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暴風集團深陷風暴:市值縮水 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緊繃

  暴風集團深陷風暴 增收不增利市值大幅縮水,盲目擴張導致資金鏈緊繃

  李正豪

  在創業板曾經創造連續29個漲停的暴風集團(300431.SZ),上市三年之後開始裸泳。

  7月6日,暴風集團公告顯示,中信資本(深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信資本”)以股權轉讓合約糾紛為由向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申請財產保全,控股股東馮鑫名下暴風集團部分股票被司法凍結。被凍結股份佔馮鑫所持股份的4.65%,佔暴風集團總股本的0.99%。馮鑫持有暴風集團21.34%股份。

  另據5月31日公告,馮鑫當時累計質押暴風集團的股份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5.35%。也就是說,馮鑫持有暴風集團的全部股份目前要麽被質押、要麽被凍結。

  此事引發市場高度關注。7月9日,暴風集團跌停。7月10日,暴風集團官方微信號刊發萬字長文,複盤上市三年以來決策上的對與錯,並對外強調風險和壓力在馮鑫身上,暴風集團是健康的。7月10日,暴風集團反彈4.71%。

  但7月10日收盤後深交所發出《關注函》,要求該公司結合馮鑫的履約能力,回答自己“是否存在控制權變更的風險”等問題。7月11日暴風集團再度大跌5.47%。

  長江商學院終身教授薛雲奎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雖然暴風集團談不上財務危機,但相對於上市之前財務風險顯然惡化。2017年暴風集團勉強維持正常資金周轉,如果主營業務2018年沒有大的起色,將爆發更大的財務風險。

  暴風集團相關人士在回復記者採訪時表示,一切以公告等官方消息為準。

  “股王”褪色

  暴風集團2007年1月由馮鑫創立,因運營暴風影音聞名互聯網業界,主營業務為互聯網影片及相關服務。2015年3月24日登陸深交所創業板,並迅速成為整個A股的明星。

  本報記者梳理發現,暴風集團發行價7.14元/股,上市首日大漲43.98%,此後連續29個漲停板創造了A股連續漲停的歷史紀錄,一路衝到148.27元/股。到2015年5月6日才打開漲停板,此後又陸續出現8個漲停,到2015年5月21日股價曾觸及最高點327.01元/股。

  上市不到兩個月時間,暴風集團最高價較發行價漲了近45倍。癲狂的漲勢讓人們對暴風集團的看法產生巨大的分歧,或稱“妖股之王”,或視之為創業板的貴州茅台,捧為2015年A股十大“牛股”之首。

  從風光一時到盛極而衰,暴風集團印證了巴菲特的名言:“當大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截至7月11日,暴風集團的股價已經下跌到了12.62元/股,與最高價327.01元/股的時候相比,股價和市值都縮水了96%。即便是2018年以來,暴風集團也從21.90元/股跌到了12.62元/股,股價和市值也都縮水了42%。

  薛雲奎認為暴風集團作為一家互聯網企業,雖然商業模式富於想象,但從銷售規模來說,“(2014年)3.86億元的年度銷售收入無論如何無法撐起360億元的市值,因此泡沫破滅是遲早的。”

  財務數據顯示,暴風集團2014年至2017年的營業收入分別為3.86億元、6.52億元、16.47億元、19.14億元,但其淨利潤從2014年的4194萬元增長到2015年的1.73億元,此後又降到2016年的5281萬元、2017年的5513萬元。

  2018年以來,暴風集團經營狀況迅速惡化。財報顯示,暴風集團第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3.86億元、同比下降13.7%,實現淨利潤-2954萬元、同比下降79.27%。

  薛雲奎認為,從財務上分析,暴風集團最近三年營收見漲但淨利潤不見漲甚至虧損的原因在於:暴風集團的商業模式實際上就是互聯網時代曾經非常經典的“免費+廣告”模式,但暴風集團的免費平台對於廣告客戶來說已經失去吸引力。

  數據顯示,在暴風集團2014年3.86億元的營業收入中,3.43億元是廣告收入,營收佔比為89%;2015年、2016年廣告收入雖然增長到4.62億元、5.78億元,但營收佔比分別降到了70%、35%;2017年廣告收入甚至下滑到了4.27億元,營收佔比也降到了22%。

  銀河證券的一位分析師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暴風集團的營收結構來看,暴風TV等硬體銷售已經替代廣告業務成為暴風集團的主要收入來源,在2017年營收版圖中,67%的營收已經是暴風TV等硬體銷售。但暴風TV上市以後,面臨小米、樂視等互聯網電視品牌的激烈競爭,走低價圈佔用戶的策略,毛利率低至-7.15%,這說明暴風TV越賣越虧,所以說暴風TV等硬體銷售規模越大、佔比越高,暴風集團就更容易出現虧損。

  貪大求全

  暴風集團如何從萬眾矚目的創業板“股王”淪落到了今天的地步?

