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守夜人》等37件法蘭西藝術院雕塑院士作品在京展出

由中國美術館主辦,法蘭西藝術院特別支持的“中國美術館國際交流系列: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雕塑院士作品展”這些天正在中國美術館對外展出。展覽展出法蘭西藝術院5位雕塑院士——克羅德·阿巴吉、讓·卡爾多、讓·安哥拉、安東尼·彭賽、布裡吉特·泰爾齊耶夫的37件雕塑作品,凸顯西方與東方等諸多文化問題的多元審美觀照。而20世紀初,中國留法藝術先驅也將寫實主義的畫風、雕塑之風傳入中國,相隔百年後再看法國雕塑的當下也照見中國藝術的發展。

澎湃新聞獲悉,展覽結束後,參展作品將捐贈給中國美術館收藏。

展覽現場,後為布裡吉特·泰爾齊耶夫《守夜人》系列雕塑

成立於1816年的法蘭西藝術院是法國最高藝術研究殿堂,其深厚的藝術積澱滋養了安格爾、德拉克羅瓦等蜚聲世界的大師。據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介紹,“法蘭西院士”在法語中譯為“不朽的人”,此次展覽定名為“不朽的傳承”,意在繼續傳承法蘭西優秀藝術文化的精髓和力量。“一條日夜奔流不息的塞納河,在其浪漫、抒情的波浪深處,蓄聚著巨大的潛能,它緩緩向前,從容自若。一座法式經典的傳統建築聳立於其岸邊,它是法蘭西藝術院的聖殿。這裡大師輩出,為世界所崇仰。一條河,一座殿堂,一靜一動,在時間的流逝中譜寫了法蘭西文化藝術的輝煌。”

布裡吉特·泰爾齊耶夫 《守夜人系列》

展覽現場,首先吸引觀眾目光的就是高高矗立的《守夜人》系列雕塑,這是布裡吉特·泰爾齊耶夫的作品。她於1943年出生於巴黎,母親是畫家兼鋼琴家,父親是雕塑家,曾是布德爾的學生。因此,她幼年沉浸在藝術世界,從父親身上,她了解了石材切割的基礎知識和該行業的秘密。隨後進入了美術學院,在那裡,她在雕塑家羅伯特·庫蒂裡耶的工作室學習。在生活藝術、當代舞蹈和非洲舞蹈的吸引下,她學習身體的姿勢,並將學到的知識融入之後的雕塑詞匯中。她常去國外,特別是在南斯拉夫,她與許多戲劇作家和導演在各種活動中有過合作。她於1970年回到巴黎,在雕塑家庫泰勒的建議下重新開始雕塑並用硬木做材料。在抽象魅力的吸引下,藝術家繼續追求她對形式和光的探索,其唯一目的是分析和表現人類的感受。

她的作品很快被注意到。在1997年,布裡吉特·泰爾齊耶夫獲得了布德爾獎。幾家畫廊支持他的作品,尤其是公共藝術畫廊和阿蘭·馬爾加龍畫廊。布裡吉特·泰爾齊耶夫還就她的作品《肉體的赭石》(1996),《幽靈》(1998),《傑漢恩》(2000)執導了三部短片。

布裡吉特·泰爾齊耶夫 《守夜人系列》(局部)

在布裡吉特·泰爾齊耶夫看來,原始的石器一直在那裡,在視覺裡,在手中曲線、垂直線和對角線的對立,以及在最色情意義上滲透和相互滲透的形式的張力,是她雕塑中特有的財富之一。她的雕塑中,軟粘土和硬金屬碰撞並吸收它們共同的力量。從這無限的壓迫和被束縛感中,誕生的這些神話般的實體,完整的像被拋棄的神靈。

