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13招,讓你完美預防腦卒中!

播放GIF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外」(cerebralvascular accident,CVA)。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不同類型的腦卒中,其治療方式不同。由於一直缺乏有效的治療手段,目前認為預防是最好的措施。

1

正視卒中,可防可治!

在中國,腦卒中是一類具有高發生率、高致殘率、高致死率、高複發率的疾病,給患者、家庭、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

但其實,腦卒中可防可治,很多患者是由於院前的延誤,才錯失了最佳治療時機。

《柳葉刀》神經學子刊在線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90.2% 的卒中負擔可通過控制風險因素避免,卒中是一種高度可預防的疾病!

該研究分析了全球疾病負擔(GBD)這個大資料柯瑞的卒中信息,其結果表明,74% 的卒中負擔由行為風險因素導致,而 72% 由代謝危險因素導致。

此外,研究最為驚人的發現是全球 29.2% 的卒中相關殘疾與空氣汙染相關,包括壞境空氣汙染和家居空氣汙染。

當然,卒中最大的危險因素還是高血壓,64% 的卒中負擔與之相關。

2

哪些風險因素是可控的?

(圖為風險因素導致卒中負擔的比例,可見中國已明顯超過 90%。也就是說,中國的卒中有 90% 以上是可控因素引起、能夠避免的)

研究列出了 17 種對於卒中而言可控的風險因素,包括:

——環境 PM2.5 汙染,家庭固體燃料燃燒汙染,鉛暴露;

——高納飲食,含糖甜味飲料攝入量高,水果攝入量低,蔬菜攝入量低,全穀物攝入量低,飲酒;

——身體活動量低;

——吸煙,二手煙;

——高 BMI,空腹血糖高,收縮壓高(SBP),高膽固醇,低腎小球濾過率(GFR)。

3

卒中的一級和二級預防

1、控制血壓:正常血壓在 140/90mmHg 以下,糖尿病患者維持在 130/80mmHg 以下

2、體育鍛煉:每天不少於 30 分鐘的運動

3、控制體重:男性腰臀比小於 0.9,女性小於 0.8

4、調節血脂:LDL 控制在 2.6mmol/L,合併糖尿病、冠心病、代謝綜合征、吸煙者 LDL<2.07mmol/L

5、戒煙

6、合理飲食:控制攝鹽量,每日不超過 6g,減少飽和脂肪酸的攝入

7、治療心臟病:控制心臟節律和心率,治療心臟的原發病

8、心理乾預和藥物治療,減輕抑鬱

9、控制血糖:空腹控制在 6.0 mmol/L 以下,餐後血糖控制在 10.0 mmol/L 以下,糖化血紅蛋白 7.0% 以下

10、限制飲酒:男性每日飲酒小於1瓶啤酒或4兩紅酒、1兩白酒,女性減半

11、女性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藥和絕經期後的雌激素替代治療

12、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患者口服維生素 B6、維生素 B12 和葉酸

13、抗栓藥物:包括抗血小板藥物阿司匹林和抗凝藥物華法林,具體選擇如下

① 45 歲及以上的女性患者,腦出血的風險小、胃腸道耐受好者,建議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但其作用非常有限;出於心肌梗死一級預防的目的,男性可以考慮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但其不能減少缺血性卒中的風險。

② 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如年齡小於 65 歲、沒有血管危險因素,可建議服用阿司匹林。

③ 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如年齡在 65~75 歲、沒有血管危險因素,除非禁忌,建議服用阿司匹林或口服抗凝劑(INR2.0~3.0)。

④ 非瓣膜性房顫患者,如年齡大於 75 歲,或者雖不到 75 歲,但有高血壓、左心室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危險因素,建口服抗凝劑(INR2.0~3.0)。

⑤ 房顫患者,如不能接受口服抗凝劑,建議服用阿司匹林。

⑥ 房顫患者,如有機械性人工瓣膜,建議接受長期抗凝。INR 目標值因人工瓣膜類型不同而異,但不能低於 2~3。

⑦ 無癥狀性頸內動脈狹窄超過 50% 的患者,建議服用低劑量阿司匹林,以降低發生血管事件的風險。

4

防治腦卒中併發症的策略

腦卒中發病後的一些併發症如不及時處理,常可導致病情的加重甚至死亡,亦影響日後神經功能的康復,所以腦卒中併發症的防治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1、穿著緊的彈力襪或者充氣支持襪頻繁進行主動和被動的腿部鍛煉;

2、經常給臥床的病人翻身,特別注意受壓部位;

3、被動運動有攣縮風險的肢體,並把它們置於合適的靜息位置,必要時使用夾板;

4、確保入液量和營養,包括評估病人是否存在吞咽障礙,提供必要的營養支持;

5、排除禁忌後,予小劑量肝素(5000U)每 12 小時皮下注射,或者等量的低分子肝素或磺酸酯黏多糖來預防深靜脈血栓和肺栓塞;

6、在密切監護下鼓勵儘早行走(生命體征正常即可開始);

7、使肺功能最大化(如停止吸煙、深呼吸鍛煉、呼吸療法、防止吞咽困難的患者發生誤吸);

8、早期發現並治療感染,特別是肺炎、泌尿道感染和皮膚感染;

9、管理臥床病人的泌尿系統膀胱相關問題,盡量不使用留置導尿管;

10、促進改良危險因素(如戒煙、減輕體重和健康飲食);

11、早期康復(如主被動運動鍛煉,關節活動度鍛煉);

12、用患者可接受的言語和患者討論殘餘功能、預後以及彌補缺失功能的辦法;

13、通過康復,鼓勵最大化的實現獨立;

14、鼓勵患者及其家屬與卒中支持小組聯繫以獲取社會及心理的支持。

DOI: http://dx.doi.org/10.1016/S1474-4422(16)30073-4

陳灝珠,林果為,王吉耀。《實用內科學》第14版

Robert S. Porter,MD 《默克診療手冊》第19版

部分圖文來源於互聯網及公眾平台,內容僅供學習參考,如有侵犯版權請告知,我們將及時刪除。

戳這兒,把健康帶回家!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