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痛經到底是什麼原因?痛到什麼程度需要就診?婦科專家告訴你!

痛經,是大多數女人都曾有過的經歷。它不是一種獨立的疾病,而是多種婦科病的共有癥狀。因此,要想有效治療痛經,還得首先分清其病因。

由不同疾病引起的痛經,又稱為繼發性痛經,是指生殖器官發生病變後引起的疼痛。雖然都叫「痛經」,但疼痛卻有不同的特點。

1.子宮內膜異位症

痛經特點:繼發性、進行性加重。所謂進行性是指疼痛多隨局部病變的加重而逐年加劇。多位於下腹部及腰骶部,可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大腿,常於月經來潮前1~2日開始,經期第1日最為劇烈,以後逐漸減輕,月經乾淨時消失。

疼痛的程度與病灶大小並不一定成正比。病變嚴重者如較大的卵巢子宮內膜異位囊腫,可能疼痛較輕,而散在盆腔腹膜的小結節病灶反可導致劇烈痛經。

2.慢性盆腔炎

痛經特點:範圍大。盆腔慢性炎症形成的瘢痕粘連以及盆腔充血,常引起下腹部墜脹、疼痛及腰骶部酸痛,月經前後加重。痛經表現為雙側上腹持續性疼痛,可放射至腰部,有時伴肛門墜脹感。

3.子宮腺肌病

痛經特點:進行性加重。呈嚴重痙攣性絞痛。多發於30歲以上經產婦。

4.子宮黏膜下肌瘤

痛經特點:因肌瘤向子宮黏膜方向生長,突出於宮腔,影響經血排出,故可引起子宮異常收縮,發生痛經,表現為下腹墜脹、腰酸背痛,並伴有經量增多及周期紊亂。

5.慢性宮頸炎

痛經特點:慢性宮頸炎的主要癥狀是白帶增多,當炎症沿宮骶韌帶向盆腔擴散時,會引起痛經,主要表現為腰骶部疼痛、盆腔部下墜痛等,疼痛在月經期、排便或性交時加重。淋球菌等所致宮頸炎,常導致宮頸管閉鎖或狹窄,引起經血逆流,導致痛經。

6.盆腔淤血綜合征

痛經特點:表現為範圍廣泛的慢性淤血性痛經,並有下腹痛、低位腰痛、經期乳房痛等癥狀。疼痛往往在月經前數天加重,來潮後第一或第二天減輕,也有少數持續痛。疼痛在患者站立一段時間後及跑、跳或突然坐下時加重,下午比上午重。常見於25~40歲婦女。

7.生殖道畸形

痛經特點:宮體過分前傾、處女膜閉鎖等機械性阻塞,使經血流出不暢、積血,誘發子宮平滑肌不正常收縮,從而發生痛經。一般是出現逐漸加重的周期性下腹痛,下腹可能出現逐漸增大的包塊。

8.宮頸或宮腔粘連

痛經特點:宮頸或宮腔粘連引起經血流通不暢,而誘發痛經。多見於反覆人流、子宮內膜結核等。

中醫對於痛經的癥候分型

1. 肝鬱氣滯

特點:經前或經行小腹墜脹而痛,經量所少不定、血色或紅或紫,可夾有瘀塊,經行不暢,肋痛乳脹,煩躁胸悶,舌質正常或紫暗,脈弦。肝鬱日久化熱,則證見口苦,目赤,眩暈,月經色紫粘稠,便秘溲赤,舌質暗紅脈細數或弦數。

2. 胞宮血瘀

特點:經行時小腹疼痛比較劇烈,痛引腰骶,經行不暢,經色紫暗有塊,瘀塊下則痛減,舌質暗或有瘀斑,脈沉遲而澀。

3. 寒濕凝滯

特點: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得熱則減、形寒肢冷,月經後期,經量少,澀滯不爽,經色暗紅夾有血塊,大便多溏,帶下綿綿,舌質暗或有瘀斑,舌苔白膩而滑,脈沉緊或沉遲。

4. 濕熱鬱結

特點:經前或經期,少腹刺痛而有灼熱感,且拒按,月經提前或先後不定期,經色暗紅穢臭,質粘稠,平日黃白帶下,大便乾或不爽,小便短赤,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5. 氣血兩虛

