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生戎馬,才能卓越:為什麽這樣的“獅心王”不得人心?

文|原廓

1066年,諾曼底公爵“征服者”威廉率領諾曼騎士,於黑斯廷斯之戰中擊敗了英國最後一任盎格魯—撒克遜人國王哈羅德,從而成了英國的新統治者,史稱“諾曼征服”。

為了更好地統治英國,“征服者威廉”在政治、經濟、軍事三方面下了很大功夫。

首先,政治上,威廉開始以歐洲大陸的貴族模板構建自己的軍事貴族體系。他沒收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土地,分封給自己手下的諾曼軍人。這些軍人以及他們的親屬、後代,成為諾曼征服後英國貴族與軍隊的核心。那些封地成為他們的“永久軍餉”和裝備的來源。采邑(封地)提供了軍事專門化的三重關係——土地所有權,個人的義務,專業的戰士階級。當時一共有1400人成為英國王室直屬封臣,其中有180名高級貴族。扣除30名教會貴族,剩下的150名高級貴族中有12個人成為伯爵(Earl)或大男爵(great Baron),其余138人後來被稱為男爵(Baron),而男爵這個詞的原意是領主,相當於Lord。

其次,在經濟上,“征服者”威廉在征服英國的20年後,也就是1086年,搞了一次“全國經濟人口普查”,製作了一本《土地調查冊》。

根據這次統計,總人口大約在175萬到200萬的英國國民裡,扣除9%的諾曼貴族和教士,還有大約9%的奴隸,32%的自由佃農,38%的農奴,12%的自由人。在這次普查之後,這些佔總人口91%的勞動者,也就是原來土地上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因為土地所有權的改變,成了新領主領地上的農奴。理論上,農奴以放棄自己和後代的自由為代價,換取領主的保護並租種領主的土地。畢竟在野蠻的中世紀,如果沒有保護者,是談不上任何安全可言的。誰都可以殺死一個流浪者或逃跑農奴而不用擔心受到懲罰。提供安全保護和土地耕種這兩點看起來還不錯。但跨海而來的征服者,強佔了你的土地,然後又聲稱是你的保護者。這感覺就不是很好了。基本上當時盎格魯—撒克遜人作為被征服者,只有兩條路,要麽死,要麽當農奴。

最後,就是軍事手段了。具體來說就是修城堡。當1066年諾曼征服之後,威廉開始大興土木,到處修築法式城堡,以壓服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反抗。當地居民被大量征用來修築城堡。每 9 個農民中要有1 人服勞役,參與修築工事,並將自己收獲的1/3 作為軍需。其他8 人則有義務為服勞役者無償耕種和收獲莊稼。按《盎格魯—撒克遜編年史》的說法,諾曼人“在所有的土地上廣泛修築城堡並壓迫窮人”。

諾曼年代記作家維塔裡斯則記載,在1066 年時的整個英格蘭,大約有6 個軍事建築可稱為城堡,它們大都是土木建築。而到12 世紀初,英格蘭的城堡已發展到500 多個,而且大多是石製結構。

可以說,“征服者”威廉的這三個舉措還是相當有效果的。因為幾百年後的1858年,英國“那些富裕姓氏包括曼德維爾、珀西、達西等,都是講法語的諾曼貴族的後代”。

然而,“征服者”威廉所沒有想到的是,其出於穩固王權而建立的城堡,卻成了別人挑戰王權的重要工具。因為雖然盎格魯—撒克遜人在眾多城堡的威懾下變得馴良了,但城堡作為不可挑戰的地方權力中心,也讓諾曼貴族對於自己的權力有了更多的追求與探尋。而這種追求與探尋,則引發了英國歷史上著名的“大憲章事件”,更導致了“第一次男爵戰爭”(First Barons' War,1215—1217年)的爆發,更讓一座羅徹斯特城堡聞名天下。

1214年,英國約翰一世(“無地王”)發動對法國的戰爭,卻遭逢大敗。1215年5月,英國貴族們聯合對國王不滿的各方力量,在倫敦武裝聚集,挾持了約翰一世。從6月15日開始,國王與貴族們開始談判。19日,約翰王被迫同意貴族提出的“男爵法案”(Articles of the Barons),並為法案蓋上王室的印璽,即成為最初的大憲章。

