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退役軍人事務部前世今生 “讓軍人成為尊崇的職業”

退役軍人事務部前世今生  “讓軍人成為尊崇的職業”

2017年10月26日,由軍谷·退役軍人創業實訓基地主辦“脫下軍裝·繼續擔當”交流沙龍,為退役軍人解讀退役政策、介紹創業經驗。(孫達供圖)

(本文首發於2018年3月22日《南方周末》)

民政部將對1978年以來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資訊全部進行重新梳理,按照已有的政策一一對應。“凡是沒有落實的都堅決要落實,對此稱為‘清零行動’。”該舉措被輿論認為,是在破解有關退役軍人長期存在的遺留問題。

在國務院的結構中,組成部門的出現與消失,與時代的發展密切聯繫。直接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被認為是與中國軍改相配套的改革。

把退役軍人安置工作納入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之中,形成富國強軍的重要一環,也被認為是解決退役軍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式。

關於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的改革方案在2018年3月13日一經公布,軍人圈裡就“炸開了鍋”。

根據該方案,組建退役軍人事務部成為國務院新的部門,將民政部的退役軍人安置職責,人社部的軍官轉業安置職責,以及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後勤保障部有關職責進行了有效整合。

“這意味著,我國國防和軍隊改革的重心正由破解體制性障礙、結構性矛盾向解決政策性問題轉進。”全國政協委員,原總政治部主任助理岑旭說。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就首次提出:“組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維護軍人軍屬合法權益,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此次機構改革單獨設立為國務院組成部門,更是邁出了“讓軍人成為全社會尊崇的職業”的重要一步。

3月19日,原國土資源部黨組書記、副部長孫紹騁被正式任命為退役軍人事務部第一任部長,預示著退役軍人事務部將正式履行職能。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在正式成立該部門之前,政府與民間就退役軍人權益保障等問題已經進行了多輪探索。權威部門統計顯示,我國現有退役軍人5700萬,並且每年還以幾十萬人的速度遞增。

作為一個新設立的部門,退役軍人事務部面臨著內部統籌、理順管理服務機制等眾多難題。“這其中,法治思維、法制觀念是關鍵。”華南師范大學政府改革與法制建設研究院院長薛剛凌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退役軍人事務部前世今生  “讓軍人成為尊崇的職業”

退役軍人事務部部長孫紹騁(東方IC/圖)

對“兵兄弟”的情

“我是一個軍嫂,為退役士兵兄弟們的未來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是我最大的心願。”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二屆山東省委員會委員翟麗彬,今年參加該省政協會議時,帶來的提案依然圍繞退伍軍人的主題展開。

“我關注退伍士兵這一群體已經有七年了,沒有一份情懷是做不下去的。”翟麗彬的“情懷”來自她與生俱來的“紅色基因”,她的父親參加過抗美援朝,媽媽及三位叔叔都是軍人。軍人家庭長大的她,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采訪時,每次提到軍人,她都會習慣性地稱呼為“兵兄弟”。

2011年,翟麗彬申請成立了全國首家服務於退役軍人的就業創業指導平台——山東省長城軍地人才就業創業促進中心,到目前為止,已對近兩萬名退役軍人提供就業創業服務。

回想中心剛創立之時,翟麗彬思緒萬千:資金上的不足以及與政府職能部門溝通協調的困難,讓她有些泄氣。但憑著自身的信念和朋友的支持,翟麗彬還是堅持了下來,免費為有創業理想的退役軍人進行創業幫扶,至今已成功扶持近30個創業項目。

在翟麗彬眼裡,退役軍人事務部的組建,讓她有種“如沐春風”的感覺。她希望自己在山東創辦的這一模式,能夠為全國探索保障退役軍人權益,提供一些經驗。

事實上,近一年來,國家層面對退役軍人群體的關注也是與日俱增,翟麗彬深刻地感受到了這個變化。

“誰是最可愛的人,不要讓英雄既流血又流淚,讓軍人受到尊崇,這是最基本的,這個要保障。”習近平在出席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說。

而在這之前,中國已經啟動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機構的組建工作,推進退役軍人權力保障改革。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8年2月1日證實,民政部將對1978年以來符合政府安排工作條件的退役士兵資訊全部進行重新梳理,按照已有的政策一一對應。“凡是沒有落實的都堅決要落實,對此稱為‘清零行動’。”民政部的這一舉措,被輿論認為,是在破解有關退役軍人長期存在的遺留問題。

此外,國家還將采取措施繼續協調央企落實新增人員5%員額,用於退役士兵的安置。

地方上的探索也未停止。

2018年1月28日,中國首家省級退役軍人管理服務中心在河北省正式成立。該中心將突出服務職能,統籌服務保障、政策宣傳、溝通聯繫、規範管理等各項工作,為退役軍人排憂解難。

