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管濤:規律只會遲到不會缺席

  意見領袖 | 管濤

  儘管美國監管當局針對矽谷銀行事件已迅速采取應對措施,但其影響未完全消除;受困於負利率的歐洲和日本金融體系更加脆弱,後續動態及影響值得關注。

  2023年3月,以矽谷銀行倒閉和瑞士信貸收購為標誌,歐美銀行業動蕩揭開序幕。其實,早在兩年多前,中國監管部門主要負責人就曾經呼籲,各國要考慮大規模刺激政策將來如何退出,因為進入的時候四面八方歡欣鼓舞,退出的時候可能將十分痛苦。而現在,歐美擴張性宏觀政策正進入清算階段。

  誠然,矽谷銀行風險管理存在教科書式的缺陷。然而前些年,矽谷銀行零利率吸收存款,投向國債和抵押支持證券,賺取1個百分點左右的利差,算不上激進。理論上,矽谷銀行應該對衝利率上升的風險。但是,在美聯儲通脹暫時論、見頂論等表態下,出於對央行的信任,不對衝似乎也情有可原。況且,這種投資本就不賺錢,如果對衝將更加無利可圖。

  “百年老店”瑞士信貸的關門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在常年負利率環境下,其投行業務較為激進,近年來連連踩雷。2021年,供應鏈金融公司格林希爾破產,導致瑞信損失了約30億美元,此後又有前老虎亞洲基金主管比爾•黃對多隻股票的高杠杆押注崩盤,給瑞信帶來超過50億美元損失。再加上其他醜聞纏身,使得矽谷銀行事件後瑞信“牆倒眾人推”,儲戶大量流失、信用違約掉期價格飆升、股票價格暴跌,最後被競爭對手瑞士銀行打四折收購。

  儘管美國監管當局針對矽谷銀行事件已迅速采取了應對措施,但其影響未完全消除。3月,美聯儲迎著銀行業動蕩壓力繼續加息25個基點,同時明確年內降息不是基準情形。鑒於通脹韌性較強、政策利率高企,美國銀行業債券投資账面浮虧的情況短期內恐難改變。而且,矽谷銀行事件喚醒了沉睡的存款人,他們可能對利率重新敏感,更多逃向高收益率資產如貨幣市場基金。據統計,3月9—29日三周時間內,美國銀行業存款累計減少4112億美元,貨幣市場基金累計淨流入資金3043億美元。不排除後期會有更多美國中小銀行因此爆雷。據美國學者研究,目前美國這類中小銀行有186家。

  由於資產負債結構更加分散化、多元化,美國大銀行的情況要好一些,不至於遭遇中小銀行那樣的流動性危機,但美國大銀行同樣面臨持有大量低收益債券的浮虧和存款流失問題。如3月23—29日當周,美國小銀行存款已止跌回升16億美元,而前25大銀行存款卻繼上周減少898億美元後再減少399億美元。

  可見,美國銀行業總體上都要重塑資產負債表,這可能導致銀行信貸收縮,加劇美國經濟下行壓力。矽谷銀行事件後的第二周(3月16—22日)起,美國銀行業貸款和租賃餘額連續兩周下降,累計減少1047億美元,同期工商業貸款和不動產抵押貸款分別減少681億和349億美元。彭博社3月底的調查顯示,利率上升疊加信貸收縮,未來12個月美國經濟下滑的概率從2月份的60%升至65%。

  經濟下滑將加大美國股市和房市的調整壓力。這類風險資產大都在低利率環境下由杠杆率高、風險偏好強、透明度低的對衝基金、養老基金、保險機構等非銀行金融機構持有。若有風吹草動,在資訊高度發達的今天,容易出現羊群效應。2020年3月18日,橋水基金產品爆雷的傳聞引發了美股熔斷。最近,黑石旗下房地產投資基金遭遇投資者集中贖回,其價值5億多美元的商業地產抵押貸款支持證券已經違約。

  長期受困於負利率的歐洲和日本金融體系更加脆弱。受瑞信風波影響,德意志銀行重新暴露在聚光燈下。此次德銀是“三人成虎”,還是再次“逃出升天”,尚不得而知。而隨著日本央行行長換屆和通脹上行,市場再度押注日本央行退出收益率曲線控制。這是否會刺破日債這個堅硬的泡沫?這或是現代貨幣理論的終極考驗。

  由於不相信“天上掉餡餅”的美事,在新冠疫情應對中,中國堅持不搞大水漫灌,避免了宏觀政策大收大放、市場利率大起大落,這有助於國內經濟金融穩定,並有效防範化解了重大風險,推動了經濟運行整體好轉。

  本文來源:中國外匯

  (本文作者介紹: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