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喜歡,是超過一百倍的值錢

有人說:“廢掉一個人的方式,是讓他用喜歡的方式成長。”

我不信,因為真的喜歡,是一百倍的值錢。

我們常常聽到這樣的對話:

我喜歡鋼琴,想學!彈鋼琴有什麽用,能賺到錢嗎?

我就是喜歡畫畫!學畫畫幹什麽,又不能當飯吃。

我想去旅遊!去玩有什麽好,浪費錢。

誠然,大多數的“喜歡”不僅不會變成一塊麵包填飽肚子,還可能很花錢,但是喜歡也是金錢買不到的。

《灌籃高手》裡有句話:“打籃球很快樂,勝利是一百倍的快樂。”回到原點,不管是否勝利,打籃球本身就讓人快樂。

如果喜歡的事,能給你帶來快樂,滋養志趣,不也比金錢更值錢。

那麽喜歡的事有多值錢呢?

這個問題很不好回答,但讓我想起了幾個人,他們從喜歡的事情那裡,得到了一百倍的快樂,一百倍的滿足,一百倍的熱情。

1

· 李小鐳 ·

喜歡,讓生活閃閃發亮

李小鐳生活在杭州,喜歡攝影,但沒有發展成工作。她說,這只是記錄生活的個人愛好,只是閑暇帶著相機到處逛逛。

春天孤山賞梅,漫無目的地在蘇堤閑逛,一路春風拂面,眼前是綠得可愛的柳條。夏天拍曲院的粉荷,陣陣夏風吹來的荷香,看陽光穿過荷葉變成了綠色。

秋天梧桐黃了,下了班,特意繞遠路,跑到西湖邊,因為秋日西湖,沉靜得漣漪都捨不得散開。

冬天下雪的日子,更恨不得請兩天假,到處瞎逛,你會發現那些平日裡平平無奇的景象,掛了雪就都變得驚豔起來。

她在這裡生活了六年,記錄了六年,未來還會繼續下去。因為當多年以後,回憶起過去的生活,你會發現,你會記得,“自己曾經也擁有著閃亮的日子”。

喜歡記錄,變成了是她對生活的回憶。

時間久了,你也會發現,有些喜歡會讓生活多一點閃亮的時刻。

2

· 秦亞文 ·

喜歡,讓人活得像詩

認識秦亞文的時候,她還在蘇州上大學,學習中國畫,然而最吸引我的是她喜歡漢服,無論上課、寫生、生活必定是一襲漢家衣裳。

有人問她:“漢服在哪裡可以買到”。

“我穿的漢服都是我親手縫製的。”

那時買漢服不容易,很少有人會做,少有人賣,她只能自己動手。看出土文物,學習漢服形製,以及怎麽去做一件衣服,不會用縫紉機就手縫。

到現在十五年了,她依舊愛漢服,穿漢服,甚至學會了設計漢服。更因為喜歡,點亮了與漢服有關的一切技能,彈琴,畫畫,寫詩,做香,文人雅事中沒有她不懂的東西。

她也活成了一個“文人”。月下和老師一起吹簫;會釀酒,能飲酒,常常拎著一壺好酒,找一偏竹林,喝好就地歇息。

對她來說,這個喜歡就像是心裡的一粒飛鴻,慢慢把它挪進生活裡,活得像詩。

3

· 二木 ·

喜歡,是一百倍的陪伴

二木是一個中毒至深的肉肉愛好者。

畢業後在外貿公司上班,工作外想養些植物,偶然間看到多肉,他說就一瞬間愛上了,“太可愛了吧!”於是,他一口氣買了100盤多肉。

20年前,國內還沒什麽人種多肉,沒有參考,不知道怎麽養,全靠自己摸索。他一邊搜索資料,一邊服侍多肉,把多肉每天每個季節的變化用文字和圖文一一記錄下來:

多肉從幼苗長到了開花,它的新葉替換了舊葉,今天又給它們驅蟲了......一百盆多肉變成了他的孩子。

他說,有時看看便知道它們需要什麽,澆水還是日照,然後立馬去搬動一下,改善肉肉的居住環境,擺來擺去,一天就慢慢過去了。

工作當然依舊令人煩悶,但是不管上班多麽令人折磨,只要想到回家就能看到肉肉,能陪它們曬曬太陽,就很開心了。

他的喜歡,是這一百盆肉肉的陪伴,有了它們生活的喧囂繁忙也都能一一釋懷了。

4

· 桃二 ·

喜歡,一百倍的愉悅

一直很喜歡茶畫家桃二,她喜歡包禮物。

紙、麻繩、夏布、松木盒子作包裝,裡頭包裹著父親炒製的龍井,每一個禮物裡都裝進幾顆松果,有時是一包應季的梅子,一隻柚子,也可能是一隻私藏的手工杯,製成了一份禮物。

有人問她:“你的生活真是美好啊。”

“哦不不不,我只是在做一件我喜歡的事。”

為了做好這件事,桃二自己縫製包裹用的夏布,驅車十多公里,跑遍杭州城,只為一個小小的裝產品的布袋,有時跑到山裡摘一條樹藤回來包扎茶葉。

對有的人看來,這很不可思議,而她“有時候連自己都說不清楚為什麽要去做一件事,且奮不顧身。”只是又覺得,這樣做之後,內心敞亮,何樂而不為呢?

心理學中有個詞,叫“心流”,指的是一個人將精力完全投注在某種活動上的感覺,並且在事情完成後,產生了一百倍的滿足感,一百倍的精神愉悅。

這種感覺也是喜歡,滋養你,給你精神上的滿足,也能給你帶來享受。

老樹畫畫裡有一句話:“眼前兩碗飯,心中一粒飛鴻。”吃飽飯固然是重要的,只是在物質基礎之外心中還需要一粒飛鴻,畫畫、寫字、讀書或者蒔花弄草。

一粒飛鴻,具有一百倍的能量。

因為它會變成一個長久的陪伴,或一種志趣,也可能是滋養生活的養分。它像一個精神伴侶,不需表白,卻能指向人心深處。

這樣的價值,遠在兩碗米飯之上。

文字物道原創,封面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來源於網絡,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