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侏羅紀世界進化》恐龍圖鑒介紹 侏羅紀世界進化有多少種恐龍

第1頁:三角龍

展開

  《侏羅紀世界進化》以電影“侏羅紀世界”為原型,為玩家打造身臨其境的侏羅紀舞台。玩家在遊戲中可以建造屬於自己的侏羅紀公園,培育恐龍物種並建造景點,下面為大家帶來《侏羅紀世界進化》恐龍圖鑒與影片介紹,一起來看看《侏羅紀世界進化》有多少種恐龍吧。

三角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三角龍(屬名:Triceratops)鳥臀目角龍下目角龍科的草食性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北美洲的晚白堊紀晚馬斯特裡赫特階地層,約68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三角龍是最晚出現的恐龍之一,經常被作為晚白堊紀的代表化石。目前已有兩個有效種:恐怖三角龍、T. prorsus,但還有其他屬被命名。三角龍也是最著名的恐龍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歡迎的恐龍。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2頁:角鼻龍

展開

角鼻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在侏羅紀晚期,很凶殘的的食肉恐龍——角鼻龍,從外形上看,它與其他的食肉恐龍沒有太大區別,都是大頭,粗腰,長尾,雙腳行走,前肢短小,上下頜強健,嘴裡布滿尖利而彎曲的牙齒。但它的鼻子上方生有一隻短角,兩眼前方也有類似短角的突起,這可能就是它被稱為角鼻龍的原因。另外,頭部還生有小鋸齒狀棘突。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3頁:甲龍

展開

甲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甲龍(屬名Ankylosaurus)意為「堅固的蜥蜴」,是甲龍科下的一屬,當中只有一種,稱為大面甲龍(A. magniventris)。甲龍的化石是在北美洲西部的地層被發現,年代屬於白堊紀末期。雖然甲龍的骨骼沒有完整地被發現,甲龍常常被認為是裝甲恐龍的原型。甲龍背後的硬甲實質為硬化皮膚,具有較強防禦能力,但較骨骼形成的龜殼相去甚遠,對咬合力十數公噸的暴龍而言作用有限。其它甲龍科亦同樣有它的特徵,如重裝甲的身驅及巨型的尾巴棒槌。它的尾巴非常脆弱,連接處只有五厘米寬。甲龍類亦並非北美大陸及亞歐大陸的優勢物種,數量相對於角龍類、鴨嘴龍類少很多。bbc拍攝的《與恐龍同行》等記錄片過分誇大了甲龍的體型及防禦能力。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4頁:劍龍

展開

劍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劍龍為一種巨大的草食性恐龍,是一種生存在侏羅紀晚期的食草性動物,它的背上有一排巨大的骨質板,以及帶有四根尖刺的危險尾巴來防禦掠食者的攻擊,大約7-9米長,2.35米至3.5米高,2至4噸重。

  它們居住在平原上,並以群體遊牧的方式和其它(如梁龍等)食草動物一同生活。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5頁:腕龍

展開

腕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腕龍(學名:Brachiosaurus)是蜥腳下目的一屬恐龍,生活於晚侏羅紀,它的名字是由古希臘文的“βραχιων”(前臂)及“σαυρος”(蜥蜴)結合而來,因它的前肢比起後肢大很多。腕龍是曾經生活在陸地上的最大的動物之一,亦是所有最有名的恐龍之一。侏羅紀晚期的巨大草食性恐龍,名字的原意為“頭部像手腕的蜥蜴”。

  一頭25米長的成年腕龍,能把腦袋抬到距離地面13米的位置,相當於4層樓的高度。曾經古生物學家在計算腕龍的體重時,犯了一個錯誤,導致腕龍的體重成倍地增加,達到驚人的80噸。事實上,最新研究表明腕龍體重僅有20到30噸。

  腕龍的頸部由13塊巨大的頸椎骨連接而成,長度超過體長的三分之一。和梁龍一樣,人們也曾認為腕龍的脖子可以向上90度垂直抬起,但較新研究表明它們只能抬到50度左右。不過,腕龍的骨骼結構能支持它們長時間抬頭,“標準姿勢”就是頭頸斜向上抬起,不像梁龍的頭頸平時都是向前平伸的。

  不光是脖子,腕龍的全身仿佛都在追求高度。大部分蜥腳類恐龍都是後肢比前肢發達,腕龍卻是前肢更長,從前腳掌到肩膀足有6米!腕龍的拉丁文學名,意思就是“前臂蜥蜴”,中文又將前臂譯作了“腕”。從尾巴、臀部、肩膀到脖子,腕龍的身體如同一道逐漸升高的斜坡,腦袋高高懸在半空中,傲視著腳下的大地。由於後肢和尾巴比較短,腕龍沒法像梁龍一樣用後肢站立—其實也不需要,它們憑借高昂的頭頸,只要4條腿穩穩站在地面上,就能吃到高處的植物。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6頁:開角龍