另一位參展藝術家讓·卡爾多1930年7月20日出生於法國盧瓦爾河畔的聖埃蒂安。先後在聖艾田、裡昂和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習。後長期在裡昂和巴黎高等美術學院任教。1983年11月9日,當選為法蘭西藝術學院院士。卡爾多以其簡約而富有生命張力的藝術語言為20世紀的眾多偉大人物創作了一系列經典的雕像,在“人”的主題上建立了自己強韌的不朽風格。包括:現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皮埃爾·德·顧拜旦(1993,位於巴黎國家奧林匹克委員會總部),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1996-1998,位於巴黎塞納河畔的巴黎小皇宮前),戴高樂將軍(1999-2000,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的大皇宮前)。卡爾多還獲得過一系列法國國家勳章,包括:法蘭西文學藝術高等騎士勳章、法蘭西榮譽軍團騎士勳章、法國教育騎士勳章等。

他的作品都深藏著一個甚至多個故事——其中包括作品本身所含有的內容、作者的故事以及作者希望通過作品傳達的信息。

讓·卡爾多 《埃斯特卡爾公牛》

畢業於巴黎國立高等裝飾藝術學院的克羅德·阿巴吉院士曾獲法國“布德爾雕塑獎”,2014年當選法蘭西藝術院輪值主席。其作品融匯古典與現代理念,以其原創性的符號化衣紋表現了他對“人”的深刻認識與思考,理性、詩性構成他作品的特徵。他的作品《我的巴爾扎克》表達了一種靜止狀態,該作品曾在巴黎藝術學院成立200周年之際進行展示,同時也是對羅丹的作品“巴爾扎克”的一種敬意,但是在這個作品中,阿巴吉首次嘗試通過人物所穿的服裝進行表達,例如通過人物衣服塑的褶皺可以表達親密的感情。而在另一件作品《面部空缺》中,觀眾可以看到阿巴吉對於劇院的詮釋,這其實是一個空的頭顱,其中塞著一種類似舞台幕的布料將其形象化,同時這些布料也代表一張臉的輪廓,通過這張臉的褶皺運動,表達喜劇藝術的存在感和神秘感。

克羅德·阿巴吉《我的巴爾扎克》

另兩位參展藝術家讓·安哥拉院士和安東尼·彭賽院士均名聲在外。讓·安哥拉生於藝術世家,曾求學於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建築系,2019年當選法蘭西藝術院輪值副主席。2012年,法蘭西藝術院授予他“西蒙娜和奇諾·德爾杜卡基金會獎”,以表彰其雕塑成就。他作品的形體包涵自然的偉力,在人和山巒大地的對話中創造了獨特的雕塑語言形式。安東尼·彭賽院士1942年至1945年在洛桑美術學院學習。他是法國國家獎學金獲得者,於1948年回到巴黎,最終在此定居。1960年,曾擔任“布德爾雕塑獎”評委會成員。他以其對客觀世界物象特有的敏感與敏銳,塑造了與心靈對應的抽象造型,在回旋、靈動的韻律中展示了生命永恆的價值。他的作品被美國和歐洲的重要博物館收藏。

讓·安哥拉《靠近的男人,版本1》

安東尼·彭賽《奧芝加哥戈》

今年恰逢中法建交55周年和留法勤工儉學100周年。百年來,不少中國藝術家從法國學成歸國後,將寫實主義的畫風、雕塑之風傳入中國,為中國主題性繪畫創作以及雕塑立碑、立像做出巨大貢獻。這些共同建構了中國現代美術的基本內核。

中國美術館和法蘭西學院有多次交往,如2016年4月,由中國美術館、法蘭西學院共同主辦的“不朽的傳承——法蘭西藝術院院士作品邀請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2016年12月,由中國美術館、法蘭西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國寫意——來自中國美術館的展覽”在法蘭西藝術院舉辦。2019年3月,由中國美術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辦的“感知中國·意在巴黎——慶祝中法建交55周年暨紀念留法勤工儉學100周年中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和“中法美術交流百年學術研討會”在法國巴黎中國文化中心開幕。展出中國美術館收藏的徐悲鴻、劉開渠等中國留法藝術家以及與法國有密切關聯的藝術家的重要繪畫和雕塑作品。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7月9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