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碗石花膏,泉州人清涼滋潤的秘方

一碗石花膏,泉州人清涼滋潤的秘方

文|鼠小弟

春分已過,清明將至,滿眼藍色的天、白色的雲、綠色的草、粉色的花,北方的春天春意更加盎然。無限春光中略有些遺憾的就是大風、乾燥、花粉和溫差,這讓鼠小弟身邊的鼻炎和感冒患者成倍地增加。

下周的小長假,有時間的話,可以往南走走,濕潤宜人。如果讓鼠小弟來選目的地的話,那應該是泉州吧。

泉州從先秦時代就已經開始崛起,曾經的“七閩之都會”,鄭和下西洋的出發地......相比廈門的有些擁擠與小資的熱鬧繁華,泉州有一種經歷過大風大浪的平靜與淡定。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泉州,那就是“古早味”。慢步歷史悠久的老厝巷子中,感受閩南文化的傳承與點滴。餓了,隨便找家小店,來一碗滋味十足的面線糊充饑。

如果乏了、渴了,那就不能錯過那碗泉州人獨享的滋潤清涼—石花膏。

柔軟而堅韌的百年甜品

沒有去過泉州的朋友大多是通過《舌尖上的中國》知道的石花膏,口感扎實韌滑,有些像燕窩的感覺。

石花膏在泉州已經有上百年的歷史了,是由泉州老字號秉正堂創製於光緒年間,到現在已經傳承到了第四代。在泉州,無論是本地人還是遊客,沒事的時候,尤其在炎熱的夏秋季節,一碗石花膏早已成為清涼與滋補的消暑佳品。

關於石花膏名字的由來,與製作其的主要原料石花菜(草)有關。

很久以前,泉州還是一個小漁村。村裡有一對靠打魚為生的恩愛小夫妻,賢惠的妻子名叫石花女。在丈夫出海捕魚的日子,石花都會在傍晚時分站在海邊的礁石上等著丈夫回來,日複一日從未間斷。

一天,石花在等丈夫歸來的時候,海面突變,波濤洶湧,一個漁民在靠岸的時候被大浪卷入水中,石花使勁將他拽起,而自己卻失足跌入海中,再也沒能上來。

第二天,雨過天晴,人們發現石花女跌落的石頭上長出了紫紅色的小花,人們都認為這是石化女思念丈夫親人而化成的,於是將這種海生物取名“石花”,悼念她的勇敢。

後來人們采摘這種“小花”熬製出了晶瑩透亮的“膏”,自然而然就取名“石花膏”,而這石花膏看著柔弱光滑,而口感卻扎實有嚼勁,像極了“石花女”為代表的泉州兒女,溫暖卻有韌勁。

簡單而“複雜”的石花膏

說石花膏簡單,那是因為製作石花膏的原料只有石花菜和水;說石花膏複雜,是說製作工藝講究而繁複。所以,即使在泉州,製作石花膏的商家也不是很多。

選料挑揀

石花膏的主要原料是石花菜,這種生長在海底中潮和低潮的礁石上食用海藻含有藻膠和豐富的礦物質,具有潤肺化痰、清熱軟堅的功效。

早前,石花菜都是野生生長在潮漲潮落的海邊礁石上,采摘不便,產量少,雜質多。而現在基本人工養殖較多。一般選取植株粗壯一些紫紅色的石花菜膠質較多,把選好的石花菜裡的雜質揀出,避免石花菜煮出來的異味。

六曬六泡

將挑揀好的石花菜用清水浸泡,然後放到太陽底下曬乾,再浸泡晾曬,反覆六次之後,石花菜的顏色由紫紅就變成淡黃色就基本可以了。

熬煮出膠

晾乾的石花菜放進鍋裡,加清水文火熬煮。大概十幾個小時,石花菜的大部分膠質流出,液體變得粘稠時就要用鍋鏟不停攪動以防粘鍋,而這個過程又要三四個小時。

冷卻凝結

熬煮好之後,將未融化的石花菜撈出,並用紗布將液體過濾,放在盆中,撇去浮沫,大概5-7個小時就能成型,晶瑩好看。

加料開吃

做好的石花膏膏體呈塊狀,有點像果凍,吃的時候用特製的帶鋸齒的刨刀從表面刮成細條,盛入碗中,淋上調料食用。

早前的石花膏加的料很簡單,淋上白糖水,放在深井冰水中冰鎮一下,細碎的半透明石花膏藏在糖水中若隱若現好似浮冰,吃起來清涼又爽快。

再後來就變成了蜂蜜冰糖水,口感更細膩。現在的石花膏加的料就多了,有傳統一些的芋泥、蜜豆、仙草、綠豆等做成的四果湯;

也有年輕人喜歡的加了各種水果的石花膏,開胃又滿足。

品嚐過了各種網紅“茶”的朋友們,第一次吃石花膏話也許會有種“見面不如聞名”的感覺,味道可能不如想象中的“給力”,甚至略顯清淡。而這種“古早”確是早前物質不豐富時代的最好的味道了。

坐在古老的巷子中,簡陋的店鋪、粗糙的餐具、平凡的食客......我們品嚐的,除了石花膏本身之外,可能還有一種對傳統技藝的傳承。

所以,何不仔細品味一下呢?

PS,

現在網店上也有曬好的石花菜在售賣,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自己在家做石花膏了。

常用的凝固劑瓊脂就是石花菜提煉而來,所以自己熬煮石花菜的液體用來做果凍、涼粉之類的美味也不錯。

如果時間不充裕的話,石花菜用水泡發之後涼拌也是不錯的下酒菜呢。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