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哪些三叉神經痛患者應儘早考慮手術?

三叉神經痛的年發病率大致為:女性5.7/10萬;男性2.5/10萬。發病高峰年齡在50歲到60歲之間,患病率隨年齡增長而增加。疾病初期,小劑量的抗癲癇藥物或抗神經痛藥物(如卡馬西平)可以有效緩解疼痛,一般不使用鎮痛藥物。然而,高達10%的病人藥效不佳,若排除其它潛在病因,這類病人適合顯微血管減壓術。

三叉神經痛患者發病機理

目前學術界普遍認為在腦乾部位的神經血管壓迫是導致顱神經過度興奮的主要原因(周圍性假說:神經血管壓迫),通過腦乾的顱神經進/出腦乾區(本譯文中將簡稱為REZ區)脫髓鞘改變(假突觸傳遞),進而引起了顱神經的過度興奮。

不管三叉神經痛發病機理的病因學是什麼,通過移開責任血管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為患者提供了一個有效並持久緩解癥狀的方法。患者的年齡、併發症是限制顯微血管減壓手術的重要因素。75歲以下、沒有手術禁忌症、符合三叉神經痛的患者可施行MVD手術。

三叉神經痛診斷與評估

三叉神經痛的診斷基本上完全依賴於患者的病史,如前所述,疼痛的特徵是:單側、發作性、刀割樣、電擊樣或撕裂樣劇痛,皮膚觸碰、咀嚼、刷牙、吹風或剃鬚等皮膚刺激可引發疼痛。與神經痛相比,神經性疼痛的特徵是燒灼樣疼痛伴麻木。

隨著時間的推移,緩解期越來越短,而疼痛發作的時間卻越來越長。當疼痛不能被觸發時,往往已經進展到了難治期。三分之一的患者在夜間出現疼痛。單純三叉神經第一支(眼支)疼痛不多見。

對諸如卡馬西品等神經痛藥物反應良好的病人,通常支持典型三叉神經痛的診斷,並且暗示了更好的顯微血管減壓手術預後。所有計劃進行MVD手術的患者都應接受核磁共振成像(MRI)或電腦斷層(CT)掃描以排除結構性病變,如腦膜瘤、聽神經瘤和表皮樣囊腫。在高解析度的T2W成像中,往往能發現血管環明顯地壓迫三叉神經。

即使高解析度的MRI沒有發現責任血管環,如果患者的疼痛與典型三叉神經痛一致,考慮後顱窩探查術是合適的。經常給那些沒有「MRI下具有明顯」血管環的患者施行MVD,手術中常能發現壓迫的動脈環,術後效果理想。

顯微血管減壓術治療三叉神經痛的手術指征

使用了治療神經性疼痛的藥物,一些患者的疼痛仍然頑固,因此他們尋求療效更持久的手術治療。急性的面部疼痛不是MVD手術的適應證。考慮手術之前,患者最起碼要經過一年以上積極的藥物乾預。這種觀點是合理的,因為有些病人的疼痛持續時間短暫。手術適應徵應包括、但不限於藥物治療無效的或不良反應的病人。術後患者可以徹底解除責任血管壓迫,達到治癒的目的。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