“這可以看作地方為解決中國退役軍人管理保障力量分散的一次有效嘗試。”長期研究軍事法的薛剛凌說,“和國務院此次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的思路是一樣的,主要解決多頭管理的局面。”

為了加強對退役軍人工作的垂直管理,河北省還按照“二站三中心”模式,在市、縣(市、區)兩級成立退役軍人管理服務中心,在鄉(鎮、街道)、村(社區)成立退役軍人管理服務站,基本形成了省、市、縣、鄉、村5級退役軍人管理服務網絡。吉林省長春市建立軍轉幹部創業孵化基地,目前該市的軍轉幹部創業孵化基地已由創建時的4家增至74家,幫助長春乃至東北地區的軍轉幹部自主創業。

退役軍人事務部前世今生  “讓軍人成為尊崇的職業”

2017年8月31日,在共和國禮炮部隊的院裡,即將面臨複退的共和國禮炮兵們正在舉行著退伍儀式。新兵與幫帶自己的老兵相擁而泣,捨不得他們離開。(東方IC/圖)

千呼萬喚始出來

“兵者,國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人民軍隊建設關係國家生死存亡,從林海雪原到南沙群島,從西部邊陲到東海之濱,無不有中國軍人駐守的足跡。

然而,長期以來,退伍軍人的合法權益沒有得到充分保障。電影《芳華》中的男主人公劉峰參加了1979年對越反擊戰,因為戰鬥斷掉了自己的一隻手臂,離開部隊後,戰鬥英雄淪落街頭,讓人無限唏噓。雖然是電影中虛構的人物,卻也或多或少折射出退役軍人的真實境況。

曾執行過西撒哈拉地區維和任務的張如飛,在部隊幹了18年,離開部隊時選擇了自主擇業。回到家後,張如飛開始創業。談及為何創業,他歎了一聲氣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軍官回來後無人管,也無人過問,長期在部隊接受訓練,又無一技之長,很擔心被社會邊緣化甚至淘汰。”

如今的張如飛創業之餘,不定期地會和老戰友們交流感情,私下裡聚會一兩次。據張如飛介紹,在他周邊,不能適應新生活環境的退役軍人不在少數,除了工作技能之外,他們的心理狀況也令人擔憂。

翟麗彬的看法也證實了這一點,她發現不少士兵進部隊時年齡小,退伍後還是相對單純,面對複雜的社會,比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他們退役後,半年內找不到工作,可能就會精神不振。”

為此,在關於退役軍人的培訓課程中,心理測評是必不可少的一項,翟麗彬認為這樣能使他們盡可能擺脫心理障礙,重新認識自己的價值,“特別是‘90後’退伍士兵們”。

當看到國家成立了退役軍人事務部的新聞時,張如飛難掩自己的興奮,“沒有了後顧之憂,軍人才能安心奉獻”。

南方周末記者注意到,作為退役軍人事務部的第一任“掌門人”,孫紹騁早於1984年就開始在民政部救災救濟司救災處工作,這使得他能夠有機會與第一時間趕往救災現場的軍人打交道。2011年,他以全國退役士兵安置工作長官小組成員兼辦公室主任、民政部副部長的身份,專門向公眾解讀了退役士兵安置改革。2012年,民政部走訪慰問解放軍官兵時,孫紹騁也在走訪隊伍中。

巧合的是,事關退役軍人的兩份重要檔案下發的時間,孫紹騁也正擔任民政部副部長。

2010年,國務院、中央軍委下發了42號文,要求加強退役士兵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以提高退役士兵的就業能力,明確了以扶持退役士兵自主就業為主,安排工作、退休、供養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的安置制度。

2011年,國務院發布《退役士兵安置條例》,對退役士兵的待遇、保障等問題做出了規定。

在國務院的結構中,組成部門的出現與消失,與時代的發展密切聯繫。這次改革中,直接成立退役軍人事務部,與近幾年來中共中央確立的“強軍”息息相關,體現了國家對軍隊建設的重視。

從2016年元旦開始,軍隊的顯著變化接踵而至:先是“脖子以上”的戰區改革,再是“脖子以下”的集團軍改革。2017年下半年,軍校、武警部隊改革緊鑼密鼓進行,如今退役軍人的管理保障改革隨之而來,輿論認為,這是與中國軍改相配套的改革。

南方周末記者從消息人士處了解到,接下來可能會在地方成立對應的退役軍人事務廳(局),以推動退役軍人保障改革的順利進行。

“樹立‘大機構觀’”