  在薛雲奎看來,是因為該公司“自上市以來,為了追求更快速的銷售增長,開始轉型硬體業務。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暴風集團已然變身為硬體提供商,尤其是電視機產品提供商,而非互聯網平台提供商,這種做法完全脫離自己的主戰場和核心優勢,除大幅增加銷售收入外,電視機市場的同質化競爭必然會導致該公司品牌與競爭力大幅下降”。

  前述分析師認為,暴風集團上市之後,從暴風影音一直擴張到了暴風電視、虛擬現實、暴風體育等多個領域,試圖從單一影片業務擴展到涵蓋互聯網影片、VR、智能家庭娛樂、直播、影視文化、互聯網遊戲、O2O等業態的“聯邦生態”。其中,紅極一時的VR項目,一度被視為暴風集團的核心業務,但這個項目極度燒錢,加之技術不成熟、內容匱乏等原因,最終以虧損和股權轉讓收場。現在暴風集團all for TV,但暴風TV卻是越做越虧的項目。

  暴風集團在7月10日公開的《三年大考,暴風雨中的暴風——馮鑫的內部兩小時長談》(以下簡稱《長談》)一文中,馮鑫也承認,“現在回頭來看,當時還是有膨脹心態。比如有100塊錢做50塊錢的事是一種狀態,有100塊錢乾200塊錢的事,是另一個狀態。或者覺得5件事都對,但以你和團隊的能力,只能乾一到兩件事。”

  上市以後,暴風集團確實犯了貪大求全的大忌。《中國經營報》記者梳理發現, 2015年4月,暴風集團對暴風魔鏡增資擴股;上市不到兩個月,暴風集團在2015年5月宣布擴大業務線新戰略,從一家網絡影片企業轉向DT時代的互聯網娛樂平台;2015年7月合資成立暴風TV;2015年8月對外發布“暴風加油站”項目,宣布將免費提供電影、電視劇、音樂、電子書、遊戲等資源的下載和觀看服務;從2015年10月起,暴風集團先計劃以6億元收購一家從事文學作品版權運營的公司;2016年3月又擬斥資31.05億元以發行股份和支付現金相結合的方式,收購甘普科技100%股權、稻草熊影業60%股權、立動科技100%股權,但該方案在2016年6月被監管機構否決;與此同時,暴風集團2016年6月又合資1億元設立暴風體育,主要發展體育文化業務。

  跑馬圈地讓暴風集團飽受資金壓力。本報記者發現,面對資金壓力,暴風集團首先是通過吸收外部投資獲取現金,其中2015年獲得2.94億元、2016年獲得3.37億元,其次是在2017年7月向5家銀行申請2.9億元的授信額度,另外是馮鑫不斷質押股權換取資金,導致馮鑫所持股份當中的95.35%都被質押。

  相關媒體披露,馮鑫所質押的股權平倉線在10~12元之間,隨著近日暴風集團股價跌至13元/股以下,馮鑫面臨的爆倉危機已經是越來越嚴峻。

  被凍結的股份,按照《長談》中馮鑫的說法,“中信資本是暴風魔鏡一個股東,2017年提出提前撤資,可能的原因是對VR行業的判斷……我們答應撤資的要求,由我個人出資回購暴風魔鏡股份,投資額在8000萬元左右,已經還了5000萬元,由於我個人也沒有什麽其他財產,股票也基本上都質押了,到現在還剩下4000萬元(含利息1000萬元),一時拿不出那麽多現金,導致目前的司法凍結。”

  記者通過天眼查平台發現,中信資本領投暴風魔鏡2016年1月的B輪2.1億元融資,但具體投資金額不詳。

  對於目前的壓力,《長談》中,馮鑫認為,“第一我的股權現在基本都質押了,當前股市整體走勢低迷,質押價格的壓力是不斷增大的。第二暴風體系下的公司在融資的時候,我承擔的一些融資擔保壓力,可能會轉變成債務壓力。”對於上市公司,馮鑫表示:“從財務上來看,其實壓力蠻小的,它本身的債務壓力很小,前段時間有5000萬元融資的消息,也反映了上市公司的資金壓力,但從數量級來講是很小的壓力。”

  薛雲奎指出,暴風集團2017年末的負債餘額為19.15億元,佔總資產的64.86%,較2016年末的67.69%略有下降,這表明該公司財務風險有所降低;但就短期而言,該公司2017年流動負債餘額18.76億元,同期流動資產餘額18.28億元,也就是說該公司短期償債能力不足,資金周轉捉襟見肘,容易發生擠兌風險。

  前述券商分析師認為,生態體系崩塌、電視硬體虧損、流動性不足以及金融機構踩踏等樂視危機的狀況,暴風集團或有相似之處,暴風集團應根據前車之鑒,避免走向真正的危機。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