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積食怎麼辦?一招「小兒推拿+食療」輕鬆化解!

寶寶消化不良?打嗝時有酸餿味?肚子脹,肚子疼?大便乾燥或時乾時稀?舌苔厚膩、脈滑?胃口縮小,食慾明顯不振?還出現夜臥不寧?睡喜伏臥?輾轉反側?手足心熱、盜汗、排氣惡臭?這是怎麼一回事呢?

不要驚慌,今天,就讓小牛媽媽來告訴各位寶媽們吧!出現這些癥狀多半為「寶寶積食」啦!

寶寶積食應該怎麼辦呢?(食療+小兒推拿)

1、寶寶積食食療方法

① 薏米山藥粥

功能:調理脾胃,滋陰養液。適用於小兒積食不消,吃飯不香,體重減輕,面黃肌瘦。

做法:將適量薏米、山藥、小米一起放入鍋中熬粥食用。

② 糖炒山楂

功能:清肺、消食。尤其是對付吃肉過多引起的積食。做法:取紅糖適量(如寶寶有發熱的癥狀,可改用白糖或冰糖),入鍋用小火炒化(為防炒焦,可加少量水),加入去核的山楂適量,再炒5-6分鐘,聞到酸甜味即可。每頓飯後讓孩子吃一點。

③ 蘿蔔粥

功能:開胸順氣,健胃。對小兒消化不良,腹脹有療效。

做法:白蘿蔔1個,大米50克,糖適量。把白蘿蔔、大米分別洗凈。蘿蔔切片,先煮30分鐘,再加米同煮(不吃蘿蔔者可撈出蘿蔔後再加米)。煮至米爛湯稠,加紅糖適量,煮沸即可。

2、寶寶積食小兒推拿療法

① 清大腸經(3分鐘)

位置:位於食指橈側面,食指間至虎口成一條直線。 手法:用一隻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橈側緣,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螺紋面從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腸腑、除濕熱、導積滯,多用於治療便秘、食積等症。

② 揉板門(5分鐘)

位置:板門位置在拇指下。 手法:掌面大魚際肌之中點,重按有酸麻感,為胃全息反應點。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於防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

③ 推四橫紋(3分鐘)

位置:四橫紋位於四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 手法:用拇指橈側緣或食、中指螺紋面,在穴位上作直線推動稱為推法,為改善積食等問題的要穴之一。

④ 清天河水(3分鐘)

位置:天河水位於前臂正中總筋至洪池(曲澤)成一直線。 手法:用一隻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後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橫紋推向肘橫紋直推,推的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天河可清熱解表,瀉心火等,為常用小兒推拿穴位之一。

⑤ 掐四橫縫 (5分鐘)

位置:四橫紋在手掌面,食指、中指、無名指和小指第一指間關節橫紋處(註:「指間關節」即指骨與指骨之間形成的關節)。 作用:理中行氣,化積消脹,退熱除煩。四縫也為消化類的常用穴位之一。

⑥ 下推七節骨(3分鐘)

位置:該穴位於腰骶正中, 第4腰椎至尾椎成一直線。 手法:用一手拇指或者食指、中指外側緣自上而下直推,約100-300次。 作用:向上推溫陽止瀉,並治脫肛;向下推治便秘等症。

⑦ 分腹陰陽(5分鐘)

位置:腹陰陽即兩肋弓下緣(也可以說是自中脘到臍) 手法:用雙手拇指自劍突下分別沿肋弓下緣或中脘到臍,向兩旁分推。 作用:健脾和胃,理氣消食,多用於防治腹痛、腹脹、消化不良、煩躁不安、夜啼等症。

操作時這五點需特別注意:

1.按摩力度要做到皮動肉不動,就是只有皮膚動,皮下的脂肪和肌肉是不動的。

2.腹部背部按摩需注意保暖,把手戳熱,可隔一件單衣進行,避免寶寶受涼。

3.推拿時注意先輕手法後重手法,先頭面,次上肢,再下肢,最後是胸腹腰背。

4.推拿時為了避免刮傷寶寶,記得洗手、剪指甲哦。

5.有媽媽說,手笨怎麼辦,哈哈,專業的小兒推拿機構能夠幫到您。

好了,今天的關於「寶寶積食」的經驗就分享到此,各位寶媽寶爸們對「寶寶積食」有什麼良方妙招?記得文章下面留言哦!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