過去,沒有專門的退役軍人事務部,這部分職能只是零散地分布在其他部門中,如今被整合在一起,能否起到1+1大於2的效果,輿論頗為關注。“要起到好的效果,首先要做的就是進行調查研究,排查和梳理各地亟待解決的問題,制定解決方案。”薛剛凌說。

日前,國防大學聯合勤務學院聯勤管理系主任郝萬祿在接受中國軍網采訪時表示,退役軍人管理保障改革要“樹立‘大機構觀’,把服務、維護、管理、保障等職能融為一體,突破就退役談退役的思維模式”。

說到資金供應,郝萬祿感受頗深,他特別建議探索設立退役軍人保障基金。“退役軍人待遇保障,不能僅僅依靠政府撥款,而應依靠多方社會力量,面向全社會加大資金籌措力度。”

在軍地協調方面,由於不同省、直轄市、自治區的經濟發展情況、財政支持能力等因素不一樣,軍人的福利待遇確有不同。

郝萬祿希望,政府與軍隊方面,必須加強相互的協調與配合,因地製宜地充分考慮退役軍人及其家庭的多元福利需求,統籌規劃、適度傾斜。

把退役軍人安置工作納入軍民融合國家戰略之中,形成富國強軍的重要一環,也被認為是解決退役軍人就業問題的有效方式。創立於2017年8月的上海“軍谷·退役軍人創業實訓基地”,在民營企業退役軍人第三方服務這一方面走在了前列。該基地的運營孫命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基地為‘軍轉民’、‘民入伍’企業提供技術交易、軍工執照辦理等服務,通過企業服務和產業落地的方式匯聚企業,有了這些企業崗位需求,通過用人崗位的排摸,對有意向從事這些崗位的退役軍人進行定向化在職訓練服務,培訓後我們輸送到各個企業。既解決了軍民兩用企業用人的問題,又解決了退役軍人的就業”。

“退役軍人過去由中組部、民政部、人社部三個部門負責,出現了服務不集中、服務效果不明顯的歷史遺留問題,現在有了專門的退役軍人事務部去負責,以及更多民營企業參與,這些問題想必可以改善。”孫命說。

退役軍人相關法律的欠缺,也長期製約著徹底解決軍人退役的問題。在這方面,許多國家走在了中國前面。

以美國為例,“二戰”後期,美國總統羅斯福於1943年正式簽署《老兵權利法》,該法案被美國退役軍人稱為“20世紀國會通過的最偉大的法律,也是美國進行得最好的一項投資”。因為,它是美國軍人安置的一個基礎性檔案,從法律方面給予了退役軍人的權益保障,避免了出現“一戰”後,大量退役軍人由於失業、撫恤金拖欠等問題而大範圍上訪的局面。

1983年,美國國會又通過《退役軍人緊急職業訓練法》,次年又通過《蒙哥馬利法案》等等,對於保障軍人順利轉業到地方工作起到了巨大作用,進一步完善了美國退役軍人政策制度。

和法律同步完善的還有美國保障管理軍人的退役機構,從最初的退役軍人權益保護處升格為退役軍人事務部,到如今,下設醫療、福利、國家公墓管理三個局,合約審查和退役軍人申訴兩個委員會,以及全國各地的57個下屬辦事機構。

“美國退伍軍人事務部的規模在美國政府內閣15個部門中,地位僅次於國防部。”薛剛凌說,“由於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國家,相關方面的法律制度齊全,退役軍人的各項事務及保障落實比較到位。”

同時,在美國,每年的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停戰日)是“退伍軍人節”。這一天裡,美國上自總統下到各州州長都會向全國退役軍人致敬,以緬懷他們的功績。

目前,中國雖早已設立“建軍節”,但民間希望設立“退伍軍人日”的呼聲不斷。“我們也希望有屬於退伍軍人自己的日子。”張如飛每次和退伍的戰友們交流時,都有著這樣的期望,“軍人們除了關注個人福利,歸屬感和榮譽感也是大家極為看重的。”

在中國頗為尷尬的現實是:退役軍人的“擔子”幾乎全壓在了政府身上,而忽略了社會團體的作用。美國有海外退役軍人協會,英國有南大西洋勳章協會等,這些由退役軍人建立的退役軍人管理保障社會團體,成為了政府保障軍人合法權益的幫手。

翟麗彬的老公王再軍也是一位軍人,在2018年即將退役。翟麗彬對南方周末記者說:“老公從軍隊退役後,也會加入到我們所在的社會團體中來,幫助退役軍人就業創業。”

儘管有了國家的重視,薛剛凌認為,要解決退役軍人的問題,硬骨頭還是得一個個啃。“組建部門只是第一步,具體的職能行使恐怕還會有一段磨合期和試運行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