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央行1500億實實在在淨投放 真實利率已逼近3年最低

  原標題:央行今天大動作!1500億實實在在淨投放,給出利率下行重要信號!真實利率已逼近3年最低

  央行剛剛進行了一次非常規降息?真實情況如何?

  今天(7月17日)上午10點,央行公布了“2018年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七期)招投標結果”,再次向市場發出了引導利率下行的重要信號。

  此次,央行向商業銀行釋放了1500億資金,為期3個月,年化得標利率為3.7%。兩大突出特點:一是1500億國庫現金招標規模達到了年內新高;二是利率水準卻創下了年內新低,比此前平均利率水準,下降了近100個基點,降幅巨大。

  有觀點認為,央行在引導市場利率走低,這是一次非常規的降息。不過,從得標利率水準看,3.7%的利率價格與3個月Shibor利率、同業存單利率基本持平。這也意味著,央行操作是對當下市場利率水準的確認。

  顯然,流動性寬鬆的結果,必然是利率價格的下行。而流動性寬鬆的原因,是經濟基本面下滑的壓力,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減速、貿易摩擦等等。

  誰會是中國流動性寬鬆的最大受益者?竟然是外資!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國內銀行機構都在金融去杠杆口號之下,瑟瑟發抖,利率上升預期強烈,配置利率債的機構“鳳毛麟角”。但是外資卻成功抄底,並且很堅定持續增持。

  為什麽這一輪外資抄底如此見頂,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從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的“三元悖論”理論出發,外資已經押注中國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必會放鬆貨幣。而在嚴格匯率管制的情況下,必會保護匯率穩定。

  信號一:國庫現金得標利率竟然只有3.70%

  我們來看一下,今天的招標結果,1500億的資金,為期3個月,年化得標利率為3.7%。

  這次,國庫現金招標規模達到了年內新高,而利率水準卻創下了年內新低,比此前平均利率水準,下降了近100個基點,降幅巨大。我們統計了今年的得標規模和得標利率情況:

  先解釋一下“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

  中央國柯瑞的錢,主要來自財政收入。一般來說,國庫資金會存放在央行,獲取比較低的利息(一般為活期存款、活期利息)。所以,企業交稅會帶來市場流通的貨幣減少,相當於緊縮貨幣。

  為了保持市場流動性,央行會定期把中央國柯瑞暫時用不到的錢,通過招標以定期存款方式放在商業銀行,這樣做有兩大目的:第一,讓中央財政資金獲得更高的收益;第二,這相當於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

  顯然,央行通過“中央國庫現金管理商業銀行定期存款”不僅可以釋放流動性,還可以傳遞對利率的看法,引導市場利率的走向。

  信號二:真實利率逼近3年最低,是“寬貨幣”信號

  歷史上看,國庫現金定存利率的變化,與同業存單利率的變化基本同步。

  從WIND的統計數據來看,今天,7月17日,3個月同業存單平均利率為3.49%。這也是7月份以來,一直維持的3.40-3.5%一線水準。從3個月同業存單利率來看,此前最近一次,6月15日招標價格為4.73%,而同期3個月同業存單為4.42%。可見,國庫現金定存利率的變化,與同業存單利率的變化基本同步。

  3.70%的得標利率水準,與3個月的同業存單平均利率3.50%基本持平。因為國庫現金因可計入一般存款,考慮繳準後的實際資金成本高於同業負債約15-20bp,溢價在相對合理的區間。此外,得標利率和銀行3個月Shibor利率一樣呈下跌趨勢,目前3個月Shibor利率為3.60%。

  從緩解流動性壓力上看,央行和財政部投放的這1500 億資金並未與 MLF 等貨幣政策工具有本質差異,都是實實在在的淨投放,MLF、逆回購和國庫存款招標,都是公開市場操作的一部分,所以此次央行的動作非常重要,值得高度關注。但是,從利率水準看,與3個月Shibor利率、同業存單利率基本持平,僅相當於對市場利率水準的確認。

  信號三:16日全天淨投放3000億

  7月以來,銀行體系流動性總量一直處於較高水準。統計顯示,由於 6 月份央行超量續作 MLF、定向降準及季末財政支出投放的流動性已經相當多,預計三者合計有 1.5 兆左右。就在前一天,7月16日,央行進行1700億元7天期、1300億元14天期逆回購操作,當日無逆回購到期,全天淨投放3000億元。

  這些舉動都在充分表達央行維護流動性“合理充裕”的政策態度。甚至外界普遍認為,貨幣仍有進一步放鬆的太空,未來兩個月央行再次降準概率較大。如果緊信用格局進一步惡化,需要警惕信用違約風險進一步上升。

  吃定中國必放鬆,外資抄了中國債市大底

  顯然,流動性寬鬆的結果,必然是利率價格的下行。而流動性寬鬆的原因,是經濟基本面下滑的壓力,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減速、貿易摩擦等等。

  誰會是中國流動性寬鬆的受益者?竟然是外資!在去年年底和今年年初度,國內銀行機構都在金融去杠杆口號之下,瑟瑟發抖,利率上升預期強烈,配置利率債的機構“鳳毛麟角”。但是外資卻成功抄底,而且很堅定持續增持。

  根據中債登與上清所最新公布的2018年6月份債券託管數據,1-6月份境外機構累計增持了人民幣債券3984億元,其中國債3088億元,佔今年上半年國債增量的81%!

  招商證券分析師謝亞軒:

  截至6月末國債市場境外佔比已達7.28%,今年以來提升2.31個百分點,按照目前的速度發展下去,明年1月末便有望達到10%的“日本標準”。

  甚至,在6月份,人民幣暴跌的情況下,境外機構仍在踴躍買入。統計顯示,6月境外機構依舊將利率債作為主要持倉品種,6月繼續增持利率債876.22億元,信用債小幅增持17.08,同業存單增221.70億元。境外機構截至今年6月末持有的人民幣債券規模進一步上升至15457.66億元。

  為什麽這一輪外資抄底如此見頂,背後的原因是什麽?從資本自由流動、匯率穩定和貨幣政策獨立的“三元悖論”理論出發,外資已經押注中國經濟下滑的情況下,必會放鬆貨幣。而在嚴格匯率管制的情況下,必會保護匯率穩定。

責任編輯:牛鵬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