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新東方押注AI+教育的基因和籌碼

人工智能對教育行業的改造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況且新東方等巨頭們已經指明了方向:先解決效率和資源共享的問題,讓人工智能滲透到教育的全場景,然後再談顛覆和未來。

文|Alter

2017年財富全球論壇上,有人問了馬化騰這樣一個問題:下一波千億美金市值的機會將出現在哪裡?馬化騰的回答是AI+教育或AI+醫療。

進入2018年後,人工智能逐漸成為在線教育行業的絕對主角,與之相關的創業公司多達近百家,在線教育領域的獨角獸們開始朝AI轉型,甚至於大半個教育圈的錢都在追著“AI+教育”跑,人工智能已經成為教育行業的一場全民狂歡。

不過AI+教育折騰了一年多,在資本的喧囂和創業者的躁動之外,傳說中的顛覆並沒有到來,AI+教育仍然是最難啃的骨頭,被吐槽成“有史以來最貴的一場試驗”。

那麽AI+教育到底該怎麽玩?新東方、好未來等教育巨頭們也在籌謀,近日新東方就公布了在AI+教育方面的新布局,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認為不能為了AI而AI,教育最終還是要回歸本質。

一出好戲

“俞敏洪們”的感慨並非沒有原因,“AI+教育”的概念跑出來後,幾乎所有人都以為教育行業等來了站在門口的野蠻人,人工智能不僅可以去除傳統教育的頑疾,科幻電影中才會出現的教育模式也將逐漸落地。

被提及最多的就是自適應教育,相比於當下千人一面的教育方式,人工智能可以根據學生們不同的認知水準,建立知識圖譜和內容模型,實施個性化的學習方案,比如已經學會了解微積分的學生,沒必要去做無意義的二次元方程,同時還可以對學習效果進行反饋跟蹤,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千人千面。

事實卻證明,AI+教育說易行難,本以為會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教育改革,最終被證實是“一出好戲”:

比如AI+教育仍處於資本運作的初級階段。中金、騰訊、紅杉、經緯、IDG、金沙江創投、鼎暉等近200家投資機構都表現出了對“AI+教育”的興趣,可82.6%的投資集中在B輪或B輪之前,AI+教育的投資還有著廣撒網的心態,並沒有對被投資者的技術背景、市場前景等有著規範化的調查。畢竟都是奔著下一個BAT去的,萬一押對了寶呢。

再比如虧損是大多數AI+教育玩家的狀態。國內貼著AI標簽的在線教育企業在400家以上,卻有70%的公司面臨虧損。即便是第一家在美股上市的51Talk,2018年第一季度淨虧損1.061億元,2017財年虧損5.808億元;今年年初拿到5億美元融資的VIPKID,預計今年將虧損18億元。人工智能的技術研發是純粹的“燒錢生意”,缺少足夠的現金流,AI+教育的想象太空不免要大打折扣。

阿里前CEO衛哲曾一陣見血的指出:90%以上的公司都是“偽”人工智能,教育行業的“AI+”也有很大的水分。桃李資本合夥人姚玉飛直言不諱地批評,現在市面上的“AI+教育”很多可能並不是真的“AI+教育”:現在的“AI+教育”產品很多都還不成熟,但一些公司,產品只要有涉及一些類似於測評或者識別的功能,就敢直接號稱自己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

沒有其他行業幸運的是,教育行業擠泡沫的速度隻用了不到一年時間。

本末倒置

並非是人工智能缺少“殺傷力”,也並非是教育行業不夠性感,而是現階段的AI+教育走進了本末倒置的雷區。、

德國社會學家克里斯托夫《微粒社會》講述了這樣一個道理:身處數字化社會,我們將會生活在一個更加精細、準確、透徹的環境中,高度數字化解析,讓每個人成為獨一無二的數字化個體。從關注平均值到關注個體,很多傳統的制度與模式將會解體。

可以肯定,人工智能對傳統教育的重構毋庸置疑,但當前關注的仍然是AI可以改變什麽,而不是AI已經改變了什麽。好比說碰到一道高難度的數學題,名師也需要花時間去思考如何解答,人工智能卻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給出答案,這也是很多AI+教育可以放大的答案。殊不知,名師想要教給學生的是解題的思路和方案,遠不止確切的數字那麽簡單。

AI+教育的玩家們不是沒有意識到這一點,擺在面前的還有兩個難以逾越的障礙:

一是缺少結構化的數據。和其他領域的AI一樣,數據與算法模型才是核心,目前絕大多數教育公司在算法模型上並沒有拉開差距,數據則是確確實實的短板。人工智能需要海量的數據進行學習,數據“羸弱”已是不爭的事實。況且學習數據還存在缺口,比如學習過程數據、知識點掌握情況數據等仍然缺失。由此導致的問題就是,AI+教育還在剛剛起步階段,還沒有找到恰當的落地方式。