展開

開角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開角龍(學名:chasmosaurus)是晚白堊世的鳥臀目角龍科恐龍,主要分布在北美洲地區。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7頁:似雞龍

展開

似雞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似雞龍(學名Gallimimus)意為“雞模仿者”,是似鳥龍科下的一屬恐龍,於上白堊紀(馬斯特裡赫特階)蒙古耐梅蓋特地層中被發現。似雞龍最長可達4-6米及體重440公斤,是最大的似鳥龍科。似雞龍的化石有很多個體,包括有臀部0.5米高的幼體至2米高的成體。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8頁:副櫛龍

展開

副櫛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副櫛龍(屬名:Parasaurolophus)又名副龍櫛龍,意為“幾乎有冠飾的蜥蜴”,是鴨嘴龍科的一屬,生存於晚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600萬年到7,300萬年前。目前已有三個被承認種:模式種沃克氏副櫛龍(P. walkeri)、P. tubicen、以及短冠飾的P. cyrtocristatus。副櫛龍的化石發現於亞伯達省、新墨西哥州、猶他州。副櫛龍是種草食性恐龍,可以二足或四足方式行走。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9頁:愛德蒙托龍

展開

愛德蒙托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埃德蒙頓龍(學名Edmontosaurus),又譯艾德蒙托龍、愛德蒙脫龍,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屬恐龍,生活於上白堊紀的麥斯特裡希特階,距今約7100萬到6500萬年前。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10頁:迅猛龍

展開

迅猛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伶盜龍(學名:Velociraptor)又譯迅猛龍、速龍、快盜龍,屬名在拉丁文意為“敏捷的盜賊”,是蜥臀目獸腳亞目馳龍科恐龍的一屬,大約生活於8,300萬至7,000萬年前的晚白堊紀坎潘階。伶盜龍的模式種為蒙古伶盜龍,化石發現於蒙古國及中國內蒙古等地。第二個種為奧氏伶盜龍,是在2008年被命名,化石是一個發現於中國內蒙古的頭骨。過去曾經有其他的種,但現多已不被承認。

  伶盜龍是最廣受一般大眾熟悉的恐龍之一,這導因於它們在麥克·克萊頓的小說《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以及同名電影中的搶眼表現,但小說與電影版本對於伶盜龍的描述從很多方面來看都是不科學和不準確的。對於古生物學家而言,伶盜龍則是種重要的恐龍。已發現超過10個伶盜龍的化石,是馳龍科中數量最多的。而其中一個著名的標本,則保存了與原角龍纏鬥中的伶盜龍。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11頁:腫頭龍

展開

腫頭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腫頭龍生活在六千七百萬年前,體長5米左右,頭頂腫大,好像長著一個巨瘤,用兩條粗壯的後腿走路,是鳥腳類恐龍的一種。臉部與口部飾以角質或骨質突起的棘狀物或腫瘤;而頭顱背部覆以突起的構,頭骨頂部出奇的腫厚、隆起,厚度達25厘米。由於頭骨腫厚,頭骨上的部分孔洞也封閉了。腫頭龍主要生活在山地的內陸平原和沙漠中。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12頁:**ERROR**

展開

**ERROR**

遊民星空

  官方玩梗:錯誤!這頭“恐龍”並不是恐龍,而是一隻山羊。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13頁:中棘龍

展開

中棘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中棘龍(Metriacanthosaurus)是掠食類恐龍的一種。化石發掘於英國,年代為中侏羅紀,距今約一億六千萬年。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14頁:迷惑龍

展開

迷惑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迷惑龍,梁龍科迷惑龍屬,包括埃阿斯迷惑龍(A. ajax)和路氏迷惑龍(A. louisae)。 重量達30噸,據阿根廷新發現的恐龍大腿骨頭,身高為4-5.5米高,身長為35米左右。這隻恐龍比此前發現的最大生物還要重1.55萬磅(約7噸)。不過迷惑龍是較溫和的食草動物。而它身體後半部比肩部高,但當它以後腳跟支撐而站立起來,可謂高聳入雲。它可能生活在平原與森林中,並可能成群結隊而行。迷惑龍曾經一度和雷龍混為一談,現已證明它們其實是兩種不同的恐龍。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15頁:青島龍

展開

青島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棘鼻青島龍是一種恐龍,生存於白堊紀晚期。其化石被發現於中國山東省萊陽市的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內,是中國發現的最著名的有頂飾的鴨嘴龍化石,也是中國首次發現的完整的恐龍化石,現有標本保存於白堊紀國家地質公園地質博物館內與中國古生物博物館。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16頁:肯氏龍

展開

肯氏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釘狀龍(屬名Kentrosaurus)又名肯氏龍,為劍龍科(Stegosauridae)恐龍的一屬,化石發現於坦尚尼亞的敦達古魯組(Tendaguru Formation),生存年代為晚侏羅紀的啟莫裡階,約1億5570萬到1億5080萬年前。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17頁:雙冠龍

