脾、秋應於肺、冬應於腎。春是肝火至旺之時,所以應當食甘去火,不宜食辣受激。在春分之時,泡一杯杞菊茶,具有清火明目、養肝活血之功效。甘味食物能夠補肝益腎,春天應少吃酸,多吃核桃、花生、大棗、桂圓等。

既然春季忌辛忌辣忌酸,那麼辣椒和酒自然就應少入口,辣容易刺激腸胃,還會助肝火過旺。酒,雖能活血化瘀,溫暖腸胃,但應少品為宜,常酌則刺激肝臟,灼燒胃粘膜。因為酒精中乙醇被肝臟分解以後會成為乙醛,乙醛對肝臟有明顯的毒性作用,傷肝傷臟,春宜養肝,固應少飲。

春分與驚蟄同屬仲春,此時肝氣旺,腎氣微,應助腎補肝。可以多食韭菜、桑葚、核桃等。春季氣微寒轉暖,容易導致肺氣失節,所以可以用蜂蜜沖水,蜂蜜不僅可以滋潤腸道,還可以補氣理中,具有小君殺毒的作用。

如果腸胃允許,可以常用菊花和荷葉沖水飲之。菊花和荷葉都性寒,菊花具有疏風散熱、平抑肝陽之功效,而荷葉則具有消暑化濕、涼血止血之功效。兩者均可以起到降肝火,去體熱的效果,但不宜於脾胃虛寒者。

「春日宜省酸增甘,以養脾氣。」春季我們的腸胃消化功能比較薄弱,所以不宜暴飲暴食,也不宜飲食太多油膩,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出現消化不良或便秘等癥狀。秋冬時期,我們體內消耗的熱量比較大,所以可以食用甜食(不是指糖類或乳酪等)來增加體內能量,紅棗就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的功效,而且紅棗中含糖較高,不僅可以養脾,還可以養血。

人們都說「夏吃蘿蔔冬吃薑,春秋蒜瓣蔥蘸醬。」蘿蔔性寒,可以驅暑,薑性溫,可以驅寒,蒜瓣和小蔥均有殺菌抗病毒的作用。而且春天也宜吃薑,因為薑片可以促進食慾,加速消化,也具有殺菌作用。蔥、薑、蒜不僅是做飯的必備配料,還具有昇陽活血的功效。

除此之外,春分之際,也可以用部分中藥藥材煮湯泡水,比如石斛、西洋參、枸杞、杜仲、何首烏等,做飯的時候放入以上中藥,不僅味道鮮美,而且口感宜人,最重要的是可以起到疏清虛熱、補脾健胃、益胃生津等功效。

秋冬之時,氣象微涼漸轉嚴寒,很多人也因為氣候而懶在家中,因缺乏鍛煉而導致抵抗力下降,並筋骨「老化」。春季氣象漸漸變暖,可以適度的外出活動一下,適當的運動還可以增強抵抗力,並且活動筋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