二是過度誇大AI能力,偏離了教育的本質。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副總裁兼CTO徐健就指出:“現在有些創業公司更傾向於To VC, 而沒有真正考慮學生的需求,比如把老師變成標準化的機器人、或把學生變成刷題的機器,而忽略教育的初衷。”人工智能的發展有三大要素:算法、計算力和大數據,數據是AI的肉體,效率是AI的靈魂,或許提升效率才是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最佳的存在狀態。

相比於橫衝直撞的創業者,新東方和好未來兩大巨擘也打起了AI+教育的主意,比如這次新東方AI研究院宣布成立“N-Brain”聯盟,聯合各方力量探索人工智能在教育領域的應用。不過,巨頭們的布局要多了些長遠目光和理性成分。

巨頭問道

在很多語境中,“巨頭都是一個中性詞”,一面是壟斷和市場霸權,一面又是行業的風向標。在人工智能對教育行業的“刀耕火種”中,新東方和好未來並沒有遲到,且開始的時間點比小馬哥的回答要早得多。

不同行業中普遍誇大人工智能的思路,教育行業的巨頭們有著自己的一套方法論:

1、先投資布局,再市場收割。從2012年開始,新東方和好未來就開始了頻繁的投資布局,僅在2017年,新東方就有12起投資案例,好未來也投資了14家公司,對外投資上“你追我趕”的精彩在於,雙方不僅在打造生態圈,也在為前沿技術提前謀局。

以新東方為例,與其有投資關係的清睿教育、愛樂奇、乂學教育等都是AI+教育的先行者,同時新東方本身也積極圍繞人工智能對外合作,比如新東方和科大訊飛的合資公司“東方訊飛”去年發布了基於AI的學習產品——RealSkill,針對托福、雅思考試的口語和寫作進行智能識別和批改;在華碩發布的首款家庭智能機器人Zenbo Qrobot小布中,新東方旗下酷學多納作為內容合作方亮相。

有了早期的投資、布局、試錯和思考,進入2018年後新東方在AI+教育的賽道上動作頻頻,先後與網易、騰訊雲合作探索教育雲一體化解決方案;與美國Big Learning研究中心在深度學習、大數據應用、創新性智能科學、智慧化社群等領域開展深入合作;相繼成立新東方腦科學與影像識別技術中心和新東方AI研究院,以及“N-Brain”聯盟。不難發現,新東方已經打通了AI+教育的技術、資源、數據、人才等環節,形成後發先至的優勢。

2、先理清方向,再正式加碼。AI+教育的餅畫的很大,無論是創業者還是巨頭,都需要解決如何落地的問題,畢竟沒有人願意為空中樓閣買單。也就是說,人工智能需要找到合適的場景,AI+教育的玩家們則需要找到正確的方向。

俞敏洪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教育領域中間的兩大要素,第一是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其最終結果是成績提升。第二是老師教學水準的提高,其最終的結果是老師被學生所喜歡,同時促使學生成績更快的提升。除了對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就是資源的連接、共享和分發。”

現階段AI+教育的使命仍在於提升教學效率和資源的普惠化,遠沒有到顛覆的程度。可以印證的是,新東方的核心優勢在於數據,每年有500萬人在新東方學習,從小學生到中學生到大學生,這些留存的數據通過AI深度學習和大數據分析,正是提升教學效率的基礎。而N-Brain聯盟扮演了連接者的角色,連接中外頂級學術、資本、技術資源,並將對整合後的資源及成果進行延展和分發。融合、連接和共創成為了新東方在AI+教育方面的發展方向和思路。

3、主張一體化解決方案。AI+教育並非沒有好消息,典型的就是語言教育領域,難點在於糾正語音語調,老師的耐心是有限的,AI和語音識別技術可以一遍遍糾正孩子的語音語調,就算孩子模仿一千遍,機器也不會說你真笨。

其實AI+教育被詬病最多的是場景的碎片化,教育主要有學校和家庭兩個典型場景,目前的AI+教育選擇將家庭作為主攻對象。可教學本就是一個雙向的過程,“教”和“學”緊密關聯,只有雙方進行積極地彼此反饋,才可以將這個“閉環”最終達成。與之對應的是,新東方近日推出“AI班主任”,將人工智能引入到“教”的環節,與語音測評、分級閱讀等“學”的場景互補。

深諳此道的新東方們選擇了一體化的解決方案,並對AI+教育進行了這樣的拆分:教育大腦、教育OS和個性化學習開放平台構成生態的主體,再加上由線上、線下的全場景課程構成的大數據、由IT服務系統和東方雲構成的雲計算,結合軟體商店、硬體生態共同組建了這個AI時代教育科技生態的全部結構。

結語

教育的本質,不是把籃子裝滿,而是把燈點亮。

我想西方的這句諺語同樣適用於AI+教育,人工智能對教育行業的改造注定是一場持久戰,況且新東方等巨頭們已經指明了方向:先解決效率和資源共享的問題,讓人工智能滲透到教育的全場景,然後再談顛覆和未來。

當然,巨頭進入賽場的代價同樣存在,門檻會越來越高,那些沒有AI基因和籌碼的玩家,將逐漸被市場淘汰。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到其他公眾號

請給本公眾號留言獲取內容授權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