這個《大憲章》,又稱《自由大憲章》或《1215大憲章》。這張書寫在羊皮紙卷上的檔案,由一個序言和63個條款構成,在英國歷史上第一次限制了封建君主的權力。雖然《大憲章》主要是保證貴族們的權利,只有少部分內容對平民的權益有所保障,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份檔案在那個君權神授的年代,仍有著相當進步的意義。因為它有著限制王權的作用,所以在後來貴族和英國國王的鬥爭中,曾多次要求國王重新頒布《大憲章》。到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時,資產階級更賦予《大憲章》以新的意義,用以反對封建專製王權。直至今天,它仍是英國憲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美國的聯邦憲法和各州憲法也都包含有《大憲章》的思想。

說到這裡要說一下,為什麽約翰王那麽不得人心?

約翰王是從他的兄長——“獅心王”理查那裡繼承的王位。理查一生戎馬,世間留下了他身先士卒,勇敢堅毅的威名。但他是一名偉大的騎士,卓越的統帥,卻從來不是一個好國王。“獅心王”身為英國國王卻不懂英語,在位10年,卻只在英國待了不到5個月。對於“獅心王”來說,英國不過是他的提款機。正是他的四處征戰,消耗掉了英國幾十年來積累的財富,造成嚴重的國庫空虛和通貨膨脹。

而加重這種財政危機的是“獅心王”的贖金。十字軍東征期間,理查因為驕橫貪暴,得罪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六世(Heinrich VI)和奧地利公爵利奧波德五世(Leopold Ⅴ)。結果,理查回國時被俘虜。為了贖回理查,英國王室付出了34100公斤白銀,相當於國庫10年的收入。

負責籌措軍費和贖金的就是當時還是攝政的約翰。倒霉的約翰等於替自己的兄長拉起了仇恨。貴族和百姓傳頌著“獅心王”的勇名,同時記住了約翰在拚命刮地皮。等到約翰繼承王位時,國家已經負債累累,瀕臨破產。可以說“獅心王”創造了一個英雄的傳奇,卻給自己的弟弟留下了巨大的爛攤子。

當時,由於多年對外作戰,造成英國農產品大量輸出,白銀大量輸入。小麥、羊毛、牛的價格上漲了兩到三倍,銀價卻下降了1/3,從而造成了惡性通貨膨脹。王室、貴族、教士和平民的日子都非常不好過。在約翰一世的時代,王室光食物一項開銷就比50年前多3倍,對軍隊的支付也多了3倍。再加上約翰王為了整軍備戰和彌補通貨膨脹的收益下降,加大了國內的壓榨力度。這自然讓英國各個階層都對約翰王心懷不滿。

可“獅心王”留給約翰王的麻煩還不止這些。雖然理查沒有正式的婚生子,卻有一個私生子亞瑟(Arthur I)。即使理查在臨終前,傳位於約翰,可仍有一些貴族出於種種目的,試圖擁立亞瑟,開始煽動叛亂。結果亞瑟率領叛軍圍困了自己的祖母,也就是約翰王的母親阿基坦的埃莉諾(Eleanor of Aquitaine)。之後,約翰王以一個漂亮的奇襲擊敗了叛軍,活捉了亞瑟,並將其囚禁起來。之後,歷史上失去了亞瑟的記載,約翰王則有了殺害侄子的惡名。甚至還有傳聞說,約翰王為了以絕後患,閹割了亞瑟。亞瑟痛苦而死。

正是在國內經濟危機、國王對外作戰失利,而且其聲望不佳的諸多因素的影響下,英國貴族們才鼓起勇氣,與國王談判,催生了《大憲章》。

當然,約翰王也不是什麽善男信女。等到脫離開反叛貴族的控制,他立刻逃往溫徹斯頓組織兵力,打算對佔據倫敦的那些叛亂貴族進行報復,第一次男爵戰爭就此爆發。

而這時,地處梅德威河東岸,位於肯特郡的羅徹斯特城堡(Rochester),就擋在了約翰王軍隊向倫敦進發的必經之路上。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