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代戰爭為何猛攻堅城,而不直搗黃龍?實情令人感慨

在中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可以說戰爭一直就沒有中斷過,無論是中原內部混戰,還是外部少數民族入侵,最有效的佔領方式,便是攻取對方的城池。一般而言,越是兩國邊境軍事重鎮,往往是大軍雲集,而後方相對空虛,為何進攻一方寧可猛攻堅城,即使傷亡巨大,耗時漫長,也不繞過直搗黃龍?其實並非不願,而是極其凶險,原因有五。

一、路途遙遠

古代軍隊大舉入侵,首先要確保出其不意,打個措手不及,否則一旦戰事進入膠著狀態,等對方完成兵力集結,源源不斷增援,很容易形成合圍之勢。而古代邊疆重鎮往往都建在交通要地,如果選擇繞行,必然要多走幾百,甚至上千里路途,更何況古代交通狀況極差。

二、兵力分散

除非有絕對優勢的實力,可以完全不在乎這些沿途軍鎮出兵襲擾,但如果進攻路途遙遠,且沿途城池眾多,如果都要分兵防守,那麽即使主力大軍殺到對方國都,也將所剩無幾,還拿什麽攻城,更何況一國國都往往都城高牆厚,並由精銳良將鎮守,想攻破也絕非易事。

三、後勤難續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如果糧草補給跟不上,再多的軍隊,軍心士氣也會消耗殆盡,導致軍心渙散,只有就食於敵,以戰養戰,穩扎穩打,方能各個擊破,取得戰略主動權。另外繞道奇襲,一路翻山越嶺,糧草攜帶不足,如不能一戰定乾坤,後勤難以為繼。

四、險象環生

大軍一旦繞道進入敵國境內,就等於陷入對方全軍破敵的汪洋大海中,加上對環境不熟悉,而且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特別是很多關山險隘處,都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加上沿途還有烽火台、哨兵斥候等,稍有不慎,就可能遭遇埋伏,有全軍覆沒的風險。

五、後路斷絕

自古邊疆軍事要塞,往往都有重兵駐防,且士兵作戰彪悍勇猛,如果不派遣重兵正面防守,有老巢被反抄的風險。另外一旦大軍孤軍深入,後路被抄,兩朝斷絕,很容易被甕中捉鱉,插翅難飛。

綜上所述,在絕大多數情況下,深入敵後作戰策略往往不可取,像韓信的“明修棧道暗度陳倉”,還有孫臏的“圍魏救趙”等等,畢竟都是千古經典戰例,風險極高,真正的國與國之間的戰爭,拚得不僅僅戰略戰術上靈活機變,往往是兩國綜合實力的對抗,在絕對的實力面前,任何堅城又會被無情碾壓,消失在歷史的塵埃中。

感謝您的閱讀,如果您有任何想法歡迎在下方評論留言!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