特點:經期或經後腹痛綿綿,喜按喜溫,月經量少,色淡質稀,面白活萎黃,頭暈心悸,倦怠無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

6. 沖任虛寒

特點:經期或經後小腹冷痛,得熱痛減,遇寒加重,喜溫喜按,經期衍後,量少色淡,帶下清晰,腰脊酸痛,背寒肢冷,小便清長,舌質淡嫩,苔薄白,脈沉弱。

7. 肝腎虧損

特點:經期及經後小腹隱隱作痛,經量少,色淡紅,腰膝酸軟,頭暈二民,舌質紅嫩少苔,脈沉細數。

播放GIF

誤區

很多女性都會片面地認為,痛經就是因為女性身體虛、寒,因此,經期會進補一些溫和、補血補氣的藥物,如紅棗、紅糖、薑等。其實,中醫認為,現代都市女性「虛寒」者其實相對較少,導致痛經的原因,當以血瘀為主。多數女性痛經是由實證引起的。

臨床上血淤被認為是引起痛經的最大原因,又可以分為寒凝血淤、氣滯血淤和單純性的血淤

所謂寒凝血淤型痛經,是由於受寒所引起的痛經。患者通常吃過生冷的食物、經常呆在空調房環境、容易著了涼,或者感受風寒。

氣滯血淤的情況更為普遍。現代女性需要兼顧工作、生活和家庭,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經常熬夜、加班加點,容易心情煩躁、心理鬱結、精神壓力大,從而導致氣滯,氣為血帥,氣滯了就容易產生血淤,患者除了痛經之外,還容易感到疲倦、勞累,上樓梯容易氣喘等。

單純性血瘀通常與手術或疾病有關,例如一些婦科手術、盆腔操作,或者子宮內膜異位症等婦科疾病。單純性血淤所引起的痛經通常疼痛會漸進性地加重,並伴隨有性交痛。

虛證也可能導致痛經,但相對比較少見。虛證的痛則相對持久,但沒有那麼痛。

許多女性容易存在這樣一個誤區,即認為月經來潮期間感到身子虛弱或者出現痛經時,吃紅棗、喝紅糖水、生薑水、阿膠是很好的補益方法。其實,這種做法是錯誤的。補血的佳品不適宜在經期中喝,而應該是月經完全乾凈以後。這是因為痛經多因「不通」所引起,月經期間當以通調為順。此時進補反而容易導致淤滯,不利於淤血、疼痛的緩解,因此,中醫有「月盈勿補」的說法。到月經結束,「血海氣虛」的時候,才適宜補血。因此,紅棗、紅糖水、生薑水、阿膠等,可以在月經乾淨後再喝。為什麼有些人在月經期間喝生薑水會覺得舒服呢?那是因為喝了熱水的關係,而非生薑的作用。因此,在月經來潮期間,大可喝溫開水,對疼痛和不適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痛到什麼程度要就醫

面對痛經,多數女性採用的是能忍就忍的態度。最多是平常多吃補氣補血的中藥材,並認為用此種方法能一定程度改善病情。除非是痛到難以忍受才會去醫院看醫生。究竟什麼程度的痛,就必須去就醫呢?

原則上講,有痛經就意味著月經異常,身體可能存在健康隱患,因此,有痛經就得治療。現代女性工作忙碌、生活壓力大,而痛經在醫學上為疑難病,通常需要較長時間的就診治療、需要病人積極配合。要每個人一有問題就去醫院,也不太現實。痛的程度就是衡量就診需求的一個指標。對月經疼痛的感受程度是因人而異的。不同人的痛域不同。不過無論你對疼痛的承受程度如何,如果痛經已經影響到生活、工作、情緒,最好還是及時就醫,避免耽誤病情。另外,如果感覺到痛的程度有加重的趨勢,例如原來偶爾吃止痛藥可以緩解,現在吃了止痛藥也止不住痛,類似的情況也要及時就醫。如果痛經同時伴隨著其他月經異常的癥狀,例如月經過多、月經過少、月經不規則等,也要及時就診。

注意事項

痛經患者要注意少吃寒涼生冷,經前宜活血祛瘀,以溫通為主;經後宜補血養血,以補益為主。經期保持清潔,禁止性交、盆浴、游泳;避免重體力勞動和劇烈運動;不宜當風感寒,冒雨涉水,冷水洗腳或冷水浴。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