展開

雙冠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雙冠龍(學名:Dilophosaurus)是生存於侏羅紀早期的恐龍,雙冠龍長達6米,站立時頭部高約2.4 米。頭頂上長著兩片大大的骨冠,故名雙冠龍。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18頁:棘龍

展開

棘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棘龍意思為「有棘的蜥蜴」,是一類大型獸腳類肉食龍,其中的亞種埃及棘龍是目前已知最大的食肉恐龍,體長12到20米,臀高270至400厘米,體重4到26噸,生存於白堊紀的北非,約為11400萬年前到6500萬年前。分布區域包括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利比亞、埃及、突尼西亞,可能還有西撒哈拉、尼日爾和肯亞。目前棘龍屬有兩個種,其中最著名的種是發現於埃及的埃及棘龍(S. aegyptiacus),而第二個種摩洛哥棘龍(S. marocannus)發現於摩洛哥。棘龍是由德國古生物學家恩斯特·斯特莫(Ernst Stromer)發現於埃及並在1915年加以敘述,最初的標本在二戰期間在被盟軍摧毀,所以它的化石非常珍貴。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19頁:暴龍

展開

暴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霸王龍即雷克斯暴龍(Tyrannosaurus Rex),生存於白堊紀末期的馬斯特裡赫特階(MAA)距今約6850萬年到6500萬年的白堊紀最末期,是白堊紀-第三紀滅絕事件前最後的非鳥類的恐龍種類之一。化石分布於北美洲的美國與加拿大,是最晚滅絕的恐龍之一。

  霸王龍屬暴龍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體長約11.5-14.7米。平均臀部高度約4米。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平均體重約9噸,(生態平均約7.6噸),最重14.85噸,頭部長度最大約1.55米。咬合力一般9萬牛頓—12萬牛頓,嘴巴末端最大可達20萬牛頓左右,同時也是體型最為粗壯的食肉恐龍。

  霸王龍的屬名在古希臘文中意為「殘暴的蜥蜴王」,種名在拉丁文中意為國王。有些科學家認為亞洲的勇士特暴龍(Tarbosaurus bataar)是暴龍超科的第一個有效種,而其他科學家則認為特暴龍是獨立的屬。除此之外還有許多暴龍科的種已被提出,但它們多被認為是暴龍的異名,或被分類於其他屬。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20頁:盔龍

展開

盔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盔龍(學名Corythosaurus),又名冠龍、雞冠龍、盔頭龍或盔首龍,意為“頭盔蜥蜴”,是鴨嘴龍科賴氏龍亞科下的一屬,生活於上白堊紀的北美洲,約7500萬年前。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21頁:結節龍

展開

結節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結節龍( nodosaurus), 5米長,1.8米高,生存於白堊紀晚期。生活在歐洲、北美洲和澳大利亞。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22頁:蜥結龍

展開

蜥結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蜥結龍(屬名:Sauropelta)又名楯甲龍、蜥肋螈,意為“蜥蜴甲盾”,是結節龍科恐龍的一屬,生存於早白堊紀的北美洲。目前已有一個已命名種:愛氏蜥結龍(S. edwardsorum),但可能有其他種存在。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23頁:暴虐龍

展開

暴虐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暴虐龍(I-Rex),慣用名“暴虐霸王龍”,又譯狂暴龍,電影《侏羅紀世界》中的虛構生物。由於人們都希望看到更大更凶猛的恐龍而被製造出來,擁有霸王龍,迅猛龍,樹蛙等生物的基因,集凶暴和狡詐於一身。儘管力量強大,卻不知道自己在生物鏈的定位,因此在逃脫後不斷進行殺戮來確定自己在生態鏈的位置。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24頁:慈母龍

展開

慈母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慈母龍英文名(maiasaura)的含義是“好媽媽蜥蜴”。1979年在美國蒙大拿,科學家們發現了一些恐龍窩,其中有小恐龍的骨架。於是他們把這種恐龍命名為慈母龍。

  由於慈母龍具有群體生活的習慣,習慣群體築巢,所以恐龍專家們得以從它的巢窩中發現了許多成年和幼兒慈母龍及其卵蛋的化石,由此使得人們對慈母龍的生活習性、哺育子女成長的過程等方面的狀況有所了解。慈母龍的臉看著像是鴨子的臉。它的喙裡沒有牙,但是嘴的兩邊有牙。小慈母龍長30厘米。慈母龍的前腿比後腿短。它們有條長尾巴。慈母龍用四條腿走路,跑步時用兩條腿,它們跑得很快。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第25頁:克氏龍

展開

克氏龍

遊民星空

遊民星空

  克氏龍(英文名:Crichtonsaurus)的命名是獻給著名的科幻作家、小說《侏羅紀公園》的作者邁克爾·克賴頓;種名步氏是獻給為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研究作出重大貢獻的瑞典古生物學家步林。

 

(未完待續……)

更多相關內容請關注:侏羅紀世界:進化專區

責任編輯:Agent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