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成都向東,重慶向西:雙城間城市迎來新機遇

每經記者:黃名揚 每經編輯:楊歡

成都 圖片來源:攝圖網

新年伊始,成渝地區迎來“大禮包”。

1月3日,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首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並且,要形成“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增長極”。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趙有聲注意到,會議提出“突出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在他看來,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要從“啞鈴式結構”,變為更科學的“橄欖形結構”,需要兩大中心城市進一步有序地分解轉移部分城市功能和產業,逐步改變現有的城市格局。

成都向東,重慶向西。成渝相向發展,雙城之間的城市,又將迎來怎樣的“新風口”?

“雙核獨大”與“中部塌陷”

重慶 圖片來源:攝圖網

地處成渝中心,資陽獨特的發展區位,給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姚景源留下了深刻印象。考察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後,長期從事宏觀經濟研究的姚景源給出四個字:潛力巨大。

潛力巨大的同時,其實也反映出當下有差距。在當地媒體的報導中,給出了一組數據:當地總人口350萬,但常住人口僅250餘萬,100餘萬人外出了。經濟綜合實力不強、發展質量不高、集聚資源能力不足、民生短板仍然較多。

同樣地處成渝沿線,內江也面臨相似的問題。內江市委黨史地方志研究室主任申福建指出,1997年重慶市直轄後,四川省就只有成都“單核驅動”。雖然四川一直在努力培育第二個中心城市,但效果不明顯。

資陽和內江並非個例。實際上,類似的情況,也被廣泛視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發展的“瓶頸”之一。

城市群要站上全國乃至世界的舞台,僅靠兩座城市是不夠的。視野向東,長三角城市群包括了江、浙、皖、滬三省一市,大大小小共26個城市。兆俱樂部、5000億元以上城市梯度分明、星羅棋布;視線向南,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9個城市2018年經濟總量已超過10兆元。2兆元、8000億元、3000億元……同樣梯度有序、產業布局完整。

相較而言,“成渝城市群規模缺乏層次。”四川省決谘委副主任、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教授李後強一針見血:世界級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副中心城市和節點城市等一般呈梯隊布局,層層推進。而成渝城市群,除了成都和重慶達到兆級之外,僅4個城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2000億元,“雙核獨大”“中部塌陷”,其他城市乏力的格局明顯。

“新風口”與“硬骨頭”

成都 圖片來源:攝圖網

事實上,成渝聯動的設想並非首次提出。

早在17年前,中科院西部大開發區域規劃裡,就有“成渝兩大都市中心、雙核城市群”提法;8年前,《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公布;2016年,《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進一步明確:到2030年,成渝城市群要完成由國家級城市群,向世界級城市群的歷史性跨越。

從“經濟區”、到“城市群”,再到如今的“雙城經濟圈”,變化背後的發展邏輯耐人尋味。

“更加聚焦,更加重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四川省發展改革委相關人士表示,從經濟區到城市群再到雙城經濟圈,背後的邏輯,正是層層聚焦。

而“突出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具體而言,則是以兩個極核的作用,來帶動整個成渝地區乃至西部地區的發展,促進“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

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表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就是要尊重客觀規律,發揮比較優勢,推進成渝地區統籌發展,促進產業、人口及各類生產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聚集,以強化重慶和成都的中心城市帶動作用。

正因如此,成渝要唱“雙城記”,沿線城市也有望迎來歷史新機遇。

在當地媒體的報導中,資陽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視為“近在眼前的風口”;申福建則指出,成都向東、重慶向西,作為“成渝之心”的內江,或將成為成渝相向發展的推動者、貢獻者和受益者。

不過,機遇之中仍可能出現“硬骨頭”。“推動相關工作過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阻力,我們要知道,這都是正常的。”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員盛毅表示,出現矛盾不可怕,要解決好則需要雙方建立起有效的區域協調機制。

對此,根據重慶市綜合經濟研究院院長易小光建議,建立常態化的聯合辦公機構,或許可為破題思路之一:成渝地區建立常態化的聯合辦公機構,既可以作為專門的協調機構來對接重大項目和事項,同時又可即時檢查落實雙方相關規劃。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