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揮下監管大棒,臉書天秤幣要“涼涼”?

圖/新京報網。

在美國社交媒體巨頭Facebook(臉書)宣布啟動加密貨幣“天秤幣”(Libra)兩周後,美國監管機構的大棒終於到來。

7月2日,美國眾議院金融服務委員會向Facebook提交了一份措辭激烈的公開信,要求其立刻暫停這一研發項目。同時,金融服務委員會及其下屬小組委員會將參與7月17日舉行聽證會,以確定天秤幣將如何運作,以及將采取哪些保護措施來保護用戶隱私。

Libra在美國國內已經引發截然不同的兩派意見。一派認為這代表著無國界貨幣乃至貨幣大同的未來趨勢,另一派則認為這只是Facebook深度控制全球的又一個伎倆。

準確來說,“天秤幣”並不是一種貨幣,也不同於我們常用的電子支付手段。在設計上,“天秤幣”更像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即由所有者注入的資金量來決定貨幣的總額,與多種貨幣綁定來保障其幣值相對穩定。

除此之外,“天秤幣”又加入了區塊鏈、加密結算、電子錢包等新技術,試圖讓該系統比傳統貨幣系統更加安全、高效、便利。

按照“天秤幣”主要發起者Facebook的宣傳,“天秤幣”既能夠滿足多數人日常的消費需要,降低電子支付的門檻,又不會對傳統金融體系構成衝擊,不是一種變相增發貨幣的行為。

其支持者認為,“天秤幣”將有助於打破金融壟斷,讓欠發達國家同樣享受到最先進的支付結算系統。也有觀點認為,“天秤幣”是對其他國家電子支付、金融體系的一次“降維打擊”,將再次確立美國在金融領域和科技領域的霸權地位。

這些宏大的理想和影響也許都能夠實現。但對於美國監管部門而言,“天秤幣”發行首先要解決一系列迫切的、容易引起猜忌的問題。如果這些敏感問題不能得到解決,即便沒有美國政府的乾預,“天秤幣”也很難推得動。2009年,Facebook就曾推出過理念類似的“信用額”系統,但在3年後就因使用者寥寥而停止運行。

國會議員在公開信中提出了缺乏監管保護、易遭到網絡攻擊、難以保護隱私和容易被非法使用等爭議,這些爭議其實都是一些表面現象。在更深層次,“天秤幣”面臨著兩個“來自靈魂的拷問”。

首先,美國社會對於科技巨頭的態度正在發生根本性轉變,“天秤幣”將加劇社會對於這些公司的不信任。金融危機後,谷歌、臉書、亞馬遜等科技巨頭在美國迅速崛起。美國社會一開始對這股新興勢力有較高期待,認為其有可能改變美國社會貧富分化、階層固化的問題。

但是,如今的情況卻與此截然相反。科技新貴正在成為新的財閥,正在試圖加強對社會的控制,可能形成更為牢固的階級剝削。“劍橋分析”事件發生後,美國國內要求約束社交媒體巨頭,要求對科技巨頭開展反壟斷調查的呼聲不斷提升。“天秤幣”在此時推出很難得到美國社會的良性回應。

其次,美國政治精英對於金融霸權的看法也在發生轉變。金融危機後,美國政府對金融體系的監管和影響顯著增加,華爾街小心翼翼,對美國政府言聽計從。美國政治精英認為,美元霸權已經成為一個“自然流失”的霸權,受到區塊鏈等新興結算技術的影響,該霸權的強製力將不斷被削弱。

因此,美國應當盡量榨乾美元霸權的最後紅利。“天秤幣”表面看由美國科技巨頭髮行,但其廣泛使用將加速美元霸權的流失,進而讓美國當前的金融製裁失去效果。

而對於“天秤幣”這個新興事物,要想獲得發展,而不是湮滅在歷史洪流中,首先就是要答好這兩個“來自靈魂的拷問”。

李崢(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副研究員)

編輯:李冰冰 校對:李世輝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